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成牙本质细胞的基本特征及其研究进展
    戈迎迎;翁雨来
    上海口腔医学    2004, 13 (3): 203-206.  
    摘要298)      PDF (714KB)(777)   
    无摘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2. 138例牙科种植术前患者焦虑水平与STAI量表相关性分析
    常忠福, 姜丹丹, 张世坤, 蔡建英, 张志荣, 张丽华
    上海口腔医学    2021, 30 (6): 663-666.   DOI: 10.19439/j.sjos.2021.06.020
    摘要270)      PDF (550KB)(349)   
    目的: 探讨种植患者术前焦虑症状况与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21年5月间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38例种植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版Croa牙科焦虑量表(modified dental anxiety scale,MDAS)、牙科恐惧量表(dental fear scale,DFS)及STAI问卷对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种植患者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MDAS得分超过12分占59.42%(82/138),其中性别、收入、口腔健康自评状况、是否为初次就诊及既往种植史等项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MDAS评分及DFS评分与S-AI量表呈正相关(P<0.05),与T-AI不相关。结论: 口腔种植术前患者易焦虑,焦虑症水平影响因素较多,与S-AI呈正相关,牙科医师需重视口腔种植术前患者焦虑状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2种切开翻瓣法拔除下颌智牙的临床效果分析
    何锦泉,欧阳可雄,张清彬,周苗,杨子楠,朴正国
    上海口腔医学    2015, 24 (2): 224-227.  
    摘要519)   HTML3)    PDF (990KB)(983)   
    目的 比较2种不同切开翻瓣法拔除水平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水平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患者400 例,随机分为A、B 2组。A组200 例,采用远中切口翻瓣法;B组200 例,采用常规角形切口翻瓣法,观察2组病例拔牙时间、干槽症发生率、术后疼痛、面部肿胀、开口受限等情况,应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手术时间比B组长。术后第3天,A组面部肿胀及开口受限均较B组轻,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无显著差异。术后第7天,2组术后疼痛、面部肿胀及开口受限无显著差异。结论远中切口法翻瓣较角形切口法明显减少患者术后肿胀及开口受限的程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
    4. 牙体制备形态对Cerec全瓷冠边缘适合性的影响分析
    翁维民;李莹;张富强
    上海口腔医学    2008, 17 (3): 293-296.  
    摘要316)      PDF (717KB)(612)   
    无摘要,请下载全文阅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3)
    5. 微种植钉辅助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控制“过山车”效应的疗效分析
    马晓晴, 项飞, 樊明月, 宋怡, 王晓慧, 张玲, 钱文昊
    上海口腔医学    2022, 31 (2): 193-197.   DOI: 10.19439/j.sjos.2022.02.015
    摘要652)      PDF (1173KB)(597)   
    目的: 探讨微种植钉辅助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长距离内收上前牙、关闭间隙过程中控制“过山车”效应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双颌前突成人患者16例,男5例,女11例,平均年龄(25.1±2)岁。所有患者均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且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所有病例均采用G6设计,其中实验组(8例)在治疗初始即采用微种植钉进行牙的三维控制,对照组(8例)采用常规G6方案,出现明显的“过山车”效应时植入微种植钉辅助解决。采用 Graphpad Prism 6.0 软件包对治疗前、后数据及组间数据进行配对 t 检验。结果: 所有拔牙间隙均顺利关闭,面型获得明显改善。治疗中,实验组前牙转矩控制良好,未出现“过山车”效应;对照组6例在治疗中前牙明显舌倾(P<0.05),后牙开,前牙区微种植钉施加压低力后,咬合关系改善。结论: 微种植钉能有效预防、消除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长距离关闭间隙过程中发生的“过山车”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纤维增强化学固化树脂关闭后牙邻间隙的疗效评价
    郭凤芹,丁晓红,柳七零,耿琪
    上海口腔医学    2015, 24 (2): 215-218.  
