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3种调拌方法对藻酸盐印模材料气泡及凝固状态的影响
    周亿岸, 肖松, 谢雪梅, 王宇华
    上海口腔医学    2023, 32 (1): 12-16.   DOI: 10.19439/j.sjos.2023.01.003
    摘要528)      PDF (658KB)(176)   
    目的: 比较全自动印模调拌机、顺时针手动和联合八字手动3种调拌方法对藻酸盐印模材料气泡含量、流动性等物理性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3种不同调拌方法调制藻酸盐印模材料,比较印模的气泡数量、总面积和流动性,调拌前、后温度变化以及工作时间和凝固时间差异。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全自动调拌组气泡数量为(2.30±2.50)个,总面积为(0.17±0.18) mm2,小于顺时针手动调拌组数量[(59.60±14.19)个]和总面积[(7.41±2.24) 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顺时针手动调拌组流动性(39.52±0.85) mm,小于全自动调拌组[(50.78±0.90) mm]和联合八字手动调拌组[(50.36±1.7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方法调印模的工作时间和凝固时间均符合临床要求。结论: 全自动调拌法印模在气泡含量、流动性等方面较佳。手动调拌中,联合八字调拌法有助于减少印模气泡与形变量,提高流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胶原蛋白海绵对大鼠拔牙后牙槽窝愈合过程的影响
    李俊福, 朱佳, 姜娟, 王旭霞, 陈岱韻, 赵作勤
    上海口腔医学    2023, 32 (3): 241-245.   DOI: 10.19439/j.sjos.2023.03.004
    摘要340)      PDF (759KB)(168)   
    目的:探讨胶原蛋白海绵对拔牙创牙槽窝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雌性SD大鼠16只,首先建立大鼠拔牙模型,实验侧(右)牙槽窝内填入胶原蛋白海绵,对照侧(左)作空白处理。于拔牙术后1、2、4、8周处死大鼠,观察牙槽窝成骨情况,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实验侧与对照侧成骨相关基因表达变化。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实验侧牙槽窝较对照侧愈合明显好,实验侧及对照侧组织中Osterix、Runx2及Vegf均有表达,实验侧组织相关基因在术后1、2、4、8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侧(P<0.05)。结论:胶原蛋白海绵填塞拔牙创牙槽窝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牙槽窝早期骨愈合,这一过程可能与胶原蛋白海绵调节成骨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基牙抛光方式和时间对CAD/CAM氧化锆全瓷冠适合性的影响
    赵琛, 白月辉, 刘阳, 姜杉杉, 商庆龙, 赵甜甜, 袁硕, 李宁, 焦建平
    上海口腔医学    2023, 32 (3): 236-240.   DOI: 10.19439/j.sjos.2023.03.003
    摘要327)      PDF (870KB)(174)   
    目的:比较不同抛光方式和时间处理上颌前磨牙预备体对CAD/CAM氧化锆全瓷冠适合性的影响。方法:选择离体上颌前磨牙16颗,随机分为A组(金刚砂车针组)和B组(钨钢抛光车针组)。2组分别在同一基牙的不同抛光时间节点获取数字化印模,制作CAD/CAM氧化锆全瓷冠。试戴完成后,采用硅橡胶复制法获取间隙印模,在体视显微镜下测量边缘间隙及内间隙。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边缘及内部各标志点的间隙值与B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A组抛光4 min的边缘间隙为(39.67±8.35) μm,内部间隙为(45.18±7.16) μm;B组抛光3、4 min的边缘间隙分别为(51.25±14.73) μm和(48.87±8.90) μm,内部间隙分别为(48.56±6.45) μm和(45.99±7.12) μm;与不抛光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金刚砂车针抛光4 min、钨钢车针抛光3 min制作的CAD/CAM全瓷冠适合性最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43例小唾液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影像学表现
    朱文静, 余强, 陶晓峰, 王韶颖, 田涛, 张春叶
    上海口腔医学    2023, 32 (3): 255-260.   DOI: 10.19439/j.sjos.2023.03.007
    摘要297)      PDF (1392KB)(173)   
