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2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4-04-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基础研究
    过量氟对大鼠牙及骨代谢的影响
    刘璐, 张颖, 顾何锋, 张凯强, 马林, 程睿波, 张思宇
    2014 (2):  129-132. 
    摘要 ( 280 )   HTML ( 1 )   PDF(991KB) ( 258 )  
    目的: 观察氟对大鼠牙及骨代谢的影响, 探讨氟斑牙的发病机制。方法: 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 每组12只。染氟组分别饮用含氟化钠浓度为50、100、150 mg/L的自来水, 对照组饮用常规自来水。8周后麻醉处死, 观察大鼠氟斑牙的发病情况。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骨钙素(OC)、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水平;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血氟及牙氟浓度, 生化方法测定大鼠血清钙含量。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氟斑牙检出率进行χ2检验, 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指标组间差异。结果: 各染氟组大鼠血氟、牙氟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差异具有显著性, 而且各组氟含量随饮水氟浓度的增高而逐渐增高(F值分别为11.234、275.148, P<0.01)。染氟组大鼠血清钙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且各组血钙含量随饮水氟浓度的增高而逐渐降低(F=3.906, P<0.05)。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PTH、O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各组含量随饮水氟浓度的增高而逐渐增高, 组间差异显著(F值分别为8.548、3.801, P<0.05)。低、中剂量组大鼠血清CT呈下降趋势, 但与对照组相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而高氟剂量组CT比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各组血清CT含量的组间差异显著(F=5.121, P<0.05)。结论: 氟影响大鼠的牙及骨代谢, OC、PTH及CT在氟牙症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防龋基因疫苗pcDNA3-PAc兔鼻腔黏膜免疫防龋的实验研究
    王晶, 刘建国, 姜晶, 王伟, 白国辉, 管晓燕
    2014 (2):  133-137. 
    摘要 ( 402 )   HTML ( 1 )   PDF(710KB) ( 236 )  
    目的: 观察防龋基因疫苗pcDNA3-PAc经鼻腔黏膜免疫日本长耳大白兔后的免疫反应性, 确定不同剂量质粒pcDNA3-PAc免疫机体后的抗体效价。方法: 30只日本长耳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 每组6只, 分别为200、400、600 μg pcDNA3-PAc质粒组;400 μg pcDNA3质粒组(阴性对照组);灭活全菌疫苗组(阳性对照组)。质粒组及全菌组以1∶1比例添加弗氏佐剂后进行免疫, 共免疫2次。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液、唾液中特异性IgG、S-IgA抗体。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血液、唾液中抗体高峰时间为初始免疫后8~10周左右;②自免疫后第3周开始, 200、400、600 μg组兔血清、唾液中特异性抗PAc的IgG、S-IgA抗体水平与阴性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0.05);③200 μg组与400 μg及600 μg组相比, 多时间点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①防龋基因疫苗pcDNA3-PAc具有免疫反应性, 可诱导免疫反应长达14周;②200、400、600 μg的防龋基因疫苗pcDNA3-PAc对体重1.5 kg左右的兔都是有效的免疫剂量;③在本研究条件下, 400、600 μg疫苗组效价优于200 μg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间歇性完全鼻阻塞诱导幼年大鼠颏舌肌低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
    刘炯, 陈金东, 聂萍, 盛潇, 赵彦惠, 徐晓珑, 陶丽, 朱敏
    2014 (2):  138-142. 
