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3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5-08-25 上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第34卷第4期目录
    2025 (4):  0-0. 
    摘要 ( 2 )   PDF(722KB) ( 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聚己内酯/明胶电纺膜对MC3T3-E1成骨性能的影响
    林彦吟, 谢泽宇, 赖颖真, 吴勇敏, 高悦榕
    2025 (4):  337-345.  doi: 10.19439/j.sjos.2025.04.001
    摘要 ( 11 )   PDF(2435KB) ( 2 )  
    目的:研究静电纺丝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明胶(gelatin,GE)混纺材料作为引导骨组织再生膜对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成骨性能的影响。方法:利用静电纺丝技术于锡纸上制备不同比例PCL/GE纳米纤维膜,GE比例为0、30%、50%分组记为PCL、P7G3和P5G5,以纯PCL作为对照组。通过扫描电镜(SEM)、接触角测量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线光电子能谱(XPS)检测其形貌、成分和亲水性。采用CCK-8试剂检测MC3T3-E1在材料上的增殖情况,通过SEM、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黏附形态,利用碱性磷酸酶(ALP)染色、茜素红(ARS)染色观察成骨分化情况,通过qRT-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SEM观察电纺膜呈纤维结构,接触角测量显示混入明胶的电纺膜亲水性提高,FTIR、XPS表征显示明胶成功加入。细胞增殖结果显示各组材料均有良好的细胞活性,P7G3组细胞增殖情况最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P、茜素红染色显示PCL/GE组对细胞成骨分化有促进作用。qRT-PCR结果显示PCL/GE材料上细胞成骨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有所提升,P5G5组最佳。结论:PCL/GE电纺膜生物相容性良好,有促进细胞增殖、黏附和成骨分化的潜能,其中,P7G3组促增殖能力最强,P5G5组成骨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阶段牙髓炎中牙髓血清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隋昕, 徐华兴, 李佳洋, 秦志明, 马智菲, 周荣睿, 周强强, 韦晓玲
    2025 (4):  346-353.  doi: 10.19439/j.sjos.2025.04.002
    摘要 ( 10 )   PDF(1732KB) ( 2 )  
    目的:研究不同阶段牙髓炎中牙髓血清的蛋白质表达差异。方法:收集9例牙髓炎患者的牙髓血清,分为早期(initial pulpitis,IP)、轻中度(mild to moderate pulpitis,MP)和重度牙髓炎(severe pulpitis,SP)三组。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差异蛋白。使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并用STRING数据库分析差异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与IP组相比,MP组有20个蛋白上调,23个蛋白下调;SP组有1个蛋白上调, 44个蛋白下调。与MP组相比,SP组有9个蛋白上调和15个蛋白下调。差异蛋白主要涉及细胞对压力的响应、适应性免疫应答和Parkin-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等关键生物过程。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发现CCT6A等多个关键功能节点。结论:本研究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了早期、轻中度与重度牙髓炎之间牙髓血清蛋白质的表达差异,可为牙髓炎的精准诊断和临床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对成牙骨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李雯雯, 马文盛, 李颖辉, 赵圆, 李东娜, 翟浩嫣, 刘春艳
    2025 (4):  354-361.  doi: 10.19439/j.sjos.2025.04.003
    摘要 ( 11 )   PDF(2422KB) ( 2 )  
    目的:探讨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对成牙骨质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及其在牙根吸收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将成牙骨质细胞OCCM-30与PDLSCs、DPSCs共培养12 h、24 h,采用CCK-8法检测其对成牙骨质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碱性磷酸酶染色检测不同处理组成牙骨质细胞成骨能力的变化。采用细胞划痕试验和Transwell小室迁移试验比较成牙骨质细胞的迁移能力,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评估迁移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ase-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ase-13,MMP13)的表达变化。结果:PDLSCs的CD90、CD34表达率为99.44%、0.23%,DPSCs的CD90、CD34表达率为99.93%、3.47%,具有分化为成脂、成骨谱系的多能性。PDLSCs、DPSCs与成牙骨质细胞共培养,能促进成牙骨质细胞的增殖(P<0.05)。干细胞共培养处理使成牙骨质细胞的成骨能力增强。干细胞处理组成牙骨质细胞迁移能力显著增强(P<0.05),MMP9、MMP13表达显著上调。结论:牙源性干细胞能促进成牙骨质细胞的增殖、矿化和迁移,在牙骨质再生修复中发挥积极作用,为牙根吸收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意力机制对口腔癌竞争事件生存分析的探索与应用