    目的:总结小唾液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CT和MRI特征,分析其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小唾液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患者43例,分析CT和MRI表现,并将其与病理分型相关联。采用SPSS 25.0软件包中的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Ⅰ/Ⅱ型和Ⅲ型之间肿瘤形态、边界、内部结构、骨质侵犯和颈淋巴结转移等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结果:83.7%(36/43)的肿瘤边缘呈分叶状;81.4%(35/43)内部出现囊变或坏死,呈现不均匀强化;37.2%(16/43)可见粗钙化或混合钙化灶;25.6%(11/43)出现邻近骨质压迫性吸收。75%(12/16)的Ⅰ/Ⅱ型肿瘤形态规则(圆形或卵圆形),77.8%(21/27)的Ⅲ型肿瘤形态不规则。93.8%(15/16)的Ⅰ/Ⅱ型肿瘤边界清楚,66.7%(18/27)的Ⅲ型肿瘤边界模糊。59.3%(16/27)的Ⅲ型肿瘤出现溶骨性骨质吸收。Ⅰ/Ⅱ型肿瘤平均最大径显著小于Ⅲ型(P<0.05)。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显示,肿瘤形态、边界、溶骨性骨质吸收3种影像特征与病理分型相关(P<0.001)。结论:大部分小唾液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CT和MRI表现以边缘分叶状,不均匀强化为共同特征。Ⅰ/Ⅱ型肿瘤形态多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罕见溶骨性骨质破坏;Ⅲ型肿瘤多数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且易出现溶骨性骨质破坏。将形态、边界和溶骨3种特征相结合,更有助于鉴别Ⅰ/Ⅱ型和Ⅲ型肿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CD44与CD33在77例口腔黏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王训霞, 姜国萍, 张勇哲, 李爱群, 王瑞春
    上海口腔医学    2023, 32 (1): 80-84.   DOI: 10.19439/j.sjos.2023.01.015
    摘要288)      PDF (574KB)(78)   
    目的: 探讨CD44与CD33在口腔黏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benign lymphoadenosis of oral mucosa,BLOM)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0年3月青岛市中医医院病理科77例BLOM蜡块作为实验组,另取同时间段63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蜡块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组CD44、CD33阳性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分析BLOM患者病变组织中CD33与CD44阳性表达的相关性。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分析BLOM患者病变组织中CD33、CD44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实验组CD3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24%、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65%、6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BLOM患者病变组织中CD33与CD44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834,P=0.002);CD33、CD44表达与临床分型、炎症程度、有无淋巴滤泡、淋巴细胞浸润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病程、病变部位、上皮表面角化无关(P>0.05)。结论: BLOM患者病变组织中CD33、CD44阳性表达率下降,与临床分型、炎症程度、有无淋巴滤泡、淋巴细胞浸润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盘钻法上颌窦内提升牙种植术的10年临床效果回顾分析
    张凯悦, 韩泽禹, 姜帅, 徐昊, 李凡, 赵保东
    上海口腔医学    2024, 33 (1): 64-70.   DOI: 10.19439/j.sjos.2024.01.011
    摘要285)      PDF (1101KB)(136)   