    摘要 ( 231 )   HTML ( 2 )   PDF(981KB) ( 1005 )  
    目的: 研究幼鼠在双侧间歇性鼻阻塞时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HIF-1α)的表达变化, 探讨双侧鼻阻塞对生长发育期大鼠颏舌肌的影响。方法: 将30只4周龄SD大鼠(Sprague-Dawley rat, SD rat)分为3组。A组为双侧鼻阻塞组, 常氧条件下鼻孔双侧阻塞4 h(8:00 am-12:00 am), 分别阻塞21 d和55 d;B组为单侧鼻阻塞组, 常氧条件下鼻孔单侧阻塞4 h/d(8:00 am-12:00 am), 分别阻塞21 d和55 d;C组为对照组, 常氧条件下饲养。取出颏舌肌, 分别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检测颏舌肌中HIF-1α的表达, 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双侧鼻阻塞组, 颏舌肌HIF-1α的表达随鼻阻塞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单侧鼻阻塞组以及对照组中颏舌肌均无HIF-1α表达。结论: 在双侧鼻阻塞的未成年大鼠中, 颏舌肌表达HIF-1α, 并且随着鼻阻塞时间的延长, HIF-1α的表达不断增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牙科金属材料致敏性的比较
    刘月, 王晓萍, 吴斌, 胡跃, 窦侠, 孙红英, 丁亚通, 张欣
    2014 (2):  143-148. 
    摘要 ( 235 )   HTML ( 1 )   PDF(935KB) ( 265 )  
    目的: 比较分析牙科金属材料的致敏性, 为今后科学选择牙科金属材料提供指导。方法: 对92例口腔内含金属修复体的受试者进行斑贴试验。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相关数据进行Pearsonχ2检验、校正的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结果: ①不同金属材料的过敏率不同, 镍(Ni)的过敏率最高22.8%, 铝(Al)的过敏率为0。②对钯(Pd)和镍(Ni)过敏者中, 女性多于男性, 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③女性中, 穿耳者镍(Ni)的阳性率较高, 但穿耳与镍(Ni)过敏无相关关系(P>0.05)。④钯(Pd)和镍(Ni)之间存在交叉过敏, 对钯(Pd)过敏者中, 83.3%对镍(Ni)过敏;对镍(Ni)过敏者中, 47.6%对钯(Pd)过敏。⑤斑贴试验可出现迟发反应。结论: 牙科金属材料具有一定的过敏率, 女性对钯(Pd)和镍(Ni)的过敏率显著高于男性。斑贴试验可出现迟发反应, 必要时可观察96 h、7 d甚至更长时间的结果, 以排除假阴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种植术中钻孔提拉方式及冷却系统对术区温度的影响
    刘道杨, 吴煜农, 陈宁, 彭伟, 廖文清, 王琰玲
    2014 (2):  149-153. 
    摘要 ( 344 )   HTML ( 0 )   PDF(923KB) ( 238 )  
    目的: 研究牙种植术中不同钻孔提拉方式及不同冷却系统对术区牙槽骨温度的影响, 探讨牙种植术中温度场的变化。方法: 制作48个统一标准的模拟骨块, 根据不同钻孔提拉方式和不同冷却系统分为6组, 每组8个骨块, 进行温度场试验, 测定不同骨块中温度场的温度最高值。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在相同的钻孔提拉方式下, 内冷却系统温度控制方式术区温度低于外冷却系统的温度控制方式;在相同的冷却系统下, 2次钻孔提拉方式术区温度低于直接1次钻孔方式。其中, 采用内冷却系统进行温度控制时, 2次钻孔提拉方式的术区温度最低(P<0.05)。结论: 牙种植术中采用多次钻孔提拉方式及内冷却系统的温度控制方式, 可以有效降低术区温度, 减少手术产热, 提高牙种植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种盖髓剂行大鼠磨牙直接盖髓后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比较
    张晓芳, 姚亚鹏, 康红英, 董培
    2014 (2):  154-159. 
