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3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4-10-25 上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第33卷第5期目录
    2024 (5):  0-0. 
    摘要 ( 19 )   PDF(740KB) ( 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n-HA/壳聚糖/米诺环素复合支架在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模型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牛婉琼, 汪振华, 周志伟
    2024 (5):  449-454.  doi: 10.19439/j.sjos.2024.05.001
    摘要 ( 13 )   PDF(1648KB) ( 9 )  
    目的: 评价n-HA/壳聚糖/米诺环素复合支架在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模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雄性实验用比格犬12只,构建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模型。对照组(6只)在骨缺损区域内不做任何处理,由牙槽窝自愈方式进行骨再生;实验组(6只)将制备的n-HA/壳聚糖/米诺环素复合支架植入骨缺损部位。记录2组动物模型牙周炎、骨缺损、病理学指标、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和新骨形成率。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术前骨缺损水平宽度与垂直深度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4周、8周、12周时,实验组骨缺损水平宽度、垂直深度显著低于术前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术前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和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4周、8周、12周时,实验组PD、SBI和PLI显著高于术前和对照组(P<0.05)。术后4周、8周、12周时,实验组BMD值、新生骨高度和新骨形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n-HA/壳聚糖/米诺环素复合支架用于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模型效果较好,可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域的骨结合与骨再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Root SP和AH Plus对牙周炎患牙根管封闭能力比较
    鹿敏, 刘双, 王雅楠, 宋爱梅
    2024 (5):  455-460.  doi: 10.19439/j.sjos.2024.05.002
    摘要 ( 20 )   PDF(1119KB) ( 11 )  
    目的: 比较iRoot SP和AH Plus对牙周炎患牙根管封闭性的差异,探讨牙本质小管在牙周-牙髓交通途径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根管治疗时机及糊剂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因重度牙周炎拔除的单根前牙50颗,清创并刮除根面牙骨质。分为A、B 2组,每组实验牙21颗,对照牙4颗。根管预备后,分别采用iRoot SP(A组)、AH Plus(B组)加牙胶尖冷侧压根管充填。将牙根均分为冠方段组(A1、B1)、根方段根尖孔未封闭组(A2、B2)和根尖孔封闭组(A3、B3)。根据分组使用铸造蜡封闭冠、根方,侧面不封闭。将样本置于亚甲蓝染液中浸泡14 d后,牙根纵剖成两半,测量染液在各组根管内壁渗入的长度。采用Image Pro Plus软件测量染液在牙本质小管内渗透的面积百分比。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组内LSD方法分析A、B 2组组内及组间差异。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2组渗透长度显著大于A3组(P<0.05),B2组渗透长度显著大于B1和B3组(P<0.05),A组与B组组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A1组牙本质小管染色面积百分比显著小于A2组(P<0.05),B1组显著小于B2与B3组(P<0.05),A组与B组组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用iRoot SP和AH Plus 2种根充糊剂结合牙胶尖冷侧压根管充填法,对重度牙周炎患牙进行根管治疗,对牙周炎患牙根管封闭性的影响无显著差异。牙本质小管并非牙周-牙髓互相交通的主要途径,根方1/2段的交通途径在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中发挥更重要作用,提示牙周附着丧失到达根方1/2以上时才可考虑根管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70%乙醇去除弯曲根管内氢氧化钙的效果评价
    韩艳彦, 伍甜甜, 何宏
    2024 (5):  461-465.  doi: 10.19439/j.sjos.2024.05.003
    摘要 ( 17 )   PDF(789KB) ( 7 )  
    目的: 应用显微CT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 评价不同冲洗液联合声波荡洗对后牙弯曲根管内氢氧化钙的清除效率。方法: 收集2023年10月—2024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综合科门诊拔除的磨牙20颗(根管数n=48),按照根管治疗标准流程,使用镍钛器械完成预备后,在根管内置入氢氧化钙。1周后,根据不同冲洗方法将样本随机分入6组(n=8),即先分为次氯酸钠组、17%EDTA组和70%乙醇组3组,每组再分为使用或不使用声波荡洗2个亚组。冲洗前、后使用Micro-CT重建根管系统,使用不同颜色标记独立根管,计算根管各段氢氧化钙体积,比较各组氢氧化钙清除率。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组均无法去净根管内氢氧化钙,70%乙醇组去除氢氧化钙后剩余体积显著小于其余2组(P<0.05)。在乙醇亚组内,声波震荡组与注射器组去除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70%乙醇能增加弯曲根管内氢氧化钙去除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USP20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翟小奇, 刘搏, 沈程奕, 侯睿, 唐超男, 关键
