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2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6-03-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突面畸形分类的原理与临床意义
    沈刚
    2016 (2):  129-135. 
    摘要 ( 551 )   HTML ( 33 )   PDF(2376KB) ( 671 )  
    突面畸形是在我国人群中发病率很高的错畸形,由于其颜面形态表现各异、牙槽及颌骨结构复杂多样、发病因素多重叠加,因而对其分类与诊断一直是正畸领域的一大难题。本文作者在研究大量临床资料的基础上,将突面畸形分为牙槽性、骨源性、颌位性与混合性4大类,并针对各类突面畸形阐述其诊断依据、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及可能采取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后VEGF-C基因在髁突软骨中的表达及意义
    徐高丽,汪淑华,史秋涛,柳毅,阎帆,徐婷,谷志远
    2016 (2):  136-140. 
    摘要 ( 203 )   HTML ( 0 )   PDF(973KB) ( 223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在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后髁突软骨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大耳白兔60只,48只用弹力丝牵拉关节盘前移,建立关节盘前移模型,分别于术后1、2、4、8周处死12只,12只空白对照组同期处死,取出颞下颌关节标本。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筛选,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验证和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不同组内髁突软骨中VGEF-C的表达与分布。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每组样本实验组和对照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后,在基因水平上VEGF-C相比于正常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变化,早期VEGF-C表达减少,第2周时降至最低水平,差异显著(P<0.05);第8周时,VEGF-C表达有所增加。镜下观察可见VEGF-C在髁突软骨增殖层、肥大层及钙化软骨层中均有表达,1周组阳性表达主要见于增殖深层和肥大层,钙化软骨层也有弱阳性表达。2周组和4周组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肥大层,且在钙化软骨层中表达逐渐增强。8周组肥大层有阳性表达,钙化软骨层未见明显阳性表达,8周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关节盘前移位后早期髁突软骨VEGF-C基因的转录与表达有所下降,而在后期升高, 可能参与关节盘移位后髁突软骨的改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纳米SiO2溶胶对氧化锆基底与饰面瓷结合强度的影响
    王思钱,张大风,郑铁丽,杨静远,林婷婷,麻健丰
    2016 (2):  141-145. 
    摘要 ( 226 )   HTML ( 0 )   PDF(976KB) ( 370 )  
    目的: 探讨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在氧化锆表面制备薄纳米SiO2涂层对氧化锆基底与饰面瓷结合强度的影响,指导氧化锆全瓷冠的制作。方法: 将软质氧化锆试件切割成15 mm×10 mm×2.5 mm大小的长方形瓷块40片,分为4组,每组10件,分别采用4种处理方式。A 组—仅经1450℃ 结晶处理;B组—先经30%纳米SiO2溶胶渗透后,再经1450℃ 结晶处理;C组—先经 1450℃结晶,然后用30%纳米SiO2溶胶渗透,再经1450℃热处理;D组—表面涂布纳米SiO2溶胶后,1450℃结晶处理;E组—镍铬合金烤瓷组,使用失蜡铸造法制作12 mm×8 mm×2 mm 长方形镍铬合金条块10件。5组试件在其表面堆塑直径为5 mm、高4 mm的饰面瓷圆柱,然后进行剪切强度测试。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组试件的剪切强度分别为A组(28.12±2.95) MPa、B组(31.09±3.94) MPa、C组(25.60±2.45) MPa、D组(31.75±4.90) MPa、E组(28.67±3.95) MPa。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5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C组与B组和D组均具有显著差异。结论:①溶胶-凝胶技术在结晶致密前氧化锆基底表面制备纳米SiO2涂层,能提高氧化锆基底与饰面瓷的结合强度; ②在结晶致密的氧化锆基底表面制备纳米SiO2涂层,能降低氧化锆基底与饰面瓷的结合强度; ③氧化锆与氧化锆专用饰面瓷的结合强度与常用金属与饰面瓷的结合强度一致;④通过溶胶-凝胶技术在结晶致密前的氧化锆基底表面导入SiO2溶胶,提高氧化锆与饰面瓷结合强度的技术路线切实可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口腔鳞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刘琪, 孙祖俊
    2016 (2):  146-149. 