    目的: 分析盘钻法上颌窦内提升牙种植术术后10年种植体周围骨改建情况,并探讨不同因素对种植体存留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种植科2008年1月—2011年12月间,应用盘钻法行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牙种植术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应用全景片和CBCT测量不同时期种植体周围的骨量变化,利用SPSS 26.0软件包中的Kaplan-Meier 法和 Log-rank 检验法分析不同因素对种植体存留率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98例患者,合计128颗种植体。随访0~168个月,随访过程中,7颗种植体失败,其余均形成良好的骨结合并行使功能,10年累积存留率达94.53%。获得完整影像学数据的75个种植位点中,术后10年种植体尖端成骨高度(0.29±0.15) mm,窦内成骨高度为(2.74±0.66) mm。Kaplan-Meier 法和 Log-rank 检验法分析表明,初始骨高度、提升骨高度、黏膜穿孔、种植体长度、植入扭力、吸烟、糖尿病、牙周炎等8个因素对种植体存留率有显著影响。结论: 盘钻法上颌窦内提升牙种植术是解决上颌后牙区垂直骨缺损的一种可靠、稳定的骨增量手术,10年累计存留率不低于94%。初始骨高度、提升骨高度、黏膜穿孔、种植体长度、植入扭力、吸烟、糖尿病、牙周炎等是影响种植体长期存留率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4种氧化锆类全瓷修复体光学性能评价
    邹妍, 熊佩文, 朱洪水
    上海口腔医学    2023, 32 (2): 154-157.   DOI: 10.19439/j.sjos.2023.02.008
    摘要267)      PDF (524KB)(122)   
    目的: 使用2种不同透明性氧化锆及饰瓷材料制作4种氧化锆类全瓷修复体,比较其光学性能。采用透明性(TP)及色差值(△E)为评价指标,为临床修复偏灰色基牙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2种不同透明性A2色二氧化锆(贝特福美学全锆、Cercon 低透氧化锆)及配套体瓷粉,制作4组氧化锆类全瓷试件,包括高透明性二氧化锆烧结牙本质瓷(A组)、低透明性二氧化锆烧结牙本质瓷(B组)、高透明性二氧化锆烧结不透明瓷及牙本质瓷(C组)和低透明性二氧化锆烧结不透明瓷及牙本质瓷(D组)。试件尺寸为14 mm×14 mm×1.5 mm,每组6个,共24个。用 Shade Eye NCC 色度计测色仪,分别测量试件在黑白背景上的颜色参数(计算TP值)、钛合金和A3 色光固化复合树脂上的颜色参数(计算△E值)。采用SPSS 17.0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组试件的TP值不同,在2种背景下的△E值也不同,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TP值由小到大依次为D组<C组<B组<A组,不透明瓷的使用明显降低透明性;△E值由小到大依次为D组<C组<B组<1.5<2<A组,A组的色差值不能被临床接受。结论: 低透明性二氧化锆烧结高透明性饰瓷的修复体透明性较高,且修复后的色差值不易被肉眼察觉,可用于偏灰色基牙的修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龈沟液中sICAM-1、IL-1β和HIF-1α水平与义齿种植修复并发种植体周围炎的关系
    谢雪梅, 张佳园, 张野, 俞晓佳, 刘李明, 王健, 于德栋
    上海口腔医学    2023, 32 (1): 47-51.   DOI: 10.19439/j.sjos.2023.01.009
    摘要263)      PDF (646KB)(104)   
    目的: 探讨龈沟液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与义齿种植修复并发种植体周围炎(PI)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奉城医院收治的198例义齿种植修复患者,根据义齿种植修复3个月后是否并发PI将患者分为PI组和非PI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义齿种植修复前龈沟液中sICAM-1、IL-1β和HIF-1α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发PI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龈沟液中sICAM-1、IL-1β和HIF-1α水平对义齿种植修复并发PI的预测价值。采用SPSS 2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义齿种植修复后3个月,198例患者PI发生率为17.68%(35/198)。PI组龈沟液中sICAM-1、IL-1β和HIF-1α水平显著高于非PI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ICAM-1(OR=1.135,95%CI:1.066~1.208)、IL-1β(OR=1.106,95%CI:1.054~1.161)和HIF-1α(OR=1.008,95%CI:1.004~1.012)升高为义齿种植修复并发P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龈沟液中sICAM-1、IL-1β和HIF-1α水平单独与联合预测义齿种植修复并发PI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7、0.785、0.794和0.930,灵敏度分别为80.00%、74.29%、62.86%和88.57%,特异度分别为66.87%、74.85%、78.53%和85.28%。结论: 龈沟液中sICAM-1、IL-1β和HIF-1α水平升高为义齿种植修复并发PI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义齿种植修复并发PI的辅助预测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下颌骨后缩伴上颌牙弓狭窄的骨性Ⅱ类错𬌗双期矫治1例报告