    金路, 张睿, 姒蜜思, 高尚, 陈谦明
    2025 (4):  362-368.  doi: 10.19439/j.sjos.2025.04.004
    摘要 ( 9 )   PDF(1531KB) ( 3 )  
    目的:采用深度学习中的注意力机制构建口腔癌竞争事件生存分析(oral survival analysis with attention,OSAA)模型,并与其他多个基准模型进行比较,初步探索其对口腔癌辅助诊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及结局项目(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Program, SEER)数据库中符合条件的口腔癌患者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建立、训练Cox比例风险模型、基于深度学习的生存分析模型(DeepSurv、DeepHit等)及OSAA模型并进行预测,通过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 C-index)和综合布尔里分数(integrated Brier score, IBS)测试各模型的预测效果,结合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时间依赖的受试者操作特征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曲线等对模型区分度进行检验。结果:OSAA在不同的数据集上都具有较高的C-index和较低的IBS,生存曲线及ROC曲线较其他模型具有更高的区分度。结论:OSAA模型具备优于其他模型的预测性能,在不同数据集和任务下有更好的稳健性和泛化能力,对建立以口腔癌为代表的口腔疾病辅助诊疗模型具有一定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海地区有高等教育经历的非正畸专业人士对女性拔牙正畸术后审美感知的变化
    陳欣彤, 毛艳敏, 卢芸, 吕金钊, 李强
    2025 (4):  369-374.  doi: 10.19439/j.sjos.2025.04.005
    摘要 ( 7 )   PDF(1059KB) ( 5 )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具有高等教育经历的非正畸专业人士对拔牙正畸治疗前后女性颌面部美观的感知变化。方法:招募18名上海地区受过或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非正畸专业人士(男女各9名),基于Q分类评价技术比较48例接受正畸拔牙治疗的成年女性矫治前后面部软组织变化,分析影响美观感知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上海地区具有高等教育经历的非正畸专业人士对女性拔牙正畸前后在面下1/3脸型、面部整体轮廓、口角和颏部变化方面的感知较为敏锐(P<0.05),而正畸专业常关注的鼻唇沟、上下唇结构的变化未能在审美界限上呈现出显著差异。其中,女性评审员比男性评审员对颏部和面下1/3脸型的美观度变化更为敏感,但在面部整体评价中两者无显著差异。“00后”及“90后”审美敏感度较高,而“70后”和“80后”审美评估较为稳定。结论:上海地区具有高等教育经历的非正畸专业人士对拔牙正畸后面下 1/3 及颏部等区域的美观变化更为敏感,且感知差异受性别和年龄影响,临床上可为正畸治疗终点目标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绍兴市越城区5岁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及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蔡蕾, 王玮琳, 赵娅琴, 杨钰云, 张燕飞
    2025 (4):  375-381.  doi: 10.19439/j.sjos.2025.04.006
    摘要 ( 7 )   PDF(1046KB) ( 3 )  
    目的:调查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5岁儿童的口腔健康行为及危险因素,分析主要的口腔健康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选择2023年9月—10月越城区22家幼儿园在园的5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家长知情同意后,入园进行专科检查。调查内容包括家长对口腔健康行为认知和儿童口腔健康情况。结果:线上电子问卷收回2 108份,问卷调查记录完整、确认有效1 965份(男童1 063名,女童902名),有效问卷率93.2%。对1 641名儿童进行口腔检查,表格数据完整,有效数据1 635例(男童826名,女童809名),完成率99.6%。5岁儿童乳牙龋均、乳牙失牙数和补牙数分别为3.95、0.01和0.66,显著高于2018年全国平均值。越城区儿童甜食摄入频率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儿童刷牙习惯、家长辅助刷牙和使用含氟牙膏比例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越城区5岁儿童家长对口腔健康的积极态度和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P<0.05)。口腔健康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患龋与无龋儿童饮食习惯、口腔卫生行为、家长对口腔健康态度及口腔健康知识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天吃甜点及糖果2次以上(OR=1.065)、每天喝甜饮料2次以上(OR=1.189)、每天喝加糖牛奶/奶粉等2次以上(OR=1.234)为儿童患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每天刷牙(OR=0.863)、每天刷牙≥2次(OR=0.884)、使用含氟牙膏(OR=0.876)、家长辅助刷牙(OR=0.814)、定期口腔检查(OR=0.834)、细菌可导致龋齿(OR=0.862)、吃糖可导致龋齿(OR=0.799)、乳牙龋需要治疗(OR=0.860)和氟化物能保护牙(OR=0.823)为儿童患龋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绍兴市越城区5岁儿童乳牙龋均和补牙率较高,口腔卫生状况较好。家长的积极态度和较高的口腔健康知识水平对儿童口腔健康状况产生正面影响。需加强对儿童甜食摄入的控制和提高家长口腔健康意识,进一步降低儿童口腔健康问题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化微笑设计联合激光微创牙冠延长术的疗效及对Liébart微笑线的影响