    摘要 ( 259 )   HTML ( 0 )   PDF(865KB) ( 239 )  
    目的:研究活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在体外影响口腔鳞癌细胞生长及凋亡的机制。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以及流式细胞仪(FCM)检测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 PHA)刺激前、后人PBMC分泌细胞因子变化及其对口腔鳞癌细胞生长与凋亡的影响。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PHA刺激人PBMC为实验组分泌的细胞因子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能够诱导颗粒酶B及穿孔素mRNA的表达;实验组抑制口腔肿瘤细胞生长及诱导口腔鳞癌细胞凋亡也显著增加(P<0.05)。结论:PHA激活的人PBMC在体外能够显著抑制口腔鳞癌细胞生长及诱导口腔鳞癌细胞凋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氟对变形链球菌黏附前后纯钛表面腐蚀性能的影响
    耿黎,乔广艳, 顾凯凯
    2016 (2):  150-156. 
    摘要 ( 205 )   HTML ( 0 )   PDF(1364KB) ( 257 )  
    目的: 比较氟化钠对变形链球菌黏附前、后纯钛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电化学工作站的电化学阻抗谱法和动电位极化曲线法,对变形链球菌黏附前、后纯钛在0 g/L和1.0 g/L氟化钠人工唾液中的腐蚀行为进行比较。采用SPSS12.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变形链球菌黏附前、后,纯钛在0g/L 和1.0 g/L 氟化钠人工唾液中的等效电路极化电阻Rct、腐蚀电位Ecorr、点蚀击穿电位Eb以及代表合金表面的“伪钝化”的△E(Ecorr与Eb之差)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变形链球菌黏附后,纯钛的耐腐蚀性能降低,氟化钠也使纯钛的耐腐蚀性能降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LIM矿化蛋白1在大鼠牙髓损伤修复中的时空表达
    方平娟,潘乙怀,孙仁义,赵瑜,孙瑜
    2016 (2):  157-161. 
    摘要 ( 155 )   HTML ( 0 )   PDF(1630KB) ( 235 )  
    目的:探讨LIM矿化蛋白1(LIM mineralization protein 1, LMP-1)在大鼠磨牙牙髓损伤修复中的表达。方法:建立大鼠磨牙牙髓损伤修复动物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LMP-1在大鼠牙髓损伤修复中的表达,并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在正常大鼠牙髓组织中LMP-1表达阴性;在大鼠牙髓损伤后1 d,LMP-1表达于成牙本质细胞及部分牙髓成纤维细胞;术后3 d,LMP-1表达于坏死牙髓下方的细胞增殖层;术后7 d,LMP-1显著表达于增殖活跃的牙髓细胞及部分成牙本质细胞中。结论:LMP-1在牙髓损伤修复过程中呈时空特异性表达,可能参与成牙本质细胞及牙髓细胞的增殖、分化及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颌第一磨牙面磨耗近中根受力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高国宁,王国友,宋继武,卢守仪
    2016 (2):  162-171. 