    摘要 ( 295 )   HTML ( 0 )   PDF(2221KB) ( 218 )  
    目的: 观察氢氧化钙(calcium hydroxide, CH)和矿物三氧化物凝聚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 MTA)行大鼠磨牙直接盖髓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的表达变化, 比较2种盖髓剂对牙髓损伤修复中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28只雌性大鼠CH和MTA第一磨牙直接盖髓模型, 在观察时间点1、3、5、7、14、21、28 d处死大鼠取材, 进行TGF-β1免疫组化染色, 用图像分析软件IPP6.0测定各组标本中TGF-β1阳性染色的平均吸光度值。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Dunnett t检验和配对t检验。结果: 在正常牙髓组织中, TGF-β1基本无表达;CH和MTA直接盖髓后不同时间, TGF-β1表达强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 其中, 盖髓后5 d的TGF-β1表达最强, 21 d时接近正常水平。表达主要位于盖髓剂下方的成纤维细胞、成牙本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等。2种盖髓剂在盖髓后1、3、5、7、14 d , TGF-β1的表达强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盖髓剂直接盖髓后, TGF-β1表达强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 不同盖髓剂直接盖髓对牙髓损伤修复中TGF-β1的表达有一定影响。在直接盖髓后的1、3、5、7、14 d, MTA比CH更能促进TGF-β1的表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肩台宽度的下前牙全瓷联冠的有限元分析
    欧阳少波, 王军, 张洪斌, 廖岚, 朱洪水
    2014 (2):  160-165. 
    摘要 ( 231 )   HTML ( 1 )   PDF(1464KB) ( 196 )  
    目的: 采取有限元分析研究肩台宽度变化对3种不同全瓷材料的下颌中切牙联冠修复的影响。方法: 利用下颌中切牙全瓷联冠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对3种不同全瓷材料以及肩台宽度变化的全瓷联冠进行垂直向和唇向45°大面积加载120 N, 并采用Abaqus 6.11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力学分析。结果: 利用CBCT、Mimics10.01软件及Abaqus 6.11软件建立了下颌中切牙全瓷联冠、基牙、牙周膜和牙槽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不同全瓷材料和肩台宽度对牙周膜、牙槽骨的等效应力峰值几乎无影响。 同一肩台宽度下, 大面积加载120 N时, 3种全瓷联冠中冠受到的拉应力最大为In-Ceram Alumina, 其次为In-Ceram Zirconia, 最小为IPS.Empress2。唇向45°大面积加载120 N时, IPS.Empress2随着肩台宽度增加, 冠边缘的最大拉应力值上升。结论: 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具有很好的几何相似度, 在所设定的条件范围内, 全瓷材料的弹性模量越大, 联冠受到的拉应力也越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纳米氟磷灰石聚醚醚酮种植体骨界面的定量分析
    李凌宇, 周聪颖, 魏杰, 马健
    2014 (2):  166-171. 
    摘要 ( 203 )   HTML ( 0 )   PDF(1502KB) ( 251 )  
    目的: 通过犬动物实验, 检测喷砂处理螺纹柱状纳米氟磷灰石聚醚醚酮材料(nFA/PEEK)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性能。方法: 将喷砂和非喷砂nFA/PEEK各10颗, 延期植入6只犬下颌前磨牙区, 术后8周和12周末各随机处死3只, 种植体骨标本行同步辐射扫描后, 制作非脱钙种植骨组织切片, 四环素荧光标记测定动态参数骨结合率(BIC)和矿化沉积率(MAR)。苦味酸品红染色测定骨的静态参数。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同步辐射扫描8周, 种植体骨床界面呈现连续接触, 新生骨组织长入螺纹凹陷处;12周均基本形成骨结合, 喷砂组新骨形成和成熟更快。8周末的BIC(63.34%)和MAR(1.51 μm/d)均显著高于(P<0.05)未喷砂组种植体(22.97%, 1.34 μm/d);12周末喷砂组的BIC(75.49%)显著高于(P>0.05)未喷砂组 (55.35%), 但MAR (1.28 μm/d 对1.27 μm/d) 无显著差异。骨静态学参数喷砂组骨体积分数和骨小梁数量显著高于非喷砂组, 但骨小梁间隔显著低于非喷砂组(P<0.05), 表明喷砂组更有利于骨量的增加, 但骨小梁厚度无显著差异。结论: 本研究表明, 喷砂处理nFA/PEEK种植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与其骨床结合紧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管内皮细胞对牙周组织细胞迁移的影响
    丁进, 尹元正, 黄佳妮, 胡琮佼
    2014 (2):  172-178. 