    摘要286)   HTML3)    PDF (1116KB)(465)   
    目的 探讨纤维增强化学固化树脂关闭后牙邻间隙、阻断食物嵌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后牙食物嵌塞患者162例,嵌塞部位170处,按照邻间隙破坏程度分为窄隙组和宽隙组,2组均采用聚乙烯纤维带增强化学固化树脂关闭邻间隙,6个月、12个月复查,最终完成二次随访154例患者、161颗修复体,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2组数据进行χ2检验,评价修复效果。结果2组修复体存留率在6个月时比较,窄隙组修复体存留率显著低于宽隙组(P<0.05),但12个月时比较则无显著差异(P>0.05)。2组修复体的完整性在6个月、12个月时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纤维增强化学固化树脂关闭后牙邻间隙更适合临床牙冠伸长、牙龈退缩、牙槽骨吸收、邻间隙组织量发生变化而导致的食物嵌塞病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
    7. 软、硬衬2种材料用于全口义齿加衬的临床研究
    杨华;吴在平;朱宪峰
    上海口腔医学    2003, 12 (3): 229-231.  
    摘要294)      PDF (578KB)(225)   
    无摘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
    8. 精神压力与牙周炎关系的临床调查
    葛姝云;李德懿
    上海口腔医学    2005, 14 (6): 582-585.  
    摘要471)      PDF (845KB)(624)   
    无摘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颌骨牙列曲面断层技术在颌骨埋伏阻生牙定位中的应用
    樊林峰;潘晓岗;汪隼;范新东
    上海口腔医学    2003, 12 (3): 218-220.  
    摘要272)      PDF (4426KB)(628)   
    无摘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5)
    10. 正畸拔除单个下切牙矫治Ⅱ类错牙合的回顾性研究
    吕涛;白丁;王春玲
    上海口腔医学    2010, 19 (6): 575-578.  
    摘要112)      PDF (581KB)(49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
    11. 3种不同方法预防儿童恒牙龋的临床效果评价
    唐莉红, 施乐, 袁爽, 吕进, 陆海霞
    上海口腔医学    2014, 23 (6): 736-739.  
    摘要247)   HTML11)    PDF (537KB)(710)   
    目的: 对氟保护漆、氟化泡沫和含氟窝沟封闭剂预防儿童恒牙龋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寻找适合在学校开展的龋病预防适宜技术。方法:应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来自4个学校、33个班级的1016名 7~8岁儿童随机分为4组。第1组应用氟保护漆,半年应用1次;第2组应用氟化泡沫,半年应用1次;第3组应用含氟窝沟封闭剂,一次性使用;第4组为对照组,仅做口腔卫生宣教。比较2年后4组儿童第一恒磨牙的防龋效果。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年后, 977名儿童(随访率为96.2%)接受龋病复查。多因素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氟保护漆组和含氟窝沟封闭组与对照组相比,新增龋面均显著减少(P<0.05)。氟化泡沫组与对照组相比,新增龋均和龋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氟保护漆(半年使用1次)和含氟窝沟封闭剂对儿童恒牙有良好的防龋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1)
    12. 偏颌患者平面横向倾斜度与颞下颌关节间隙的相关性分析
    李爽, 肖容容, 王明锋
    上海口腔医学    2024, 33 (3): 318-323.   DOI: 10.19439/j.sjos.2024.03.019
    摘要194)      PDF (1159KB)(211)   
    目的:通过研究成年及未成年偏颌患者平面横向倾斜度与双侧颞下颌关节间隙的相关性,探讨平面横向倾斜度与下颌骨位置的关系,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40例偏颌患者的CBCT影像(成年患者20例,未成年患者20例),应用Invivo5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分别测量上颌双侧自尖牙至第一磨牙平面的横向倾斜度及垂直高度,计算双侧同名牙的垂直高度差。测量双侧颞下颌关节的前、上、后间隙。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平面横向倾斜度与双侧颞下颌各关节间隙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未成年组平面横向倾斜度与偏斜侧颞下颌关节上间隙存在负相关性(P<0.05),其双侧尖牙高度差值与偏斜对侧关节前间隙存在负相关性(P<0.05)。成年组平面横向倾斜度及双侧同名牙高度差与偏斜侧、偏斜对侧的颞下颌关节各间隙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偏颌患者平面横向倾斜度在偏颌早期与其下颌骨位置有一定相关性,早期矫治偏颌畸形对预防其发展成严重骨性偏颌有重要意义,治疗时平面横向倾斜度的纠正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
    郭峰;闵安杰;蒋灿华;翦新春;陈新群;苏彤;唐瞻贵
    上海口腔医学    2011, 20 (1): 62-65.  