    摘要 ( 263 )   HTML ( 2 )   PDF(1526KB) ( 272 )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技术,分析下颌第一磨牙在面水平磨耗与倾斜磨耗2种情况下受力时,其牙体内的应力分布和瞬间位移情况,探讨近中根纵裂发生的生物力学依据。方法:运用Mimics有限元软件建立下颌第一恒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分为无磨耗组(对照组)、水平磨耗组(实验组1)和倾斜磨耗组(实验组2)3组,实验组1和实验组2再根据4种磨耗程度,分别建立平切1、平切2、平切3、平切4和斜切5°、斜切10°、斜切15°与斜切20°8种研究模型。经面加载200 N的咬合力,运用MSC.Marc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各种状态下模型内的等效应力和瞬间位移,分析牙根纵折发生的生物力学依据。结果:①无磨耗组第一磨牙应力主要集中在面中央窝沟处,位移等值线主要集中在牙冠近中偏颊面,向下延伸至牙颈部。②水平磨耗组应力主要集中于牙冠部及近远中根的根分叉水平,位移等值线整体逐渐偏向面近中偏颊侧牙颈部区域,类似于楔状缺损的V型。③在倾斜磨耗组,当磨耗平面向远中倾斜角度由5°增至15°时,瞬间位移等值线与牙长轴交角变小,近中根所受剪切力最大,产生的应力集中,发生牙根纵裂的可能性增大;当倾斜角度增大至20°时,应力主要集中在牙冠部,其位移等值线呈环形,最大位移出现在牙冠内。提示临床上当牙冠磨耗严重、牙尖斜面明显倾斜时,倾斜牙尖成为应力集中区,易发生折裂。 结论:下颌第一磨牙面磨耗面向远中倾斜时,其近中根发生纵裂的可能性较大,为临床上预防性调磨过度磨耗的下颌第一磨牙,降低近中根纵裂的可能性提供了生物力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局部应用Fe2+、F- 对酸蚀釉质作用的体外研究
    张月,种燕,黄瑞哲
    2016 (2):  168-171. 
    摘要 ( 213 )   HTML ( 0 )   PDF(1238KB) ( 233 )  
    目的:评价硫酸亚铁、氟化钠溶液及两者共同作用时对酸蚀釉质的作用。方法:收集正畸拔除的新鲜完好前磨牙,制备80个样本,随机分为4组:C组(对照组,去离子水)、Fe2+组(15 mmol/L FeSO4)、F-组(1.23% NaF)、Fe2+ + F-组(15 mmol/L FeSO4 + 1.23% NaF)。样本在各组实验溶液中浸泡1 min,然后交替进行6个脱矿-再矿化循环(共7 d)。1个完整周期包括:① 在5 mL可口可乐(pH=2.58)中脱矿5 min;②在37℃、5 mL人工唾液中再矿化1 h。酸蚀效果通过观察釉质表面形貌和测定表面显微硬度(SMH)进行评价,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铁、氟处理后,与C组相比,釉质表面粗糙程度显著减轻,各实验组釉质表面均有一定沉积物形成。碳酸饮料浸泡釉质后SMH明显下降。与C组相比,铁、氟制剂单独或联合处理釉质后SMH减少程度均显著降低(P<0.001),但3个实验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铁、氟制剂单独或联合作用均可显著增强釉质抗酸蚀能力,但铁、氟联合并未出现叠加保护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羧甲基壳聚糖锌多肽复合材料局部应用对巴马小型猪龈沟液中IL-1、TNF-α和PGE-2含量的影响
    刘学玉,潘克清,张丽,邓婧,郭珲,宋佳,刘万顺,宋福来
    2016 (2):  172-176. 
    摘要 ( 191 )   HTML ( 0 )   PDF(819KB) ( 273 )  
    目的:探讨羧甲基壳聚糖锌多肽复合材料(carboxymethyl chitosan zinc and peptide,CMC-Zn+-P)能否有效减缓牙周组织炎症的发生及发展,寻求一种能够有效防治牙周病的新型材料。方法:以巴马小型猪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羧甲基壳聚糖锌多肽复合材料组(材料组)、刷牙组以及刷牙+羧甲基壳聚糖锌多肽复合材料组(复合组)。收集实验起始时及实验进行1个月后的龈沟液,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龈沟液中IL-1、TNF-α和PGE-2的含量,同时记录临床牙周指数;将得到的数据录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起始时,各组中IL-1、TNF-α和PGE-2的含量及临床检查指标均无显著差异。实验1个月后,复合组中IL-1、TNF-α和PGE-2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08);刷牙组和材料组的IL-1、TNF-α和PGE-2含量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08);刷牙组中,IL-1的含量显著低于材料组(P<0.008),PGE-2的含量显著高于材料组(P<0.008),而TNF-α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08)。另外,4组之间的牙结石指数差异显著(P<0.05),其中,复合组牙结石指数显著低于其他3组,刷牙组和材料组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结论:羧甲基壳聚糖锌多肽复合材料能够有效减轻牙周组织炎症,减缓牙结石沉积,与刷牙配合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处理剂对氧化锆与正畸托槽间黏结强度的影响
    董俊超,温黎明,李任,李金源
    2016 (2):  177-180. 