    2024 (5):  466-470.  doi: 10.19439/j.sjos.2024.05.004
    摘要 ( 17 )   PDF(954KB) ( 6 )  
    目的: 探讨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0(ubiquitin specific protease 20, USP20)在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筛选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OSCC样本及配对癌旁样本,分别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和配对差异分析。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组织芯片OSCC及癌旁和正常组织中USP20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GraphPad Prism 9.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CGA数据显示,USP20在OSCC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显示,USP20在OSCC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0.01);组织芯片临床病理指标分析显示,USP20的染色评分在肿瘤不同分化程度(P<0.05)及原发灶大小(P<0.01)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分析显示,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总体生存时间及5年生存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USP20可能参与OSCC的发生与进展,与肿瘤分化存在相关性,可加速其生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化与传统全口义齿基托的适合性评价
    林瑞, 周曼莉, 闵敏, 张献芳, 钱文昊
    2024 (5):  471-475.  doi: 10.19439/j.sjos.2024.05.005
    摘要 ( 17 )   PDF(863KB) ( 9 )  
    目的: 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对比切削全口义齿、三维打印全口义齿与传统全口义齿基托组织面的适合性。方法: 随机选取3例全口义齿石膏模型,每个模型均制作3副全口义齿—切削义齿、三维打印义齿和传统全口义齿,分为试验组(切削组、打印组)和对照组(传统组)。口外光学扫描模型组织面和全口义齿基托组织面,获得三维数字化模型和三维数字化组织面。通过三维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12.0,将获得的模型与组织面信息拟合。在全口义齿中选取8个区域,每个区域随机选取10个点,计算每个区域的偏差绝对值平均值,代表该区的平均偏差值(mean deviation,Dm)。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3组共24个区域的Dm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切削组偏差值为(0.056±0.025) mm,打印组偏差值为(0.103±0.038) mm,传统组偏差值为(0.096±0.039) mm,3组偏差值差异显著(P<0.05)。切削组适合性优于传统组(P<0.05),打印组适合性劣于传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削全口义齿的适合性优于传统义齿,三维打印全口义齿适合性相比传统全口义齿无明显优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沿下颌缘支逆行法解剖面神经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王磊, 陈颖溢, 袁青, 潘永海
    2024 (5):  476-480.  doi: 10.19439/j.sjos.2024.05.006
    摘要 ( 13 )   PDF(596KB) ( 5 )  
    目的: 评估沿下颌缘支逆行法解剖面神经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青岛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116例。利用摸球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8例。对照组以顺行法解剖面神经,试验组沿下颌缘支逆行法解剖面神经。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记录2组患者术后1、3、7、14天的疼痛情况,术后15天及1、3、6个月时评估患者咀嚼功能;通过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H-B)和瘢痕美容评估与评级量表(scar cosmesis assessment and rating,SCAR)对患者术后3天和6个月的面部神经功能及美观程度进行评价,比较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记录并发症(暂时性面瘫、耳周麻木、涎瘘和Frey综合征)发生情况。采用SPSS 2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咀嚼效率、面神经功能、瘢痕美观度和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术中采用沿下颌缘支的逆行法解剖面神经,有助于降低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型牙周炎易感性的关系探讨
    陈丽, 张中月, 张淑华, 闫娜
    2024 (5):  481-485.  doi: 10.19439/j.sjos.2024.05.007
    摘要 ( 13 )   PDF(549KB) ( 8 )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associ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型牙周炎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2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牙周炎分为合并组(n=50)、非合并组(n=50)和对照组(n=50)。收集患者临床病历资料,检测TRAIL G1525A与C1595T基因多态性,分析2型糖尿病型牙周炎的影响因素。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合并组和非合并组空腹血糖(FBG)、附着丧失(AL)、龈沟出血指数(SBI)和血钙显著低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组TRAIL G1525A基因中GG基因频率显著高于非合并组和对照组(P<0.05)。3组TRAIL C1595T各基因型分布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A1c、AL、SBI、ALP和TRAIL G1525A 多态性是牙周炎的危险因素(P<0.05)。TRAIL G1525ALeuGG位点在中重度与轻度牙周炎患者中的分布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AIL G1525A基因与糖尿病型牙周炎的易感性相关,GG基因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患牙周炎风险较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Mimics三维重建比较自体块状骨移植和GBR在水平骨增量中的临床效果