    许莹, 刘媛
    2025 (4):  382-386.  doi: 10.19439/j.sjos.2025.04.007
    摘要 ( 7 )   PDF(616KB) ( 4 )  
    目的:评价数字化微笑设计联合激光微创牙冠延长术的疗效及对Liébart微笑线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5月收治的108例牙冠修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4,激光微创牙冠延长术)和试验组(n=54,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微笑设计)。比较两组患者的牙周健康指标、修复体边缘相关距离指标、牙松动度、Liébart微笑线分类及美学标准评分。结果: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的牙菌斑指数 (plaque index,PLI)、探诊深度 (probing depth,PD)、出血指数 (bleeding index,BI)显著低于对照组,修复体边缘至嵴顶距离 (restoration margin to bone crest,RM-BC)、修复体边缘至龈缘距离 (restoration margin to gingival margin,RM-G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4 天,试验组患牙松动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Liébart微笑线分类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红色美学评分 (pink esthetic score,PES)、白色美学评分 (white esthetic score,WE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数字化微笑设计联合激光微创牙冠延长术能显著改善牙冠修复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微笑线美学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颌单颗前牙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修复的美学效果比较
    刘秉尧, 俞越, 吴莹莹, 何懋典, 张方琪
    2025 (4):  387-391.  doi: 10.19439/j.sjos.2025.04.008
    摘要 ( 6 )   PDF(548KB) ( 2 )  
    目的:比较上颌单颗前牙即刻种植修复与延期种植修复的美学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5月泰康仙林鼓楼医院收治的上颌单颗前牙种植修复患者163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即刻种植修复组(75例)和延期种植修复组(88例)。即刻种植修复组在拔牙后立即进行种植并安装临时修复体,延期种植修复组则在拔牙3~6个月后进行种植,并在种植体稳定后进行修复。通过种植成功率、软组织美学度、种植体稳定度、美学效果、牙周组织健康程度、粉红美学评分(pink esthetic score,PES)和白色美学评分(white esthetic score,WES)、术后12个月骨吸收及主观满意度对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即刻种植修复组62例和延期种植修复组64例患者纳入分析,两组成功率均为100%,无显著差异(P>0.05)。在软组织美学度和种植体稳定度方面,即刻种植修复组显著优于延期种植修复组(P<0.05)。在美学效果比较中,即刻种植修复组在术后1、3、6和12个月的评分显著高于延期种植修复组(P<0.05)。即刻种植修复组的牙周组织健康程度显著优于延期种植修复组(P<0.05),即刻种植修复组PES和WES评分显著优于延期种植修复组(P<0.05)。术后12个月,即刻种植修复组骨吸收显著低于延期种植修复组,主观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延期种植修复组(P<0.05),色泽满意度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上颌单颗前牙即刻种植修复在软组织美学效果、种植体稳定度及患者满意度方面优于延期种植修复,适合于对美学要求较高的患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D打印个性化钛网应用于复杂牙槽骨缺损的临床疗效分析
    水宇豪, 张莹莹, 何修全, 李玉山, 刘堃
    2025 (4):  392-397.  doi: 10.19439/j.sjos.2025.04.009
    摘要 ( 6 )   PDF(1519KB) ( 2 )  
    目的:分析3D打印个性化钛网技术(3D-printing individualized titanium mesh, 3D-PITM)在复杂牙槽骨缺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应用3D-PITM治疗的复杂牙槽骨缺损患者22例,采用Mimics 21.0软件三维重建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的CBCT数据。测量牙槽骨宽度、骨高度增加量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测量植骨前后颊侧角化龈宽度,分析角化龈宽度变化量与术后即刻植骨量的相关性。结果:植骨6个月后水平向骨量增加(4.21±1.03) mm,垂直向骨量增加(4.24±1.12)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1例患者发生术后感染,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植骨6个月后颊侧角化龈宽度较植骨前减少(1.19±0.2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角化龈宽度减少量与术后即刻植骨量呈正相关(r=0.80,P<0.001)。结论:3D-PITM可有效完成复杂骨增量,并发症发生率低,但骨增量术后颊侧角化龈有所减少,其减少量与术后即刻植骨量呈正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导向制备技术与常规牙体预备在全冠修复中的应用评价