    摘要 ( 300 )   HTML ( 1 )   PDF(1420KB) ( 239 )  
    目的: 通过血管内皮细胞与牙周组织细胞的复合培养模拟牙周组织再生环境, 研究血管内皮细胞对牙周组织细胞迁移的影响, 为明确血管内皮细胞在牙周组织再生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原代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 在Transwell嵌套中实现与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牙龈成纤维细胞间的复合培养。分别以Transwell嵌套滤膜下腔面24 h的细胞数量检测垂直迁移能力, 以划痕实验后0、8、16和24 h计数划痕区域的细胞数量检测水平迁移能力, 以玻片试验及计算机辅助图像处理软件计算实验第1、4和7天细胞覆盖创面的面积检测覆盖创面能力, 并均与单独培养的2种牙周组织细胞作为对照。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管内皮细胞存在时, 2种牙周细胞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迁移量均显著高于单独培养组(P<0.01), 且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垂直向的迁移量显著高于牙龈成纤维细胞(P<0.01), 但其水平迁移量在实验24 h时则显著低于牙龈成纤维细胞(P<0.01);在血管内皮细胞共存条件下, 2种牙周细胞创面覆盖能力在实验第7天高于对照组, 且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创面覆盖能力的增加显著高于牙龈成纤维细胞(P<0.01)。结论: 血管内皮细胞对牙周膜、牙龈成纤维细胞的迁移和创面覆盖有明显促进作用, 且血管内皮细胞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垂直向迁移和创面覆盖能力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颌第二磨牙根管解剖形态的初步研究
    李莉, 詹福良, 金英武
    2014 (2):  179-183. 
    摘要 ( 1678 )   HTML ( 2 )   PDF(982KB) ( 383 )  
    目的: 利用透明牙技术和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体层扫描技术对上颌第二磨牙根管解剖形态进行研究, 比较CBCT对根管形态的识别与透明牙有无一致性。方法: 对50颗离体牙进行CBCT扫描, 数据导入用计算机软件, 根据Vertucci根管分型, 记录每颗离体牙每个牙根的根管分型。用改良根管染色技术对离体牙进行透明牙制作, 根据Vertucci分类, 将离体牙按每个牙根进行根管类型统计。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经过对透明牙的观察, 上颌第二磨牙远中颊根和腭根根管形态以Ⅰ型(1-1)为主, 发现新的根管分型(3-2-2)。近颊根的变异比较复杂, 主要以Ⅰ型居多(54.4%), Ⅱ型(2-1)、Ⅳ型(2-2)、Ⅴ型(1-2)和Ⅵ型(2-1-2)均有发生。近颊第二根管发生率为41.3%;经一致性检验, CBCT与透明牙在根管分型上具有一致性(P<0.001)。结论: 上颌第二磨牙根管解剖形态复杂, 尤其近颊根根管类型多变。CBCT与透明牙对根管的识别具有一致性, 其提供的三维影像技术对临床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皮根鞘结构对牙根发育的影响
    刘晓辉, 苑芳, 邱宜农, 李璇
    2014 (2):  184-187. 
    摘要 ( 464 )   HTML ( 3 )   PDF(774KB) ( 197 )  
    目的: 研究上皮根鞘的结构对牙根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择出生后(postnatal, PN)8 d的SD大鼠, 切取第一磨牙牙胚的颈部组织, 用胶原酶和dispase酶消化, 1组直接离心形成细胞团, 另1组加用胰酶消化后, 离心形成细胞团。将细胞团体外培养4 h后, 种植到母鼠肾被膜下, 4周后取材观察。结果: 胶原酶和dispase酶消化可将上皮根鞘解离成碎片, 加用胰酶消化后, 上皮根鞘被解离为单个细胞。含有上皮根鞘碎片的细胞团种植后形成牙根样结构, 而含有上皮根鞘离散细胞的细胞团则形成管状牙本质和骨样牙本质块。结论: 上皮根鞘的结构对其引导牙根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长三角地区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组织库和数据库的建立及应用
    黄吉燕, 赵厚明, 周海文
    2014 (2):  188-191. 