    何修全, 李玉山, 水宇豪, 刘堃
    2024 (5):  486-491.  doi: 10.19439/j.sjos.2024.05.008
    摘要 ( 13 )   PDF(1280KB) ( 17 )  
    目的: 比较自体块状骨移植与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在水平骨增量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于合肥市口腔医院行种植修复伴水平骨缺损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2组。A组20例,采用自体块状骨移植;B组22例,采用GBR进行水平骨增量。评价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疼痛度、二次植骨率、骨宽度增量、骨吸收率、修复1年的边缘骨吸收量和种植成功率。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种植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二次植骨率无显著差异,疼痛度A组显著高于B组(P<0.05)。术后6个月嵴顶下2 mm骨宽度增量A组显著高于B组(P<0.05),而在嵴顶下6 mm和10 mm处,2组无显著差异;A组在嵴顶下2 mm吸收率显著低于B组(P<0.05),在嵴顶下6 mm和10 mm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修复1年后的边缘骨吸收量无显著差异。结论: 对于水平向骨缺损,自体块状骨移植较GBR在嵴顶处可获得更佳的骨轮廓,修复1年后2组边缘骨吸收量接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患龋水平儿童菌斑生物膜间代谢物差异分析
    杨园梦, 何德亿, 卢展民, 孟雯, 陈昕煜, 王阅, 李飞, 陆海霞
    2024 (5):  492-499.  doi: 10.19439/j.sjos.2024.05.009
    摘要 ( 14 )   PDF(1492KB) ( 7 )  
    目的: 比较不同患龋水平儿童菌斑生物膜内代谢物差异。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根据国际龋病检测和评估记录的儿童患龋状况,将36个月龄学龄前儿童分为无龋组、低龋组和高龋组,收集牙菌斑生物膜样本。通过非靶标代谢组学技术检测3组菌斑生物膜代谢物成分,联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火山图、热图等方法比较不同患龋水平儿童菌斑生物膜间代谢物差异。采用SPSS 26.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纳入102名儿童,无龋、低龋和高龋组各34名。在菌斑生物膜中共检测到660种代谢物,属于11个类别。6种代谢物在低龋和无龋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22种代谢物在高龋和无龋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半胱氨酸-半胱氨酸-半胱氨酸-谷氨酰胺、半胱氨酸-谷氨酰胺-半胱氨酸-半胱氨酸、5-氧-对香豆酰黑木素是不同患龋水平儿童组间的共同差异代谢物。结论: 患龋儿童与健康儿童菌斑生物膜代谢物组成不同。肽类物质是不同菌斑生物膜间的重要差异代谢物,与口腔健康状态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制口腔科普视频引导家长促进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的前瞻性研究
    张诗韵, 朱佳琳, 周依蕾, 陆维芳, 苏红如
    2024 (5):  500-505.  doi: 10.19439/j.sjos.2024.05.010
    摘要 ( 12 )   PDF(750KB) ( 4 )  
    目的: 评估自制口腔科普视频对引导家长促进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的临床效果,为探索更有效的口腔宣传教育新形式提供思路。方法: 选择2022年7月—9月就诊于上海市徐汇区牙病防治所的104名3~6岁低龄儿童龋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52名)和对照组(52名)。在入组时、入组1个月及6个月时,进行随访和口腔健康教育。对照组接受常规椅旁宣教,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让家长观看自制儿童口腔科普视频。比较入组1个月及6 个月时,2组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信行状况、儿童菌斑指数和龋失补牙面数。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入组1个月及6个月时,干预组家长口腔健康知信行问卷总分(86.445±7.156,85.694±5.880)显著高于对照组 [82.571 (77.286,88.142),81.853±7.482],干预组菌斑指数[2.014±0.403,1.895(1.250,2.100)]显著低于对照组[2.400(2.238,2.575),2.008±0.3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的龋失补牙面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自制口腔科普视频能改善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卫生状况,提高家长的口腔健康知信行水平,是一项较为有效的科普宣传新形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域儿童口腔健康网络平台的构建及评价
    王晓玲, 孙菲, 周婴英
    2024 (5):  506-511.  doi: 10.19439/j.sjos.2024.05.011
    摘要 ( 15 )   PDF(751KB) ( 9 )  