    郭玲, 徐龙芬
    2025 (4):  398-402.  doi: 10.19439/j.sjos.2025.04.010
    摘要 ( 7 )   PDF(660KB) ( 5 )  
    目的:评价生物导向制备技术(biologically oriented preparation technique,BOPT)与常规牙体预备在全冠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93例全冠修复患者,根据牙体制备技术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牙体预备(46例74 颗牙),试验组采用BOPT(47例75颗牙)。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评估患者牙周健康指标[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I)、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和牙龈厚度(gingival thickness,GT)],比较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PI随时间延长而增加,1年时达到最高值(2.20±0.57),2年时下降到(1.70±0.66)。试验组PI第3个月时达到最高值(2.61±0.52),6个月时减少,1年时下降至接近治疗前,2年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1)。两组GI随时间延长而下降,试验组治疗后6个月、1年和2年的G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PD随时间延长而下降,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时升高,试验组治疗后6个月、1年和2年的P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颊侧GT随时间延长而下降,试验组治疗后6个月、1年和2年的G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生物并发症发生率(2.67%)显著低于对照组(10.81%)(P<0.05),两组机械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00%)显著低于对照组(14.86%)(P<0.05)。试验组满意度各项评分和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BOPT用于全冠修复可降低PI、GI和PD,增加GT,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Semaphorin3A、FGF-23水平与牙周指标、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肖遵胜, 丁文萃, 王丽晖, 贾惠雯, 靳艳艳, 李新胜
    2025 (4):  403-408.  doi: 10.19439/j.sjos.2025.04.011
    摘要 ( 8 )   PDF(702KB) ( 2 )  
    目的:分析慢性牙周炎(CP)患者血清信号素3A(Sema3A)、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与牙周指标及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沧州市中心医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CP患者115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度组(34例)、中度组(39例)及轻度组(42例);另选择同期体检牙周健康者115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受试对象血清Sema3A、FGF-23水平,检测CP组血清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IL-17]和牙周指标[牙龈指数(GI)、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PLI)、附着丧失(AL)和探诊深度(PD)]的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Sema3A、FGF-23水平与牙周指标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C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CP组血清Sema3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FGF-2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轻、中、重度CP组血清Sema3A水平依次降低,FGF-23水平依次升高(P<0.05)。轻、中、重度CP组GI、AL、BI、PLI、PD、TNF-α、IL-17和IL-6水平依次升高(P<0.05)。血清Sema3A水平与GI、AL、BI、PLI、PD、TNF-α、IL-17、IL-6呈负相关,FGF-23水平与以上指标呈正相关(P<0.05)。Sema3A是CP患者病情加重的保护因素,FGF-23、GI、AL、BI、PLI、PD、TNF-α、IL-17、IL-6是危险因素(P<0.05)。血清Sema3A、FGF-23联合评估C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9(95%CI:0.854~0.962),显著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CP患者血清Sema3A降低,FGF-23升高,与患者牙周指标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两者联合评估C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较高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氟离子导入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郭晓瑨, 卢茜, 张凯驰, 郭晓琳
    2025 (4):  409-413.  doi: 10.19439/j.sjos.2025.04.012