    张赟, 李小兵
    上海口腔医学    2023, 32 (5): 555-560.   DOI: 10.19439/j.sjos.2023.05.020
    摘要263)      PDF (2656KB)(199)   
    报告1例下颌骨后缩伴上颌牙弓狭窄前突的骨性Ⅱ类错𬌗患者的双期矫治过程,该患者还伴有下颌双侧乳尖牙早失及后牙前移。一期治疗主要纠正患者的上颌牙弓狭窄、上前牙前突、下颌骨后缩及其骨性Ⅱ类错𬌗,二期治疗主要纠正患者的双侧下颌后牙前移及排齐上下颌牙列。双期治疗最终使患者达到良好的牙弓形态、牙排列、骨性面型及软组织侧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影响种植体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分析
    杨治洁, 唐庭, 刘堃, 张磊, 翟沁凯
    上海口腔医学    2023, 32 (3): 292-297.   DOI: 10.19439/j.sjos.2023.03.014
    摘要260)      PDF (680KB)(142)   
    目的:探讨种植体失败事件与时间和牙位的相关性及影响种植体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合肥市口腔医院口腔种植科因种植失败复诊拆除种植体的患者。预测变量为手术年龄、性别、吸烟、口腔卫生情况、血糖、颌位、牙位、种植体类型、种植体数量、手术医师、植入时机、负载时机、抗生素使用时机,结果变量为种植体生存时间和种植体失败事件。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Kaplan-Meier (Long Rank 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89例患者纳入研究,拆除失败种植体95颗。失败种植体平均生存时间为31个月(95%CI: 24.2~39.1)。种植体植入数量(P=0.038)、种植体负载时机(P=0.050)、牙位(P=0.024)与种植体生存时间显著相关。2颗种植体失败的风险是1颗种植体的3.709倍(95%CI: 1.075~12.795),种植体晚期负载失败的风险是早期负载的1.551倍(95%CI: 0.999~2.406)。前牙种植失败的风险是磨牙的2.384倍(95%CI: 1.327~4.283)。约50%的患者在术后1年内拆除失败的种植体,随后的2~10年,拆除失败种植体的速率变得较为平缓。磨牙种植体周围炎最为常见(50%),种植体折断一般在术后55个月发生(95%CI:42.2~67.9),发生时间最晚(P=0.000)。结论:种植体植入数量、负载时机和牙位是种植体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种植术后第1年的随访尤为重要,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干预。种植体失败事件的发生与牙位和时间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口服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在阻生牙拔除术中的超前镇痛:随机对照双盲试验
    赵君, 吴晓波, 刘娜, 周瑜, 郝新河
    上海口腔医学    2023, 32 (3): 298-301.   DOI: 10.19439/j.sjos.2023.03.015
    摘要256)      PDF (528KB)(145)   
    目的:研究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在阻生牙拔除术中的超前镇痛作用。方法:选取拔除双侧下颌阻生牙的患者20例,通过随机自身对照原则,将两侧阻生牙分为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组(试验组)与安慰剂组(对照组)。通过数值评定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统计患者在拔牙术后0.5、2、4、8、12、24 h疼痛评分,记录24 h内使用应急镇痛药物的总剂量,COX分析法比较患者2次术后首次应用应急镇痛药物的间隔时间及例数,绘制生存曲线。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后2、4、8、12 h,试验组患者术后疼痛的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4 h试验组使用应急镇痛药物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生存曲线表明,试验组首次应用镇痛药物的间隔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用于阻生牙拔除术的超前镇痛时,12 h内可取得明显的止疼作用,但12小时后镇痛效果不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3D打印改良牙支持式塞治器在下颌骨囊性病变开窗引流中的应用
    寇鹏, 李迎梅, 李志萍, 孟箭