    目的: 通过构建以口腔健康管理为核心的医疗信息评估、交互、监测、防治于一体的健康网络平台,探索一种更为有效的儿童口腔健康综合防治模式。方法: 建立绍兴市儿童口腔健康管理网络平台数据库,对2021—2022年越城区7 042名小学二年级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普查、信息录入,设计开放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7 042名儿童中的3 472名随机分配纳入平台管理组,3 570名分配纳入对照组。1年后,对2组儿童再次进行口腔检查,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2组口腔检查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1年后新增的乳牙龋失补牙数(dmft)、乳牙患龋牙数(dt)和乳牙因龋缺失牙数(mt),平台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乳牙因龋充填牙数(ft),平台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之间新增患龋率、牙龈出血率、牙石检出率、错畸形患病率,平台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腔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智慧化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搭建口腔健康网络平台是促进口腔健康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倾型深覆伴重度磨耗患者颞下颌关节影像表现及正畸疗效分析
    路茜, 庞淑婷, 周建营, 卢文娟, 冯艳芬, 张倩, 王静
    2024 (5):  512-516.  doi: 10.19439/j.sjos.2024.05.012
    摘要 ( 13 )   PDF(828KB) ( 4 )  
    目的: 探讨内倾型深覆伴牙列重度磨耗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及结构特点,分析面下1/3垂直距离变化与颞下颌关节间隙变化的相关性,以及正畸修复联合治疗对颞下颌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80例内倾型深覆伴重度磨耗患者和40例关系正常受试者,收集临床资料、颞下颌关节功能及结构特点。80例内倾型深覆伴重度磨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修复治疗,试验组采用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治疗过程中评价疗效、CBCT影像指标。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内倾型深覆伴重度磨耗患者平均Helkimo指数较正常受试者显著升高(P<0.05)。CBCT扫描显示,内倾型深覆伴重度磨耗患者颞下颌关节前间隙显著增大(P<0.05),上间隙和后间隙均较正常受试者显著缩小(P<0.05)。头颅定位侧位片显示,内倾型深覆伴重度磨耗患者面下1/3垂直距离较正常受试者显著缩小(P<0.05)。2组患者治疗后Helkimo指数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降低更加显著(P<0.05)。2组患者治疗后颞下颌关节前间隙显著缩小,上间隙和后间隙显著增大(P<0.05),试验组颞下颌关节间隙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后面下1/3垂直距离显著增大(P<0.05),面下1/3垂直距离与颞下颌关节前间隙、上间隙和后间隙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正畸修复联合治疗对内倾型深覆伴牙列重度磨耗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改善作用显著,优于单纯修复治疗,对颞下颌关节结构矫治作用与单纯修复治疗相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闭合式牵引矫治上前牙埋伏阻生的安全性及对牙髓血流、咀嚼功能的影响
    朱麒, 赵蔚, 吴华英
    2024 (5):  517-522.  doi: 10.19439/j.sjos.2024.05.013
    摘要 ( 12 )   PDF(870KB) ( 6 )  
    目的: 分析闭合式牵引矫治上前牙埋伏阻生的安全性及对牙髓血流、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2组均接受导萌术联合正畸牵引治疗,试验组采用闭合式牵引矫治,对照组采用开放式牵引矫治。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时长、咀嚼能力、牙根长度、牙根周围骨密度、牙美学评分、不同时间点[治疗前(T0)、牵引治疗第1周(T1)、牵引治疗保持期(T2)及修复后3个月(T3)]牙髓血流量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95.00%)、对照组(90.00%)总有效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2组牵引萌出时间与正畸时间相比差异显著(P<0.05),2组治疗前、后咀嚼效率、咬合力及咀嚼疼痛评分差值相比差异显著(P<0.05),2组治疗前、后牙根长度、牙根周围骨密度差值无显著差异(P>0.05)。2组治疗前、后白色美学评分差值无显著差异(P>0.05),红色美学评分差值差异显著(P<0.05)。2组各时间点牙髓血流量无显著差异(P>0.05),T1时2组牙髓血流量到达峰值,高于T0;T2时迅速下降,低于T1但高于T0;T3时逐渐下降,低于T1、T2但高于T0(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0.00%)与对照组(27.50%)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闭合式与开放式牵引矫治均可有效治疗上前牙埋伏阻生,2种方式对牙根长度、周围骨密度及牙髓血流量无显著影响。虽然闭合牵引矫治的治疗时间略长,但更利于提高患者咀嚼能力,且美观度与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周显微外科在牙周加速成骨正畸中的效果评价
    张佳喻, 刘娜, 李金阳, 陈悦
    2024 (5):  523-528.  doi: 10.19439/j.sjos.2024.05.014
    摘要 ( 14 )   PDF(1530KB) ( 8 )  
    目的: 探讨牙周显微外科在牙周加速成骨正畸(periodontally 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PAOO)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00例在正畸治疗前因下颌前牙骨量不足需行PAOO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显微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术前利用CBCT测量术区患牙的牙槽骨厚度、高度及牙龈厚度,同时采用牙周探针测量患牙的牙龈退缩高度。术后即刻、3天、7天、14天分别记录患者的疼痛评分,并在术后14天记录创面愈合情况,随访至术后6个月时,再次记录患牙的上述指标。采用GraphPad Prism 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显微组在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显微组患者术后14天时均实现一级愈合。术后6个月时,显微组患者术区牙槽骨厚度增加和牙龈退缩高度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更高。结论: 牙周显微外科可辅助提高PAOO的手术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倒置埋伏阻生中切牙正畸牵引前后牙根发育的CBCT三维重建分析