    摘要107)      PDF (1374KB)(73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3)
    14. 应用代谢组学方法分析口臭患者与健康人舌苔代谢物的差异性
    Aviella Nathania Liman, 朱宏来, 杨雯洁, 叶玮
    上海口腔医学    2023, 32 (5): 525-531.   DOI: 10.19439/j.sjos.2023.05.014
    摘要253)      PDF (1306KB)(239)   
    目的: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口源性口臭患者和健康人舌苔代谢物差异,寻找口源性口臭差异显著代谢物作为生物标志物。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法,分别对12例口源性口臭患者和12名健康人舌苔样本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以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法模型中变量投影重要性值>1和 t检验P<0.05为标准筛选并确定差异性代谢物。结果:口源性口臭患者和健康人舌苔代谢物存在差异,鉴定到11个差异代谢物,谷氨酸、甘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酰-脯氨酸、脱氧腺苷、4,5-二氢白色向日葵素、N-乙酰-DL-色氨酸、帕拉米松乙酸酯、环戊醇、(2-己基环戊亚基)肼硫代甲酰胺、L-哌可酸和牛磺酸。其中口源性口臭组中的甘氨酸-苯丙氨酸和N-乙酰-DL-色氨酸表达显著上调,而牛磺酸表达显著下调。结论:口源性口臭患者和健康人的舌苔代谢物存在差异,具有诊断价值的差异代谢物或可作为口源性口臭的诊断标志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70%乙醇去除弯曲根管内氢氧化钙的效果评价
    韩艳彦, 伍甜甜, 何宏
    上海口腔医学    2024, 33 (5): 461-465.   DOI: 10.19439/j.sjos.2024.05.003
    摘要108)      PDF (789KB)(135)   
    目的: 应用显微CT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 评价不同冲洗液联合声波荡洗对后牙弯曲根管内氢氧化钙的清除效率。方法: 收集2023年10月—2024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综合科门诊拔除的磨牙20颗(根管数n=48),按照根管治疗标准流程,使用镍钛器械完成预备后,在根管内置入氢氧化钙。1周后,根据不同冲洗方法将样本随机分入6组(n=8),即先分为次氯酸钠组、17%EDTA组和70%乙醇组3组,每组再分为使用或不使用声波荡洗2个亚组。冲洗前、后使用Micro-CT重建根管系统,使用不同颜色标记独立根管,计算根管各段氢氧化钙体积,比较各组氢氧化钙清除率。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组均无法去净根管内氢氧化钙,70%乙醇组去除氢氧化钙后剩余体积显著小于其余2组(P<0.05)。在乙醇亚组内,声波震荡组与注射器组去除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70%乙醇能增加弯曲根管内氢氧化钙去除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伴颞下颌关节病错畸形的正畸治疗原则与方案
    沈刚
    上海口腔医学    2021, 30 (4): 337-343.   DOI: 10.19439/j.sjos.2021.04.001
    摘要764)      PDF (2978KB)(846)   
    颞下颌关节(TMJ)的生物学特征是适应性改建,主要表现为髁突在咬合状态与下颌位置改变时会引发吸收、增生或修复。错畸形类型与颞下颌关节病(TMD)易感性之间存在关联。总体上,错畸形与TMD易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突面、偏颌、直面、凹面错畸形。在突面畸形中,骨源性与混合Ⅱ型的TMD易感性最高,常表现为突吸退(突面畸形-髁突吸收-下颌骨后退)、突吸偏(突面畸形-髁突不对称吸收-下颌骨偏斜);在凹面畸形中,骨源性凹面伴偏颌的TMD易感性最高,常表现为凹增偏(凹面畸形-髁突不对称增生-下颌骨偏斜)等。伴TMD错畸形,或称病理性错畸形,是指伴有已经确诊的TMD或有TMD影像学表现的错畸形,特别是对TMD高易感性的错畸形。对正畸首诊患者,正畸医师要进行生理性与病理性错畸形的鉴别诊断。伴TMD错畸形正畸治疗的总体原则是治疗前发现TMD迹象并告知患者,治疗中监测TMD动态并设置预案,治疗后追踪TMD变化并进行颌位保持。对于TMD已造成较严重咬合紊乱及颌位改变的正畸患者(如突吸退、突吸偏、凹增偏),正畸治疗是手术之外的一个保守治疗选项,其治疗目标从主到次分别是改善咬合状态、缓解TMD发展、提升面形美观;治疗策略是纠正因TMJ病理变化而导致的颌位因素,通过颌位重建诱发TMJ改建,最终达到咬合重建;治疗方法包括S8-SGTB、S8-SGHB、S9、S10等正畸矫形技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大鼠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Bio-Oss骨粉-bFGF复合物促进拔牙窝愈合的micro-CT研究