    上海口腔医学    2023, 32 (2): 203-208.   DOI: 10.19439/j.sjos.2023.02.017
    摘要250)      PDF (1849KB)(182)   
    目的: 评价3D打印改良牙支持式囊肿塞治器在大型颌骨囊性病变开窗引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4月就诊于徐州市中心医院的下颌骨囊性病变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D打印组)和对照组(传统塞治器组),每组各20例。患者术前均行颌骨囊性病变数字化建模,获得病变囊腔容积数据,按计划设计开窗引流位点,并实施颌骨囊肿开窗引流手术。术后3天,实验组获取患者术后CBCT及Oral-scan数据,设计多孔柱道数字化改良牙支持式塞治器,选择钛合金材质3D打印后使用。对照组由有经验的医师手工取模,制作树脂卡环式塞治器。比较2组在模型制取过程中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塞治器固位性能、机械性能及对基牙影响的差异,以及术后1、3、6个月时囊腔体积变化。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数字化印模制备钛合金为打印材料的囊肿塞治器患者主诉舒适度较对照组高,囊肿塞治器的机械强度、稳定性较对照组更好(P<0.05);固位力方面2组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囊腔骨性体积缩小率显著高于传统塞治器组(P<0.05)。结论: 数字化3D打印改良牙支持式钛合金塞治器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稳定性,对基牙损伤小,不产生侧向力,具有精准化、个性化及舒适化优势。改良冲洗柱道使囊腔充分立体化冲洗,加快囊腔缩小速率,缩短患者二次手术前等待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硅酸盐根管封闭剂的体外细胞毒性、成骨潜力和抗菌活性评价
    杨习良, 郑天霞, 李文, 王武良, 尹紫涵, 白宇宏
    上海口腔医学    2023, 32 (3): 246-250.   DOI: 10.19439/j.sjos.2023.03.005
    摘要249)      PDF (1442KB)(152)   
    目的:评价新型硅酸锶基根管封闭剂C-Root SP的体外生物相容性和抗菌活性,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根管封闭剂提供参考。方法:制备C-Root SP、iRoot SP和AH Plus浸提液,体外培养 L929 细胞和 MC3T3-E1细胞,比较3种封闭剂的细胞毒性和成骨潜力。将新鲜根管封闭剂与粪肠球菌溶液混合,利用直接接触实验(direct contact text,DCT)测定封闭剂的抗菌活性。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4、48、72 h时,各组封闭剂细胞毒性均有显著差异(P<0.01);与AH Plus相比,C-Root SP的细胞毒性更低(P<0.01)。C-Root SP促进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方面优于AH Plus(P<0.01);促矿化结节形成能力方面iRoot SP最强,C-Root SP次之,AH Plus最弱(P<0.01)。而C-Root SP可抑制粪肠球菌生长,其抑菌率显著高于AH Plus(P<0.01),C-Root SP与iRoot SP对粪肠球菌的抑菌作用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硅酸锶根管封闭剂C-Root SP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一定的成骨潜力和对粪肠球菌的抗菌活性,可用于根管充填。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穿刺小标本改良石蜡块制作方法及评价
    陈宛灵, 石超吉, 王敏, 顾挺, 田臻
    上海口腔医学    2023, 32 (1): 6-11.   DOI: 10.19439/j.sjos.2023.01.002
    摘要249)      PDF (2236KB)(129)   
    目的: 改良现有琼脂预包埋石蜡包埋法,评价该包埋法对空芯针穿刺活检小标本组织完整性、组织学形态、蛋白质和DNA检测的影响。方法: 取10例口腔黏膜鳞癌空芯针穿刺活检标本,分别进行成型包埋模具的改良琼脂预包埋石蜡包埋法及常规石蜡包埋法,前者缩短脱水时间至3.5 h,后者为12 h。样本处理后,分别行H-E染色、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IHC)和DNA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GraphPad Prism 9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组间t检验。结果: 改良琼脂预包埋法较琼脂预包埋法降低了操作难度,易于推广。与常规石蜡包埋法相比,组织脱水时间显著缩短(P<0.001),对镜下组织学形态及后续IHC和FISH检测无影响。结论: 改良琼脂预包埋石蜡包埋法满足临床病理诊断对组织处理的要求,是值得推广的空芯针穿刺活检标本组织包埋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口腔正畸理论更新与技术研发的几点思考