    摘要 ( 272 )   HTML ( 0 )   PDF(1101KB) ( 420 )  
    目的:比较不同表面处理剂对氧化锆修复体表面与正畸托槽间黏结强度的影响。方法:将50个氧化锆陶瓷试件随机分为5组(n=10),进行喷砂和磷酸处理,A组为对照组;B组以硅烷偶联剂处理;C组以硅烷偶联剂+SE Bond处理;D组以Z-PrimeTM Plus氧化锆处理剂处理;E组以Z-PrimeTM Plus+SE Bond处理。所有试件均用3M Transbond光固化树脂黏结剂与右上中切牙的托槽黏结,经24 h 、37℃恒水浴后,进行抗剪切强度测试;去除托槽后,对氧化锆表面黏结剂残留指数进行统计。其中,每组1个氧化锆表面处理后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态变化,并对氧化锆及处理剂进行红外光谱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的抗剪切强度分别为A组(3.12±0.84) MPa、B组(1.92±0.83) MPa、C 组(5.26±0.80) MPa 、D组(6.54±0.98) MPa和E组(9.47±2.11) MPa,各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A组和B组残留指数最低,E组最高。D组和E组达到了有效的黏结强度。结论:单独使用氧化锆处理剂能获得有效的黏结强度,但是略偏低。建议Z-PrimeTM Plus+SE Bond处理联合使用,以达到正畸临床所需的较高的黏结强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二维DR数据的颅面硬组织三维重建精度分析
    冯耀浦,周洪,翟培芳,张艳宁,孙琳琳
    2016 (2):  181-186. 
    摘要 ( 172 )   HTML ( 0 )   PDF(1026KB) ( 323 )  
    目的:验证二维DR数据形变重建的颅面硬组织模型的准确性,以期为治疗方案确定、手术方法选择和提高医患交流水平提供平台。方法:对7名志愿者分别进行基于二维DR数据的形变建模和CT建模,通过测量64项描述颅面硬组织特征的项目,进行直观重叠比较和客观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58项测量项目无显著差异,形变建模和CT建模的一致性很高。结论:基于二维DR数据形变建模的颅面硬组织精确性高,偏差基本在允许的范围内,完全可以满足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该三维重建系统能够在临床上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Wnt5b在葛根素促进成骨分化中的作用
    张志明,罗善峰
    2016 (2):  187-190. 
    摘要 ( 223 )   HTML ( 0 )   PDF(888KB) ( 361 )  
    目的:探索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具有最佳促成骨能力的葛根素浓度以及与Wnt信号通路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取3周龄的SD大鼠,分离培养BMMSCs,传至第3代后接种,改用含不同浓度葛根素的培养基。继续培养2~4周,测定碱性磷酸酶与骨钙素的含量,评价葛根素的体外诱导成骨能力。用Elisa试剂盒测定Wnt5b的含量,评估葛根素的促成骨作用与Wnt信号通路的关系。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浓度组的细胞ALP、OCN和Wnt5b含量增加,10-5 mol/L组显著高于对照组,高于其他浓度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葛根素能有效促进BMMSCs向成骨方向分化,以10-5 mol/L浓度效果最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Wnt信号通路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种机用镍钛器械预备模拟弯曲根管的成形能力比较
    仇宁,王楚瑜,刘宇飞,于小青,薛明
    2016 (2):  191-194. 
    摘要 ( 210 )   HTML ( 1 )   PDF(921KB) ( 344 )  
    目的:比较3种机用镍钛器械预备模拟弯曲根管的成形效果。方法:30个树脂根管随机分为3组并编号(Protaper Universal,ProTaper Next及TF Adaptive)。按厂家推荐方法预备,记录预备时间。预备前、后的树脂根管使用单反相机拍照并通过计算机软件重叠,测量距根尖孔不同位置的树脂去除量,从而得出器械偏移情况和中心定位能力。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预备过程中未发生器械折断。ProTaper Next预备时间最短(P<0.05)。在根尖区,TF Adaptive的偏移量最小,其次是ProTaper Next (P<0.05)。 在弯曲点冠方,3组偏移量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ProTaper Next预备效率最高,ProTaper Next和TF Adaptive表现出良好的成形能力,3种机用镍钛器械均能较好地维持根管原始走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管吻合器在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应用
    孙强,赵军方,方政,王海斌,韩新光,李新明,孙明磊
    2016 (2):  195-198. 