    江银华, 商裕, 邹多宏, 陈露, 费晨艳, 梁凯
    上海口腔医学    2022, 31 (1): 38-43.   DOI: 10.19439/j.sjos.2022.01.008
    摘要350)      PDF (824KB)(276)   
    目的: 观察以Bio-Oss骨粉bFGF支架联合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植入大鼠拔牙窝后在牙槽窝愈合过程中对牙槽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取3周龄SD大鼠股骨全骨髓,自然贴壁分离BMSCs。选取36只6周龄SD大鼠,拔除上颌后牙,立即植入不同材料。按植入材料分为4组,即复合物组植入BMSCs联合Bio-Oss骨粉bFGF复合物、骨粉组植入Bio-Oss骨粉、干细胞组植入BMSCs和空白组直接对位缝合拔牙创。植入后4、12、24周,取上颌骨标本做micro-CT扫描。采用GraphPad Prism 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植入第4周,骨密度(BMD)、骨小梁分离度(Tb.Sp)、骨小梁厚度(Tb.Th)、各向异性值(DA)及骨小梁数(Tb.N),复合物组与骨粉组、干细胞组与空白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复合物组BMD在植入第12周显著高于骨粉组、干细胞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植入第24周显著高于骨粉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复合物组Tb.Th在第12周和第24周显著高于骨粉组(P<0.05)。第4、12、24周,复合物组与骨粉组、干细胞组及空白对照组DA均无显著差异(P>0.05)。复合物组Tb.Sp在植入后第24周显著小于骨粉组、干细胞组和空白对照组,复合物组Tb.N在植入后第24周显著高于干细胞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大鼠同种异体BMSCs联合Bio-Oss骨粉-bFGF复合物对大鼠拔牙窝的愈合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抑制连接蛋白43介导半通道活性促进脂多糖诱导的人牙髓细胞成牙本质分化
    张安妮, 丁灿灿, 黄丽苹, 李适廷
    上海口腔医学    2024, 33 (1): 22-29.   DOI: 10.19439/j.sjos.2024.01.004
    摘要240)      PDF (2155KB)(226)   
    目的: 探讨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人牙髓细胞(human dental pulp cells,hDPCs)成牙本质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建立SD大鼠上颌第一磨牙损伤模型,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染色检测Cx43在牙髓组织损伤后修复中的表达模式变化。分别采用0、1、10、100和1 000 ng/mL LPS刺激hDPCs 6 h,筛选最适浓度,随后抑制和过表达hDPCs中Cx43的表达。实时定量PCR(qRT-PCR)及免疫印迹法检测Cx43和成牙本质分化相关因子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牙本质基质蛋白1(dental matrix protein-1,DMP-1)、成骨相关转录因子(osterix,Osx)表达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活性变化。进一步对hDPCs施以特异性Cx43通道抑制剂,检测Cx43介导的通道活性在hDPCs成牙本质分化中的作用,初步探讨Cx43调节LPS诱导的hDPCs 成牙本质分化的作用和机制。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IF结果显示,在健康牙髓组织中,Cx43主要表达于成牙本质细胞层,牙损伤3~24 h,Cx43表达减弱,随后逐渐上调,直至正常水平;损伤后3 天~2 周,表达呈下调趋势,并且表达于成牙本质细胞层和固有牙髓中。以10 ng/mL LPS刺激hDPCs 6 h,可显著上调DSPP的mRNA表达(P<0.01)。抑制Cx43,可显著上调hDPCs内LPS诱导的DSPP、DMP-1和Osx mRNA表达(P<0.05);过表达Cx43,则显著抑制LPS诱导的成牙本质分化相关因子表达(P<0.01)和DSPP荧光强度。以10 ng/mL LPS激活hDPCs内ERK信号,过表达Cx43可显著减弱LPS诱导的ERK信号活性(P<0.01)。抑制Cx43介导的半通道,促进LPS诱导的hDPCs成牙本质分化相关因子mRNA表达和ERK信号活性(P<0.05);而阻断Cx43介导的细胞间通道,则抑制成牙本质分化。结论: Cx43参与调控牙髓组织的损伤后修复,并且其表达整体呈下调趋势;抑制Cx43或阻断HC,可促进LPS诱导的ERK信号活性和hDPCs成牙本质分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激光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患者牙周指标、龈下菌群及龈沟液脂联素、MMP-13、IL-1β的影响