    摘要 ( 7 )   PDF(614KB) ( 3 )  
    目的:探讨氟离子导入预防儿童龋齿效果、唾液氟代谢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3年10月500例行口腔检查的儿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预防,试验组进行氟离子导入预防。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12个月防龋效果、唾液氟浓度及干预12个月后的患龋率,按照是否患龋分为患龋组(258例) 及无龋组(242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患龋的影响因素。结果:干预12个月后,试验组龋失补(decayed, missing and filled teeth,DMFT)指数和显著性龋均指数(significant caries index,Si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30 min、2 h、4 h、6 h及2 d后,试验组唾液中氟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12个月,试验组患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断奶年龄、甜食食用频率、夜间进食频率、开始刷牙年龄、刷牙频率、牙膏是否含氟、是否定期检查及干预后游离氟浓度是儿童患龋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及断奶年龄大是儿童患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甜食食用频率<3次/周、夜间进食频率<5次/周、牙膏含氟及定期口腔检查是儿童患龋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氟离子导入能显著降低儿童龋发生率,提高唾液中氟浓度,并受多种因素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焦虑与抑郁症状对牙周炎影响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雷邓, 周英斌, 黄思慧, 李玉峰
    2025 (4):  414-421.  doi: 10.19439/j.sjos.2025.04.013
    摘要 ( 7 )   PDF(1171KB) ( 2 )  
    目的:采用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方法评估焦虑、抑郁状态对牙周炎发病风险的影响,分析牙周炎患者中焦虑、抑郁症状的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2年8月—2024年8月在长沙市第四医院就诊的70例牙周炎患者及35例健康对照者数据,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分别评估焦虑和抑郁症状,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潜在危险因素。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数据库筛选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作为工具变量,依据P值阈值(P=5e-05)及连锁不平衡聚类方法(窗口大小为10 000 kb,r2阈值为0.001)筛选独立SNP,并进行数据协调。利用逆方差加权(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 IVW)等5种MR方法分析焦虑和抑郁与急性及慢性牙周炎的因果关系。结果: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中,牙周炎病例组HAMA和HAMD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HAMA: P=0.006;HAMD: P=0.007)。病例组焦虑状态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8),抑郁状态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6)。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焦虑、抑郁及年龄≥60岁是牙周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MR分析显示,焦虑与急性牙周炎呈显著正相关(IVW法,P=0.037),抑郁与急性牙周炎呈显著正相关(IVW法,P=0.043),但两者与慢性牙周炎无显著关联(P>0.05)。多效性和异质性检验表明,分析结果可靠(IVW法和MR Egger法,P均>0.05)。结论:焦虑与抑郁症状与牙周炎之间存在显著关联,建议临床上处理牙周炎时综合考虑心理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种不同牙刷类型对牙楔状缺损形成的差异性评价
    徐晓明, 田应菊, 高琳, 王俊艳, 谢欣宜
    2025 (4):  422-426.  doi: 10.19439/j.sjos.2025.04.014
    摘要 ( 7 )   PDF(1073KB) ( 5 )  
    目的:比较机械电动牙刷、声波电动牙刷及普通手动牙刷三种牙刷刷牙对牙楔状缺损形成的差异。方法:招募受试者71人,随机分为机械电动牙刷组(试验组1,n=24)、声波电动牙刷组(试验组2,n=24)和普通手动牙刷组(对照组,n=23),按照建议的规范方法进行刷牙,观察时间12~15个月。试验开始和结束时,使用3Shape TRIOS 3 口腔数字印模仪进行口腔扫描,获得口腔数字印模。使用EXO CAD软件,将获得的前后2个3D Object (.stl) 文件进行比对重叠,使用3Shape 3D ViewerTM软件测量比对重叠后的所有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唇颊侧龈缘最低点的牙颈部变化数值。结果:机械电动牙刷组的牙颈部缺损值显著高于声波电动牙刷组和普通手动牙刷组,而声波电动牙刷组的牙颈部缺损值显著高于普通牙刷组(P<0.001)。机械电动牙刷组和声波电动牙刷组的组内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普通手动牙刷组中男性缺损值显著高于女性(P<0.001)。三组之间14、25、35、43、44、45等6个牙位的牙颈部缺损值,机械电动牙刷组显著高于普通手动牙刷组(P<0.05);44牙位的牙颈部缺损值,机械电动牙刷组显著高于声波电动牙刷组(P<0.05),各组组内牙位之间的缺损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相比普通手动牙刷,机械电动牙刷、声波电动牙刷对牙楔状缺损形成的影响更显著,右侧下颌牙较易受到机械电动牙刷影响,发生楔状缺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个性化唇侧固定矫治器在前牙轻度拥挤非拔牙矫治中的表达效率评价