    沈刚
    上海口腔医学    2023, 32 (2): 113-119.   DOI: 10.19439/j.sjos.2023.02.001
    摘要246)      PDF (867KB)(253)   
    本文对近年来口腔正畸理论创新、技术研发及临床进展作了详尽梳理与深入思考,主要包括以下领域:①关于错畸形分类体系,在审视欧美经典分类的历史局限基础上,探索中国特色“突面”“凹面”与偏颌畸形分类的临床意义;②关于颌位重建矫形技术,提出含颌位因素错畸形重要概念,通过颌位重建达到咬合对接是正畸治疗学组成部分,阐述颌位重建诱发髁突适应性改建的临床意义;③关于伴颞下颌关节病(TMD)错畸形的正畸治疗,提出伴关节病错畸形鉴别诊断理念,总结错畸形与TMD易感性之间的关联规律,确立伴TMD错畸形正畸治疗原则与方案;④关于研发无托槽隐形正畸原创系列,通过理论创新与GS颌位重建理念,扩增隐形牙套技术含量,拓展隐形技术适应证与治疗边界,从而推进隐形正畸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应用多层螺旋CT测量下颌神经管解剖学位置的价值探讨
    谭智, 沈锂, 杨晶, 刘萍
    上海口腔医学    2023, 32 (3): 314-317.   DOI: 10.19439/j.sjos.2023.03.018
    摘要246)      PDF (456KB)(118)   
    目的:探讨下颌后牙区种植时应用多层螺旋CT(MSCT)测量下颌神经管解剖学位置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109例行下颌后牙区种植患者。种植前应用MSCT及CBCT测量种植牙区域牙槽嵴与下颌神经管之间的线性距离,比较MSCT及CBCT的精度差异。将109例患者分为MSCT导航组和CBCT导航组,将2组患者的影像数据导入动态导航系统进行种植设计,并行实时动态导航种植治疗。术后测量种植体的实际位置与术前设计位置的偏离情况,治疗结束后评估临床效果。采用 SPSS 21.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SCT及CBCT测量待种植牙区域不同种植牙的牙槽嵴顶与下颌神经管上壁之间的线性间距偏差较小,无统计学差异。2组术后种植体位置与术前种植体设计位置无显著差异。此外,CBCT导航组与MSCT导航组患者下牙槽神经功能损伤发生率也无显著差异。结论:MSCT可实现对下颌神经管解剖结构的精确定位,在动态实时导航牙种植术中按MSCT导航操作,可避免损伤下牙槽神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口腔颌面日间手术当日取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李燕, 徐莹, 杨悦来, 纪均, 施瑱
    上海口腔医学    2023, 32 (3): 328-331.   DOI: 10.19439/j.sjos.2023.03.021
    摘要246)      PDF (801KB)(138)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日间手术当日取消的缘由,并提出对策,为提高日间手术病房工作效率及医疗质量提供参考。方法:统计2021年6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日间手术当日取消手术例数,对相关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在统计的时间段内,共有口腔颌面日间手术患者3134例,当日取消72例(2.30%),其中患者原因31例(43.06%),疾病原因28例(38.89%),疫情原因10例(13.89%),医方原因3例(4.17%)。取消率前3位科室为口腔预防科7例(7.37%)、口腔外科22例(2.95%)和口腔颅颌面科18例(2.77%)。结论:通过加强麻醉评估门诊的筛查,加强医患沟通,加强日间手术门诊管理中心健康宣教和加强疫情防控,可降低口腔颌面日间手术当日取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基于AI智能语音随访的口腔科互联网门诊患者使用现状分析
    陶毛毛, 刘隽, 廖骞, 王旭东
    上海口腔医学    2023, 32 (2): 183-187.   DOI: 10.19439/j.sjos.2023.02.013
    摘要239)      PDF (657KB)(143)   
    目的: 分析口腔科互联网门诊的使用现状及效果满意度情况,探索口腔科互联网医疗模式和平台搭建模式。方法: 选择2021年1月—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科互联网门诊就诊的患者,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诊后AI智能语音随访。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有效问卷372份。口腔复诊患者男女比为1.25:1,平均35.96岁,学历以本科及以上为主,患者主要来自长三角地区。53.76%的患者需要配药,81.72%的口腔科患者认为互联网门诊的就诊流程方便,79.83%的患者认为互联网门诊的系统操作方便。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互联网门诊效果满意度与数字素养、就诊流程便捷度显著相关,而与性别、文化程度、网上就诊时长、系统操作便捷度无相关性。结论: 口腔科互联网诊疗具有可行性,仍需突破其局限性,进一步创新口腔科互联网诊疗服务功能。互联网复诊患者以中青年为主,但仍需关爱老年特殊人群。需进一步优化流程、升级系统和创新管理,强化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促进口腔科医疗服务模式转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3D打印数字化定位导板在根管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田硕, 哈斯达来, 田拓, 潘文慧