    摘要 ( 220 )   HTML ( 0 )   PDF(1024KB) ( 207 )  
    目的: 建立长三角地区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的临床病例组织库及数据库, 并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口腔黏膜癌前病变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及病变组织、唾液及血液标本建立组织库, 以Microsoft Access平台, Brower/Server架构, ASP语言建立数据库管理病历资料和组织库。结果: 建立起长三角地区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组织库, 规范了标本采集及保存方法。建立的口腔黏膜癌前病变数据库具有界面友好, 运行稳定, 录入查询快速准确, 可实行网络资源共享等特点。结论: 首次建立起的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数据库, 不仅标准化保存我国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生物学资源, 而且数据库的建立为临床、科研和教学提供了便利, 具有良好的开发运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固定正畸结合开窗导萌矫正下颌第一磨牙阻生
    蒋建江, 彭春梅
    2014 (2):  192-195. 
    摘要 ( 373 )   HTML ( 0 )   PDF(1311KB) ( 310 )  
    目的: 探讨采用正畸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正下颌第一磨牙阻生的治疗方法, 评估其疗效。方法: 选择8例下颌第一磨牙阻生患者, 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阻生牙开拓足够间隙后, 结合外科开窗导萌牵引第一磨牙萌出。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治疗前、后磨牙升高的距离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8例埋伏阻生的第一磨牙全部萌出到正常平面, 平均升高(3.94±0.49) mm, 覆、覆盖正常, 咬合关系良好。X 线片显示阻生磨牙周围牙槽骨生长良好。结论: 正畸治疗结合外科开窗导萌可有效治疗下颌第一磨牙埋伏阻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种植体失败位点再种植的临床回顾分析
    何晶, 商亚微, 邓春富, 尚德浩, 张翀, 王丹宁, 赵宝红
    2014 (2):  196-200. 
    摘要 ( 354 )   HTML ( 0 )   PDF(556KB) ( 392 )  
    目的: 评估种植体失败位点再种植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11年12月间就诊的失败位点再种植的患者共12例(15颗种植体), 统计再植入种植体的存留情况, 收集并分析影响再植入种植体存留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首次失败位点再植入的种植体存留率为100%。再种植时选择的平均种植体直径为(4.5±0.6) mm, 大于首次种植时的(4.1±0.7) mm(P<0.05)。首次植入种植体的平均存留时间为(12.9±15.9)个月, 从种植体脱落到再种植的平均间隔时间为(6.8±4.4)个月。患者自身因素、种植体因素以及手术、修复治疗因素并未对失败位点再植入种植体的存留产生影响。结论: 种植失败位点可考虑再种植治疗的修复方案, 种植医师对取得满意的种植体存留率应具有足够信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457例维吾尔族儿童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2年疗效分析
    日孜瓦古力·阿木提 , 刘菁彧, 玛依热, 邹静
    2014 (2):  201-203. 
    摘要 ( 402 )   HTML ( 0 )   PDF(397KB) ( 262 )  
    目的: 探讨新疆乌鲁木齐市7~9岁维吾尔族儿童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2年后的临床效果, 分析窝沟封闭剂的2年保留率。方法: 对乌鲁木齐市7~9岁457名维吾尔族儿童的1499颗新萌出第一恒磨牙进行窝沟封闭, 并对封闭后6、12、24个月的封闭剂保留情况和罹患龋病情况进行观察及记录, 应用SPSS 16.0软件包对检查结果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 457名新疆维吾尔族儿童窝沟封闭术后6、12、24 个月的窝沟封闭剂完全保留率分别为 98.33%、92.71%和88.93%, 患龋率分别为0%、0.63%和1.15%。结论: 对新疆乌鲁木齐市7~9岁维吾尔族儿童的第一恒磨牙进行窝沟封闭 , 预防窝沟龋效果好, 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复合树脂高强纤维修复牙周炎患者下前牙缺失及固定松动牙
    邬雪颖, 钟群
    2014 (2):  204-208. 