    摘要 ( 271 )   HTML ( 1 )  
    目的:探讨血管吻合器在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血管吻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9月—2015年5月,对21例患者行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游离皮瓣修复创面,供血动脉选用面动脉及甲状腺上动脉,回流静脉选用颈外静脉及颈内静脉分支。手工吻合游离皮瓣动脉18条,吻合器吻合游离皮瓣动脉3条、静脉21条;其中头静脉13条,腓动脉伴行静脉6条,股前外侧动脉伴行静脉2条,观察其吻合时间及吻合血管通畅率。采用SPSS l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吻合后勒血试验证实,动脉和静脉血流通畅率100%。动脉吻合中,供血动脉选用面动脉16次,甲状腺上动脉5次;回流静脉选用静外静脉13次,颈内静脉分支8次。手工吻合动脉平均时间为(17.20±2.31) min,吻合器动脉吻合平均时间为(5.48±1.33) min;手工吻合静脉平均时间为(18.39±3.48) min,吻合器吻合静脉平均时间为(6.45±0.60) min。术后随访游离皮瓣全部成活,缺损修复后皮瓣颜色、形态及质地良好,未出现皮瓣危象及皮瓣坏死。术后血管彩超均显示吻合后动脉吻合口血流通畅,无血栓形成。术后1~3个月复诊,均未见皮瓣坏死。结论:应用血管吻合器吻合静脉速度快,通畅率高,初步结果证明该血管吻合器安全、有效,在一定程度上可节约手术时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45例腮腺囊肿临床病理分析
    王智明,叶明,杨东升,马颖, 苏欣,张维庆,潘遥,关乔丹
    2016 (2):  199-203. 
    摘要 ( 658 )   HTML ( 1 )   PDF(1368KB) ( 281 )  
    目的:探讨腮腺囊肿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14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口腔颌面外科45例腮腺肿物切除患者,术后病理确诊为腮腺囊肿。回顾分析不同腮腺囊肿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男25例,女20例,中位年龄51岁。囊肿位于左侧腮腺21例,右侧腮腺24例。临床症状以腮腺区无痛性肿大为主,囊肿大小0.8 cm×0.6 cm×0.5 cm~10 cm×2.8 cm×0.6 cm。腮腺囊肿伴疼痛9例,无疼痛36例;腮腺囊肿伴淋巴结肿大4例,无淋巴结肿大41例。治疗以单纯腮腺囊肿切除为主,术后均无面神经损伤。随访1~10 a,未见复发。45例术后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单纯性囊肿29例(64.4%),表皮样囊肿9例(20%),淋巴上皮囊肿7例(15.6%)。除常见的病理表现外,镜下还可见一些非特异性改变,例如腮腺囊肿伴纤维组织瘤样增生,腮腺囊肿伴炎症,腮腺囊肿伴钙化, 腮腺囊肿伴滑膜囊肿样改变,腮腺囊肿伴异物巨细胞反应,腮腺囊肿伴肉芽肿样改变。结论:腮腺囊肿的症状以渐进性肿大为主,治疗以单纯囊肿切除为主,无面神经损伤,无复发。病理类型主要为单纯性囊肿、淋巴上皮囊肿和表皮样囊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two镍钛器械在钙化阻塞根管治疗中的应用
    赵隽隽,周卓君,韩俊力,朱亚琴
    2016 (2):  204-207. 