    上海口腔医学    2023, 32 (1): 28-32.   DOI: 10.19439/j.sjos.2023.01.006
    摘要234)      PDF (860KB)(127)   
    目的: 探讨3D打印数字化定位导板在根管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收集的82颗离体牙,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1颗。2组均行根管再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开髓,实验组在3D打印数字化定位导板下精准开髓。比较2组冠部修复体损伤情况,记录开髓操作时间,统计2组根管内充填物去除情况、牙体组织抗折性能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开髓孔面积与面总面积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开髓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根管预备时间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2组开髓与根管预备总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根管内充填物去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破坏载荷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数字化定位导板用于根管再治疗,可实现精准微创开髓,减少冠部修复体损伤,保留更多牙体组织,提高去除根管充填物效率及牙体组织的抗折性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血清中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表达水平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赵湘, 葛化冰
    上海口腔医学    2023, 32 (3): 271-275.   DOI: 10.19439/j.sjos.2023.03.010
    摘要232)      PDF (555KB)(95)   
    目的:探讨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患者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水平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王府井部收治的83例OLP患者为实验组,另纳入同期来院的61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血清中IFN-γ、IL-4及免疫功能指标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实验组IFN-γ、IL-4表达水平与免疫功能指标的关系。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IFN-γ、IL-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网纹型OLP、糜烂型OLP患者的IFN-γ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糜烂型OLP患者的IL-4水平显著高于网纹型OLP患者(P<0.05)。实验组CD3+、CD4+、CD16++CD56+、CD4+/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CD8+、CD1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IgG、IgM、CH5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IgA、C3、C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实验组IFN-γ水平与CD16++CD56+、CD4+/CD8+呈负相关(P<0.05);实验组IL-4水平与CD16++CD56+、CD4+/CD8+呈负相关(P<0.05),实验组IL-4水平与IgG呈正相关(P<0.05)。结论:OLP患者血清中IFN-γ、IL-4异常高表达且糜烂型OLP患者IL-4表达更高,OLP患者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紊乱且与CD16++CD56+、CD4+/CD8+、IgG免疫应答调节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