    摘要 ( 464 )   HTML ( 1 )   PDF(1066KB) ( 461 )  
    目的: 探讨采用复合树脂高强纤维修复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30例经过完善牙周治疗并伴下前牙区牙列缺损的患者, 使用EverStick复合树脂高强纤维直接法制作下前牙牙周夹板并修复其前牙缺失。修复后1、6个月、1、2 a复诊, 对临床修复效果进行评价, 并检查患者牙周情况和菌斑控制情况, 记录治疗前及每次复诊时的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探诊深度(PD)。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成组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PLI和GI在治疗后1、6个月、1 a和2 a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PD在治疗后1个月与6个月时逐渐变浅, 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6个月与1、2 a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患者对牙周夹板黏结桥的美观、发音、舒适及咀嚼功能的满意度为80%以上。结论: 下前牙牙周炎伴牙列缺损病例采用FRC技术修复缺失牙, 既可有效固定松动牙, 使之符合生理功能的要求, 又可为患者提供较为舒适与美观的修复体;每隔6个月1次的牙周维护治疗, 是影响其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Forsus矫治器后患者的临床反应的问卷调查分析
    田晓光, 吴子忠, 张士杰, 张苗, 林先军
    2014 (2):  209-213. 
    摘要 ( 254 )   HTML ( 0 )   PDF(626KB) ( 219 )  
    目的: 观察配戴Forsus矫治器后患者的临床反应。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 观察64例配戴Forsus矫治器的患者初始以及带入后数月的临床反应。结果: 83.7%的患者配戴Forsus矫治器后感觉良好, 85.4%认为在配戴矫治器后4周慢慢适应, 最严重的副作用是对脸部的刺激(52%)。随着配戴Forsus矫治器时间的延长, 其脸颊刺激和其他不适感觉慢慢消失。结论: Forsus矫治器是一种患者容易接受的功能矫治器。起初, 大多数患者会经历一些不适感;但随着戴入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适应。配戴过程中出现的脸颊红肿等问题,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53和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在唾液腺多形性腺瘤和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陈国昆, 吴益华, 张世周, 张东升, 黄圣运, 温洁,
    2014 (2):  214-218. 
    摘要 ( 226 )   HTML ( 0 )   PDF(1329KB) ( 401 )  
    目的: 探讨p53、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的表达及与唾液腺多形性腺瘤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8例唾液腺多形性腺瘤、20例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p53及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的表达, 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53在多形性腺瘤中的阳性率(9%)显著低于癌在多形性腺瘤中(14%)(P<0.001);Beclin1在多形性腺瘤中的阳性率(91%)则显著高于癌在多形性腺瘤中(11%)(P<0.001), 但2种基因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生长时间、肿瘤大小、位置和复发等(P>0.05)无显著相关性。p53与Beclin1 在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呈负相关 (r=-0.330, P<0.05)。结论: p53与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与多形性腺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肿瘤发生过程中, 细胞自噬作用降低和抗凋亡作用增强同时并存, 提高自噬能力将成为肿瘤治疗的又一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PF方案诱导化疗口腔癌后Ⅳ度骨髓抑制的临床分析
    金晶, 叶茂昌, 王来平, 李容新, 周瑜, 王祎, 朱伟政, 左雁, 刘守红
    2014 (2):  219-223. 