    摘要 ( 311 )   HTML ( 0 )   PDF(907KB) ( 503 )  
    目的:对Mtwo镍钛器械处理钙化阻塞根管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1例35个用C 型先锋锉结合EDTA 凝胶疏通治疗失败的钙化阻塞根管,应用10#Mtwo镍钛器械结合EDTA凝胶进行钙化疏通处理,观察根管疏通成功率和根管内并发症发生率。采用SAS 9.4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功疏通23个钙化阻塞根管,成功率为65.71%。4个根管(11.43%)发生器械分离,3 个根管(8.57%)形成根管台阶。按不同钙化部位分为3组,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Mtwo镍钛器械可提高钙化阻塞根管的治疗成功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颌前伸矫治器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三维影像学评估
    李德宏 ,杨向红,周静,张凌鹏,舒文
    2016 (2):  208-211. 
    摘要 ( 328 )   HTML ( 0 )   PDF(946KB) ( 474 )  
    目的:研究下颌前伸矫治器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采集80例OSAS患者应用下颌前伸矫治器治疗前、后的CT数据,利用三维影像重建技术测量上气道结构及容积变化,评价口腔矫治器(OA)的疗效及机制,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下颌前伸矫治器治疗OSAS多数患者主观症状缓解或消失,客观检测指标相应改善。OSAS患者存在上呼吸道的解剖性狭窄,戴入OA后,气道各分段截面积和容积均有变化,腭咽、喉咽段增大(P<0.01),口咽段减小(P<0.05)。结论:OSAS存在形态学病因机制,下颌前伸矫治器通过前伸下颌骨,使上气道减小,内部变化而更平滑稳定,减小涡流和狭窄,进而发挥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GDNF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中基质降解和黏附能力的影响
    郑善川,张玉茹,骆树瑜
    2016 (2):  212-216. 
    摘要 ( 182 )   HTML ( 0 )   PDF(1410KB) ( 275 )  
    目的:探讨GDNF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adenoma cystic carcinoma,ACC)嗜神经侵袭(perineural invasion,PNI)中基质降解和黏附能力变化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对42例ACC和5例正常唾液腺组织中GDNF、MMP-9、NF-κB、整合素β1的表达进行检测。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GDNF在ACC肿瘤细胞的细胞质和肿瘤周围的神经纤维中呈阳性表达。 NF-κB、MMP-9、整合素β1在ACC肿瘤细胞的细胞质均呈阳性表达,且可见NF-κB表达于细胞核,整合素β1表达于细胞膜,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05%(29/42)、66.67%(28/42)和61.90%(26/42)。NF-κB、MMP-9、整合素β1的表达在PNI组和非PNI组间差异显著,P值分别为0.005、0.011、0.001。GDNF与NF-κB、MMP-9、整合素β1表达呈正相关,r=0.443,P=0.003;r=0.401,P=0.009;r=0.535,P=0.000。MMP-9、整合素β1与NF-κB表达呈正相关,r=0.501,P=0.001;r=0.429, P=0.005。MMP-9的表达与整合素β1表达呈正相关,r=0.381, P=0.013。结论:GDNF在 ACC嗜神经侵袭中促进基质降解和黏附能力改变。NF-κB、MMP-9、整合素β1的表达与GDNF关系密切,共同促使ACC神经侵袭的发生与进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EC1蛋白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游镜民,苏彤,夏昆,林璐,刘琼,朱腾飞
    2016 (2):  217-220. 
    摘要 ( 278 )   HTML ( 1 )   PDF(1243KB) ( 286 )  
    目的:研究软骨分化表达基因1(differentiated embryo-chondrocyte expressed gene l,DEC1)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以期为口腔鳞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口腔鳞癌组织及3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DEC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口腔鳞癌组织中DEC1的阳性表达率为92.50%,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DEC1的阳性表达率为6.67%,两者差异显著(P<0.05)。DEC1的表达在高、中、低不同分化程度口腔鳞癌组织之间以及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癌组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C1的表达上调可能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舌刺联合头帽颏兜矫治前牙反的头影测量分析
    曹宇鸣,张媛媛,于默,岳杨,李昂,田玉楼
    2016 (2):  221-226. 