    颜传杰, 张薇, 陈志方, 吴建华
    2024 (5):  529-532.  doi: 10.19439/j.sjos.2024.05.015
    摘要 ( 13 )   PDF(858KB) ( 3 )  
    目的: 使用CBCT三维重建分析,探讨倒置埋伏阻生中切牙正畸牵引前后牙根发育的变化。方法: 选择改良活动牵引器联合外科助萌治疗的10例上颌单侧倒置埋伏阻生中切牙患者,使用Mimics 21.0软件对治疗前后埋伏阻生中切牙(埋伏牙组)及对侧同名牙(健侧组)的CB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计算牙体积与表面积。采用SPSS 26.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牙根发育情况。结果: 10例患者均牵引成功,平均用时(16.10±4.46)个月。治疗后埋伏牙组牙体积与表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牵引前和牵引后埋伏牙组牙体积与表面积均显著小于健侧组(P<0.01),但治疗过程中,埋伏牙组与健侧组牙体积与表面积的增加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改良活动牵引器联合外科助萌可促进上颌倒置埋伏阻生中切牙牙根进一步发育,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个性化口腔定位支架在调强放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叶红飞, 王佩露, 孟洁琼, 孙方方
    2024 (5):  533-537.  doi: 10.19439/j.sjos.2024.05.016
    摘要 ( 11 )   PDF(891KB) ( 13 )  
    目的: 探讨个性化口腔定位支架在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接受IMRT治疗的108例鼻咽癌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使用个性化口腔定位支架的试验组(54例)和使用简易口塞的对照组(54例)。比较2组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s,CTV)与口腔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适形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模拟视觉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测定的疼痛程度、口腔黏膜炎分级、口干评分、味觉评分、口腔健康影响量表(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 OHIP)评分及并发症(龋病、口干症、味觉障碍、口腔念珠菌病和颌骨骨髓炎)发生情况。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CTV、舌体上的平均受照剂量和CI、HI值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在下颌骨、下颌牙、双侧腮腺上的平均受照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VAS、口腔黏膜炎等级、口干程度、OHIP和并发症方面,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味觉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性化口腔定位支架在IMRT治疗中可显著降低口腔部位的受照剂量,减少疼痛和其他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种植修复后龈沟液中炎症因子与种植体稳定的关联性分析
    秦坤, 刘文静, 李梦琦, 汪俊兰
    2024 (5):  538-542.  doi: 10.19439/j.sjos.2024.05.017
    摘要 ( 12 )   PDF(620KB) ( 5 )  
    目的: 探讨口腔种植修复后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及与种植体稳定性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2年8月—2023年8月收治的78例口腔种植修复患者为试验组,根据种植后1个月复诊时X线片检查结果分为预后不良亚组(n=33)和预后良好亚组(n=45),选取同期6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龈沟液,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术后记录种植体稳定系数(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ISQ)。采用Pearson法评估龈沟液中炎症因子与ISQ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龈沟液中炎症因子与种植体预后的关系。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龈沟液hsCRP、SAA和P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预后不良亚组龈沟液hsCRP、SAA和PCT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亚组(P<0.05);试验组初期和二期ISQ值分别为(74.08±6.12)和(76.78±5.1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口腔种植修复患者的龈沟液hsCRP、SAA、PCT与初期、二期ISQ呈显著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龈沟液hsCRP、SAA和PCT是影响种植体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 口腔种植修复后龈沟液中hsCRP、SAA和PCT水平显著升高,与种植体稳定性及预后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玻璃纤维桩及二氧化锆全瓷冠在牙体缺损中的修复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雷雨露, 姜亚鹏, 方首镕
    2024 (5):  543-547.  doi: 10.19439/j.sjos.2024.05.018
    摘要 ( 12 )   PDF(634KB) ( 7 )  