    摘要 ( 468 )   HTML ( 0 )   PDF(674KB) ( 238 )  
    目的: 观察和研究常规剂量下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和氟尿嘧啶(TPF方案)在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的诱导化疗后出现的达到Ⅳ度骨髓抑制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策略。方法: 2006—2012年间接受TPF方案治疗口腔黏膜鳞癌147例, 均为首治病例。对其中出现Ⅳ度骨髓抑制的29例进行回顾分析, 就骨髓抑制的规律和治疗策略,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波动规律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SF)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29例出现骨髓抑制的时间为化疗后9~14 d, 中位时间10 d, 平均时间10.5 d;波动的规律呈“U”形, 低谷持续时间3~5 d。26例经CSF治疗后, 平稳过渡到正常或下限水平, 并如期行联合根治手术, 创口未出现延迟愈合;2例因升白细胞治疗不理想而被要求改用“小剂量适形调强放疗”;1例因升白细胞治疗无效而并发多脏器衰竭死亡。化疗死亡率0.68%。结论: Ⅳ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率虽然不高但有致死性危险。本研究揭示了”U”形波动发生的起始时间和同期采用升白细胞治疗的必要性, 启动骨髓抑制的应急预案, 即单人消毒病房, 以漱口液交替含漱;应用CSF类药物应达到正常水平上限的倍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颌第一、二恒磨牙牙根变异的锥形束CT 观察
    陈玲, 陈建国, 顾永春
    2014 (2):  224-228. 
    摘要 ( 345 )   HTML ( 1 )   PDF(698KB) ( 210 )  
    目的: 揭示华东地区中国人下颌第一、二恒磨牙各型牙根变异的发生状况。方法: 调取苏州口腔医院放射科接受锥形束CT扫描的患者的CT图像资料, 共261例患者。观察下颌恒磨牙牙根变异的牙发生率、个体发生率及双侧分布状况。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下颌第一恒磨牙远舌根变异的牙发生率为24.7%(108/437牙), 个体发生率为27.9%(56/201人), 双侧共同发生率为66.1%(37/56), 相关系数为0.738(P<0.01)。下颌第二恒磨牙C形根的牙发生率43.3%(180/416牙), 个体发生率为49.7%(96/193人), 双侧共同发生率为79.2%(76/96), 两侧相关系数为0.790(P<0.01);女性发生率均高于男性(P<0.05)。上述2种牙根变异之间未发现显著相关性(r=0.033, P>0.05)。结论: 下颌第一恒磨牙远舌根变异及下颌第二恒磨牙C形根在华东地区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 掌握其分布特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周非手术治疗对龈沟液MMP-8及其抑制剂TIMP-1水平的影响
    王丽琴, 冯坤, 孙利
    2014 (2):  229-232. 
    摘要 ( 157 )   HTML ( 0 )   PDF(476KB) ( 194 )  
    目的: 比较慢性牙周炎患者非手术治疗前、后龈沟液MMP-8、TIMP-1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慢性中重度牙周炎30例, 治疗前、后临床检查牙龈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 采集龈沟液, 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MMP-8、TIMP-1的含量。采用SSP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和多元相关分析。结果: 治疗后MMP-8、TIMP-1水平显著下降, MMP-8/TIMP-1 比率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多元相关分析各变量间相关性, 发现MMP-8和龈沟液重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牙周非手术治疗能显著降低龈沟液MMP-8、TIMP-1水平, 从而减轻牙周组织损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颌第二磨牙龋损状况临床分析
    游淳安, 郑平, 胡宁, 苏勤
    2014 (2):  233-236. 