    摘要 ( 438 )   HTML ( 1 )   PDF(1235KB) ( 547 )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评价应用舌刺联合头帽颏兜矫治有不良舌习惯的前牙反 患者的疗效。方法:测量分析25例应用舌刺联合头帽颏兜矫治完成的前牙反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19个相关测量项目进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测量指标的差异,分析矫治效果。结果:25例患者均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上、下颌骨相对矢状向位置关系得到明显改善,前牙反解除。SNA、ANB、颌凸角、U1-SN、U1-NA角、前牙覆盖及上唇到E线的距离均增大,差异显著(P<0.05)。SN-PP、SN-OP、L1-MP、L1-NB角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有关的2个测量项目ANS-PNS和Cd-Gn线距,治疗后男性及女性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大(P<0.05)。结论:舌刺能有效纠正舌不良姿势位,同时促进上颌骨发育,配合头帽颏兜纠正下颌骨前移位,是阻断性矫治有不良舌习惯的前牙反的理想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管预备及根管消毒期间诊间疼痛的临床观察
    杨红丽,唐睿,龚瑜,张玉皓
    2016 (2):  227-230. 
    摘要 ( 346 )   HTML ( 4 )   PDF(883KB) ( 321 )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根管预备及根管消毒期间诊间疼痛的发生及归转,为根管治疗术疼痛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临床需要做根管治疗的患牙324颗,采用ProTaper机用镍钛器械根管预备后封入氢氧化钙做根管消毒,术后疼痛标准参照Negm分为4级,使用MATLAB及SPSS19.0软件包分析数据,观察患者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发生的情况及归转。结果:术后即刻所有病例均出现疼痛,根管治疗约诊间痛(endodontic interappointment emergencies,EIAE)发生率为1.54%;1 d后EIAE达到峰值(25.62%),3 d后趋于缓解(3.71%)。通过MATLAB拟合数据,EIAE百分比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P(t)=100%×0.066t exp (其中t以小时为单位,拟合RMSE 为3.91);术后6 h开始出现完全无痛的患者,2周时达82.72%。术前及术后2周完全无痛的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疼痛病例数和程度相应增加,3 d后趋于缓解;术后2周,完全无痛的患者明显增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铸造Nance弓在拔牙后上尖牙自由调整病例中的应用
    秦飞,马晓晴,徐培成,项飞
    2016 (2):  231-234. 
    摘要 ( 155 )   HTML ( 0 )   PDF(1059KB) ( 302 )  
    目的:研究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后上尖牙自行调整效果及铸造Nance弓在维持上颌第一磨牙位置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例上颌尖牙唇侧错位、中度或重度拥挤的年轻患者,确定治疗方案后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制作个性化铸造Nance弓并粘结固定在双侧上颌第一磨牙,观察6个月后进行测量并开始固定矫治。采用Graphpad Prism 6.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尖牙均发生明显移动;上颌第一磨牙位置基本稳定。结论: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有利于唇侧错位尖牙自行调整到牙弓弧度内,铸造Nance弓能维持自行调整阶段双侧上颌第一磨牙的位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Forsus矫治器治疗青少年生长发育高峰后期安氏Ⅱ类错畸形的疗效分析
    张子衿,陶列
    2016 (2):  235-237. 
    摘要 ( 338 )   HTML ( 0 )   PDF(823KB) ( 335 )  
    目的:评价Forsus矫治器治疗青少年生长发育高峰后期安氏Ⅱ类错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Forsus矫治器对22例生长发育高峰后期安氏Ⅱ类错畸形青少年患者进行矫治,治疗前、后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评价其疗效。采用SPSS14.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经过6~8个月( 平均7.2个月)的治疗,SNB角增加(1.4±0.002)°,前牙覆、覆盖分别减少(5±0.000) mm和(5.5±0.000) mm,磨牙达到Ⅰ类关系,下前牙唇倾(1.3±0.005)°,上前牙舌倾(1.5±0.004)°,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Forsus矫治器能有效促进生长发育高峰后期下颌骨的生长,改善安氏Ⅱ类错的磨牙关系和侧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导致正畸牙根吸收的锥形束CT比较
    刘筠,郭宏铭
    2016 (2):  238-241. 