    目的: 分析玻璃纤维桩联合二氧化锆全瓷冠在牙体缺损中的修复效果,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月山东省慢性病医院收治的牙体缺损患者100例(患牙142颗)为研究对象,根据修复方式分为试验组(玻璃纤维桩联合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70例(98颗)和对照组(金属桩联合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30例(44颗)。术后6个月随访,比较2组患者牙体修复效果、牙龈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和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根据试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修复效果分为修复欠佳组和修复良好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影响玻璃纤维桩联合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效果的因素。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6个月,试验组A级、B级和C级占比分别为76.5%、20.4%、3.1%,对照组为50.0%、40.0%、10.0%,试验组牙体修复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P=0.008)。术前,2组患者BI、PLI和PD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BI、PLI和P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修复良好组相比,修复欠佳组患者吸烟占比更多,台阶状断端形态占比更大(P<0.05)。以吸烟(是=1,否=0)、断端形态(台阶状=1,刃状=0)为自变量,以疗效(修复欠佳组=1,修复良好组=0)为因变量,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吸烟、断端形态是影响患者疗效的因素(P<0.05)。结论: 与金属桩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相比,玻璃纤维桩联合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效果更佳,但受到吸烟、断端形态影响,临床上可针对性制定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医学教育
    思维导图辅助的翻转课堂在牙体牙髓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孙睿男, 李许演, 傅裕杰, 江子晗, 张学瀚, 张旗
    2024 (5):  548-554.  doi: 10.19439/j.sjos.2024.05.019
    摘要 ( 15 )   PDF(1322KB) ( 4 )  
    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辅助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牙体牙髓科本科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7月—2024年3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一科、二科及三科临床实习轮转的2019级口腔五年制本科生共41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教学组,21人)和试验组(翻转课堂教学组,20人)。入科当天及入科8周末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入科第3周始及第8周末进行Mini-CEX评估(指标包括医疗面谈、临床检查、人文关怀、临床判断、卫生宣教、临床操作及整体临床能力共7项)。以此两项考核指标的成绩作为2组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及临床能力的评估,并进行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理论考核成绩方面,第一次考核成绩平均值2组学生无显著差异;第二次考核2组学生成绩平均值均优于自身第一次考核,且试验组第二次成绩平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Mini-CEX评估成绩方面,第一次评估时,试验组在临床检查和临床判断2个维度优于对照组,其余5个维度2组间无显著差异;第二次评估,2组7个维度分数均高于第一次评估结果,且试验组在医疗面谈、临床检查、临床判断、临床操作和整体临床能力5个维度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思维导图辅助的翻转课堂能显著提升本科生在临床实习时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整体临床水平,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化虚拟仿真培训系统在贴面牙体预备临床前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钱玉梅, 张歆缘, 张皓, 叶荣荣, 周立英, 祁胜财, 王艳
    2024 (5):  555-560.  doi: 10.19439/j.sjos.2024.05.020
    摘要 ( 14 )   PDF(699KB) ( 3 )  
    目的: 评价数字化虚拟仿真系统用于口腔医学本科生开窗型贴面牙体预备临床前教学的效果。方法: 在复旦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23名本科生早接触临床实践教学中,交替应用Simodont虚拟仿真培训系统(以下简称Simodont系统)和仿头模进行贴面牙体预备临床前教学。步骤如下:①23名学生接受贴面牙体预备理论知识学习,并完成理论考核;②学生被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Simodont系统和仿头模完成开窗型贴面牙体预备考核,并再次完成理论考核;③2组学生交换培训系统,再次完成开窗型贴面牙体预备考核;④学生填写调查问卷;⑤收集数据,统计分析。采用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评分统计结果中,仿头模培训系统在唇面预备量、唇面整体形态、颈部边缘、邻面边缘评分显著优于Simodont系统(P<0.05)。在培训顺序方面,仿头模优先组唇面预备量评分显著高于虚拟仿真优先组(P<0.05),而虚拟仿真优先组切端长度评分显著高于仿头模优先组(P<0.05)。问卷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仿头模在牙体预备量、边缘形态、定深深度和切削力量控制方面优于Simodont系统,而Simodont系统在牙体预备安全性和未来实训发展趋势方面优于仿头模。结论: 需要充分考虑数字化虚拟仿真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合理设计教学规划,结合2种培训方法,以提高口腔医学生贴面牙体预备的临床前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