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3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4-06-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第33卷第3期目录
    2024 (3):  0-0. 
    摘要 ( 68 )   PDF(758KB) ( 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不同方法对根管内氢氧化钙去除效果的micro-CT评价
    伍甜甜, 韩艳彦, 汪轶
    2024 (3):  225-228.  doi: 10.19439/j.sjos.2024.03.001
    摘要 ( 147 )   PDF(679KB) ( 78 )  
    目的:应用显微CT(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建立磨牙根管模型,评价不同方法对氢氧化钙的清除效率。方法:收集2023年10月—2024年2月口腔综合科门诊拔除的11颗磨牙(24个根管),按照标准根管治疗流程,镍钛器械预备完成后,在根管内置入氢氧化钙,1周后,根据不同冲洗方法将样本随机分为侧方开口注射器组、超声荡洗组(EMS组)和声波震荡组(EDDY组)等3组(n=8)。冲洗前后使用micro-CT重建根管系统并使用不同颜色标记独立根管,计算各个根管氢氧化钙体积,比较各组氢氧化钙清除率。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种方法均无法完全去净根管内氢氧化钙。使用次氯酸钠作为冲洗液时,超声荡洗和声波震荡清除效果优于侧方开口冲洗器(P<0.05);超声荡洗和声波震荡去除氢氧化钙效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氢氧化钙残留部位集中于根尖区。结论:Micro-CT能较为高效地重建磨牙根管模型,可用于评价氢氧化钙去除效果。超声荡洗组和声波震荡组清除氢氧化钙效率相当,优于侧方开口注射器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斑蝥酸钠对人舌鳞癌CAL27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李欣然, 陈霖, 孟箭
    2024 (3):  229-234.  doi: 10.19439/j.sjos.2024.03.002
    摘要 ( 106 )   PDF(1460KB) ( 57 )  
    目的:探讨斑蝥酸钠(sodium cantharidate,SCA)对人舌鳞癌CAL27细胞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利用不同浓度SCA预处理CAL27细胞后,采用CCK-8法分析细胞活力,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印迹法检测SCA对CAL27细胞p53及其磷酸化位点Ser33、Ser37、Ser46蛋白、抑凋亡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促凋亡蛋白BCL-2相关X蛋白(BAX)和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 3)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Graphpad Prism 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斑蝥酸钠组CAL2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呈剂量依赖性。随着SCA浓度增加,p53及其磷酸化位点Ser33、37、46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或P<0.01),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显著上调,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cleaved caspase 3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或P<0.01)。结论:SCA能抑制人舌鳞癌CAL2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可能通过调控p53蛋白的磷酸化修饰,经BCL-2/BAX-caspase-3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锁相红外探伤法分析机用镍钛锉的疲劳抗性
    蒲灼光, 张富华
    2024 (3):  235-238.  doi: 10.19439/j.sjos.2024.03.003
    摘要 ( 86 )   PDF(858KB) ( 49 )  
    目的:使用锁相红外探伤法检测机用镍钛锉的疲劳抗性,及时发现器械磨损情况,为临床安全使用并及时弃用镍钛锉提供参考。方法:选取Reciproc-Blue(RB)、MTWO和S3等3种机用镍钛锉各20套,分别预备60°和90°弯曲的树脂模拟根管,分为6个亚组。记录每组锉中25#锉使用后的疲劳值、折断前的使用次数及折断长度。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3种锉的疲劳值逐渐增大。在2种弯曲根管中,RB组折断前使用次数较MTWO组和S3组显著增加(P<0.05)。3种锉在90°弯曲根管中使用次数均显著少于60°弯曲根管中相应各组使用次数(P<0.05),3种锉发生折断的长度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锁相红外探伤法可对镍钛锉的疲劳程度进行无损检测并做定量分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内收前牙时后牙移动趋势及牙周膜应力分布