    摘要 ( 337 )   HTML ( 0 )   PDF(474KB) ( 250 )  
    目的: 统计分析下颌第二磨牙龋坏始发部位及严重程度, 并分析其与性别、年龄及下颌第三磨牙萌出状况的关系。方法: 采用临床与X线检查对481例下颌第二磨牙龋坏患者进行统计调查, 应用SPSS 13.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 下颌第二磨牙龋坏多始发于面和远中邻面, 其次为颊面, 发生率分别为33.8%、33.2%、24.4%;累及牙髓的龋坏最多, 占49.7%, 深龋、浅中龋分别占31.7%、18.6%;男、女性别在龋坏部位分布总体上无显著差异;年龄与下颌第二磨牙的龋坏部位分布及严重程度有显著的相关性, 随着年龄增大, 面和远中邻面龋坏增多, 程度加重;下颌第三磨牙萌出状况对下颌第二磨牙龋坏影响显著。结论: 下颌第二磨牙始发龋坏牙面以面及远中邻面最多, 龋损程度严重, 年龄、下颌第三磨牙萌出状况与龋坏状态关系密切。预防性拔除异常萌出的下颌第三磨牙及定期检查, 是预防和早期治疗下颌第二磨牙龋坏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评价
    纤维桩和金属螺纹桩修复效果的系统评价
    张胜楠, 杜庆, 韩凉, 刘萍, 李婷, 张莉莉
    2014 (2):  237-242. 
    摘要 ( 448 )   HTML ( 1 )   PDF(1510KB) ( 261 )  
    目的: 系统评价纤维桩和金属螺纹桩修复残根、残冠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Ovid)、PubMed、The Cochrane Libary、Embase、万方、维普、CNKI和CBM等数据库, 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3年6月, 收集比较纤维桩和金属螺纹桩修复残根、残冠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 采用RevMan 5.1.0软件和GRADEprofiler 3.2.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10个RCT, 其中英文1篇, 中文9篇。Meta分析4个主要结局的结果显示, 纤维桩与金属螺纹桩比较, 纤维桩修复成年恒牙和年轻恒牙的留存率均显著高于金属螺纹桩, 根折发生率差异显著。桩脱落发生率、牙龈炎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每个结局的GRADE系统推荐分级均为低等级。结论: 利用纤维桩进行修复较金属螺纹桩保存率高, 根折发生率低。但纳入研究较少, 样本量小, 质量不高且研究方法有差异, 需要今后开展更多经过科学设计、大样本量、多中心的RCT研究予以证实。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医学教育
    我国口腔医学双语教学研究现状与分析
    冯晓洁, 罗欣, 董伟, 李任, 温黎明, 戚孟春
    2014 (2):  243-247. 
    摘要 ( 192 )   HTML ( 0 )   PDF(767KB) ( 193 )  
    目的: 研究目前我国口腔医学双语教学现状并进行问题分析。方法: 应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VIP)中文数据库检索2001—2012年口腔医学双语教学文献, 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共50篇文献纳入本研究。对文献发表时间、基金资助情况、文献来源、作者及作者单位、开展课程与研究内容、双语教学效果、研究分类及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 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结论: 目前我国口腔医学双语教学仍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 需采取必要措施, 提高口腔医学双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材料在骨组织修复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周宇宁, 夏伦果, 徐袁瑾
    2014 (2):  248-252. 
    摘要 ( 255 )   HTML ( 2 )   PDF(550KB) ( 309 )  
    由于人体骨组织中主要无机成分为纳米羟基磷灰石, 人工合成纳米羟基磷灰石成为骨组织修复领域中的研究热点。而为弥补纳米羟基磷灰石材料本身的多方面不足, 复合材料应运而生。本文就常见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及其在骨组织修复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上颌正中孤立中切牙综合征1例报告
    康丽颖, 刘新强
    2014 (2):  253-257. 
    摘要 ( 243 )   HTML ( 0 )   PDF(1010KB) ( 234 )  
    上颌正中孤立中切牙(solitary median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 SMMCI)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牙畸形, 是指在上颌牙弓中仅发育并萌出1颗中切牙且该中切牙位于牙弓的正中, 形态左右对称, 大小与正常中切牙相似, 在乳、恒牙列均可见。SMMCI可单独发生, 也可伴发其他先天性中线结构畸形, 或与一些系统性疾病同时发生。其中, 与前脑无裂畸形(holoprosencephaly, HPE)关系最为密切。本文报告1例伴有其他中线结构缺陷的上颌正中孤立中切牙病例。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