    摘要 ( 383 )   HTML ( 5 )   PDF(872KB) ( 1083 )  
    目的:比较被动自锁托槽与传统直丝弓托槽造成牙根根尖外吸收量的差异,分析被动自锁托槽与牙根吸收的关系。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分别应用被动自锁托槽或传统直丝弓托槽(0.022系统)进行矫治。治疗前、后拍摄锥形束CT(CBCT),测量上切牙的牙根根尖外吸收量。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2组牙根根尖外吸收量的差异进行t检验。结果:被动自锁托槽和传统直丝弓托槽治疗结束后,上颌切牙牙根吸收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被动自锁托槽和传统直丝弓托槽都会造成一定量的牙根吸收,但两者造成的牙根根尖外吸收量差异无显著性,不能认为被动自锁托槽会诱发更多的牙根吸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总结
    改良垂直曲治疗唇侧近中阻生尖牙的效果评价
    何武成,焉钰
    2016 (2):  242-244. 
    摘要 ( 178 )   HTML ( 0 )   PDF(1071KB) ( 301 )  
    目的:评价改良垂直曲矫治唇侧近中阻生尖牙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4年就诊于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的单侧唇侧近中尖牙阻生患者5例,采用改良垂直曲进行正畸矫治。结果:5颗唇侧近中阻生尖牙平均牵引时间13.6个月,均成功纳入牙弓并建。结论:采用改良垂直曲治疗唇侧近中阻生尖牙,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种形态纤维桩修复前磨牙残冠的效果评价
    刘菁彧,日孜瓦古力,阿木提,黄庆丰
    2016 (2):  245-247. 
    摘要 ( 288 )   HTML ( 0 )   PDF(784KB) ( 276 )  
    目的:比较2种不同形状的纤维桩在前磨牙残冠中的修复效果,为临床前磨牙纤维桩修复提供经验。方法:选取53例需行纤维桩修复的前磨牙残冠,随机分为平行纤维桩组和双锥度纤维桩组,分别比较2组的修复效果以及操作的难易程度。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行桩组与双锥度组成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行桩组有4例发生并发症,双锥度组有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平行纤维桩和双锥度纤维桩在修复前磨牙残根的效果无显著差别,但双锥度纤维桩操作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平行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循证医学
    Nd:YAG激光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疗效的评价
    赵溪达,刘静波,张翀,潘亚萍
    2016 (2):  248-253. 
    摘要 ( 351 )   HTML ( 2 )   PDF(911KB) ( 395 )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掺钕钇铝石榴石晶体激光(neodymium-doped yttrium aluminium garnet, Nd:YAG)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的改善效果。方法:通过电子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发表的期刊文献、会议论文和学位论文,检索年限为建库至2015年9月30号,收集Nd:YAG激光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和单纯牙周基础治疗比较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根据NOS国际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数据提取,进行异质性检验和meta分析,对得出的结果进行发表偏倚检验。文献中研究的实验室观察指标为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和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GCF),临床观察指标为菌斑指数(plaque index, PI)、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 GI)、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和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 AL),各效应量均以95%可信区间表示。结果:经检索评估,共12篇文献纳入本研究,英文9篇,中文3篇。Meta分析发现,Nd:YAG激光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在治疗后12周时对GCF(I2=0.0%,P=0.000)、GI(I2=0.0%,P=0.000)和PD(I2=85.8%,P=0.032)改善效果显著,其余统计结果未见显著差异,所有结果未见发表偏倚。结论:Nd:YAG激光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在治疗后12周能显著改善牙周炎症,但不能证明促进组织获得新的牙周附着。Nd:YAG激光的操作标准和时间间隔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右侧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1例报告
    范瑞贤,张奎洪,丁伟,王延龄
    2016 (2):  254-256. 
    摘要 ( 289 )   HTML ( 0 )   PDF(931KB) ( 360 )  
    发生于颞下颌关节的滑膜软骨瘤病非常少见,本文报出1例首次术后复发且累及颅底的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并结合文献对该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诊断和治疗等进行讨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