    张中月, 陈丽, 闫娜, 张淑华
    上海口腔医学    2024, 33 (3): 295-300.   DOI: 10.19439/j.sjos.2024.03.015
    摘要168)      PDF (785KB)(146)   
    目的:探讨激光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患者牙周指标、龈下菌群及龈沟液脂联素、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2023年7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牙周炎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试验组(49例)。对照组给予牙周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激光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牙周指标、龈下菌群、龈沟液脂联素、MMP-13、IL-1β和骨代谢因子及临床疗效。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牙周袋深度(PD)、探诊出血指数(BOP)、牙龈指数(GI)和菌斑指数(PLI)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PD、BOP、PLI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PD、BOP、GI和PL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乳杆菌、梭杆菌和拟杆菌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龈沟液脂联素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MMP-13、IL-1β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龈沟液脂联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龈沟液MMP-13、IL-1β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龈沟液Ⅰ型胶原N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C端肽(CXT)和骨钙素(BGP)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激光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可有效改善牙周炎患者牙周指标,减少龈下菌群,提高龈沟液脂联素和骨代谢因子水平,降低龈沟液MMP-13、IL-1β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玻璃纤维桩与贵金属桩在前牙大面积牙体缺损修复中的效果评价
    邬雪颖, 叶页, 钟群
    上海口腔医学    2020, 29 (3): 325-328.   DOI: 10.19439/j.sjos.2020.03.019
    摘要415)      PDF (755KB)(673)   
    目的 比较玻璃纤维桩与贵金属桩应用于前牙大面积牙体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78例患者150颗已接受完善根管治疗的前牙牙体缺损患牙,根据患者对材料不同的选择,分为纤维桩组及金属桩组,每组75颗,后续均使用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比较2组修复前、修复后4周、6个月、1年、2年和3年的局部龈沟液(GCF)水平以及龈沟液中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比较两组随访3年后的修复体完整性、龈缘颜色和边缘适合度。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4周、6个月及1年,纤维桩组及贵金桩组GCF、ALP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纤维桩组相对于贵金属桩组同期更高;治疗后2年和3年,贵金属桩组和纤维桩组之间GCF、ALP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后3年,纤维桩组修复失败率显著高于贵金桩组(P<0.05),牙龈透色及美观方面显著优于贵金桩组(P<0.05)。结论 纤维桩及贵金属桩核用于前牙区大面积牙体缺损均有较好效果。对于牙颈部缺损较多的病例,选用贵金属铸造桩核,可减少修复体边缘微渗漏的可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