    毛晓燕, 黄乐, 杨佳音, 姜威, 李凌宇, 陈锡平
    2025 (4):  427-432.  doi: 10.19439/j.sjos.2025.04.015
    摘要 ( 9 )   PDF(1428KB) ( 5 )  
    目的:评价个性化唇侧固定矫治器在前牙轻度拥挤非拔牙矫治中的表达效率。方法:选择32例前牙轻度拥挤的安氏Ⅰ类或Ⅱ类错𬌗畸形患者,采用Insignia个性化唇侧矫治系统进行不拔牙矫治。收集矫治前、目标位以及矫治后的三维数字化牙列模型,测量上下颌牙弓宽度和转矩,并计算扩弓效率。结果:上下颌矫治后牙弓宽度较矫治前明显提高(P<0.05),与目标牙弓宽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上颌牙位中,除第一前磨牙外,其余牙位实际扩弓量均显著小于目标扩弓量(P<0.05);下颌牙位中,除第一磨牙外,其余牙位实际扩弓量与目标扩弓量无显著差异(P>0.05)。上颌扩弓效率第一前磨牙最高、第一磨牙最低,下颌则是第二前磨牙最高、第一磨牙最低。除下颌第一磨牙外,上下颌多数牙位矫治前转矩与目标转矩、矫治前转矩与矫治后转矩均有显著差异(P<0.05);除上颌第二前磨牙外,其余牙位矫治后转矩与目标转矩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Insignia个性化唇侧矫治器治疗侧貌较好的前牙轻度拥挤病例,能高效扩宽牙弓,矫治效果接近目标位,但长期效果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SAM模型进行牙槽窝CBCT测量的初步研究
    樊林峰, 宋忠臣, 张楚南, 艾松涛
    2025 (4):  433-439.  doi: 10.19439/j.sjos.2025.04.016
    摘要 ( 9 )   PDF(1608KB) ( 2 )  
    目的:评估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开发的锥形束CT(CBCT)图像上自动测量牙槽窝的工具,比较其与人工测量的准确性,验证其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纳入29例成年患者(男11例,女18例),平均年龄(31.31±13.77)岁。入组时均行CBCT检查,提取(5-5)牙位共427个横断面进行牙槽窝颊舌向骨量测量。开发一种新的基于SAM模型(Segment Anything Model)的交互式分割和测量工具,将其用于CBCT的牙槽窝尺寸评估。通过建立测试集和验证集,分别进行牙槽窝横断面颊舌侧骨量的人工测量和自动测量,并进行数据比较。结果:CBCT自动测量方法与人工测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测试集回归分析的决定系数(R2)为0.942,验证集测量误差主要集中在-0.43~0.47 mm之间,Pearson相关系数为0.9746(P<0.001)。结论:本研究通过深度学习,开发了一种基于SAM的CBCT的自动测量工具,准确性高,显著提高了牙槽窝测量的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两种扩弓方式配合前方牵引治疗骨性Ⅲ类错𬌗畸形的效果评价
    董作英, 尚金正, 孙玉, 苟乃政
    2025 (4):  440-443.  doi: 10.19439/j.sjos.2025.04.017
    摘要 ( 9 )   PDF(478KB) ( 6 )  
    目的:评价上颌快速扩弓与上颌交替快速扩缩配合前方牵引治疗骨性Ⅲ类错𬌗畸形的效果。方法:选择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2021年5月—2024年4月收治的82例骨性Ⅲ类错𬌗畸形患者,按就诊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n=40)采用上颌快速扩弓配合前方牵引,试验组(n=42)采用上颌交替式快速扩缩配合前方牵引,比较两组矫治效果。结果: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Z角、H角和上唇突角显著高于对照组,下唇倾角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SNA、U1-NA、ANB、最大咬合接触面积和最大咬合力显著高于对照组,U1-L1、SNB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咀嚼效率、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颌交替式快速扩缩配合前方牵引能提高骨性Ⅲ类错𬌗畸形患者咬合功能和咀嚼效率,改善患者软、硬组织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院资源规划系统开发平台在口腔种植高值耗材管理流程中的应用
    张艳, 张思怡, 孙扬
    2025 (4):  444-448.  doi: 10.19439/j.sjos.2025.04.018
    摘要 ( 8 )   PDF(626KB) ( 2 )  
    目的:探讨基于医院资源规划系统开发的口腔种植高值耗材管理信息化平台在优化耗材管理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后对照研究,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口腔科2023年5月—2024年1月口腔种植高值耗材常规管理模式为对照组(5 872例),2024年2月—2024年10月信息化管理模式为试验组(5 932例),对比两组耗材出入库时间、术后登记时间、盘点时间、单颗牙植骨术全流程时间、收费正确率及医护满意度。结果:试验组耗材出入库时间、术后登记时间、盘点时间、手术全流程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01);收费正确率从97.2%提升至100%(P=0.004)。医生满意度达 94.64%,护士满意度达 93.75%。结论:信息化平台实现了高值耗材全程监管与质量控制,显著提升管理效率与收费准确性,优化手术流程,增强医护工作满意度,为口腔种植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创新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