    欧晓丽, 方志欣, 龙智灵, 罗海欧, 唐倩
    2024 (3):  239-244.  doi: 10.19439/j.sjos.2024.03.004
    摘要 ( 98 )   PDF(1585KB) ( 58 )  
    目的: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对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内收前牙时后牙移动趋势及牙周膜应力分布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7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88例患者CBCT数据,将其输入Mimics 20.0软件中,对其各部位进行初步抽取,使用STL文件进行存储。通过Geomagic Studio 2014软件进行修补和优化,在优化基础上,构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和牙周膜模型。利用Ansys Workbench19.0 FEM软件对6个FEM模型进行模拟仿真与观测,分析当前牙整体回收时,不同组别患者支抗牙的初始移动趋势与牙周膜范式等效应力分布。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支抗牙均发生不同程度牙根部颊向移动等倾向,其中,第二前磨牙位置移动在近中咬合方向上表现最为明显;而水平矩形附件组与垂直矩形附件组成相对关系,牙周膜最大范式等效应力大范围分布于牙颈部,接着是根尖区,以NA组支抗牙的范式等效应力值最大。附件垂直矩形组中,所有患者牙周膜最大范式等效应力值显著小于水平矩形组。结论:正畸牙附件设计对前牙回收时的位置移动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牙三维方向移动的精确性。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应用初期,患者牙周膜受到的范式等效应力较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铒激光预处理对牙本质、牙釉质粘结强度及CAD/CAM玻璃陶瓷嵌体修复牙体缺损边缘微渗漏的影响
    杨华旋, 陈任生, 黄家辉, 孔海影, 张林林
    2024 (3):  245-249.  doi: 10.19439/j.sjos.2024.03.005
    摘要 ( 105 )   PDF(653KB) ( 46 )  
    目的:探讨铒激光预处理对牙本质、牙釉质粘结强度及CAD/CAM玻璃陶瓷嵌体修复牙体缺损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3年1月口腔外科门诊拔除的新鲜、无龋坏变色、无隐裂智齿62颗,根据预处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铒激光组和磷酸组,每组31颗,每组再随机分为2份,分别用于粘结强度测试(16颗)和微渗漏测试(15颗)。比较2组牙釉质、牙本质抗剪切粘结强度和微渗漏程度及微渗漏评分分布情况。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铒激光组牙釉质、牙本质抗剪切粘结强度显著高于磷酸组(P<0.05);铒激光组侧壁、龈壁微渗漏程度显著低于磷酸组(P<0.05),铒激光组侧壁微渗漏评分主要为1分和2分,磷酸组侧壁微渗漏评分主要为2分,2组侧壁微渗漏评分分布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铒激光组龈壁微渗漏评分主要为1分和2分,磷酸组龈壁微渗漏评分主要为2分和3分,2组龈壁微渗漏评分分布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铒激光预处理可提高瓷嵌体与牙本质、牙釉质粘结强度,同时还可减少CAD/CAM玻璃陶瓷嵌体微渗漏,增强嵌体边缘密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GuttaFlow Bioseal封闭剂对椭圆形根管抗垂直折裂能力的影响
    迪丽娜尔·库热西, 杨娅, 何宏
    2024 (3):  250-254.  doi: 10.19439/j.sjos.2024.03.006
    摘要 ( 103 )   PDF(702KB) ( 48 )  
    目的:探讨GuttaFlow Bioseal根管封闭剂对椭圆形根管抗垂直折裂能力的影响。方法:CBCT扫描60颗正畸减数拔除的下颌单根前磨牙,当距离根尖5 mm处颊舌管径大于等于近远中管径2倍时,为符合筛选条件的椭圆形根管。使用Protaper系统将30颗椭圆形根管的离体牙预备至F2,随机分为GuttaFlow Bioseal充填组和iRoot SP充填组,每组分别用热垂直加压法、冷牙胶侧压法及单尖法充填根管。选取5颗离体牙作为阴性对照组。将充填完好的牙根在37 ℃、100%湿度的恒温箱中保存14天后,垂直放入自聚合丙烯酸树脂圆柱模型中,随后将样本固定于万能试验机的下板,用直径4 mm的球以1 mm/min的速度垂直向下加压,直至出现折裂,用N记载负载值。采用SPSS 2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与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进行LSD分析,显微镜下分析断裂模式。结果:GuttaFlow Bioseal充填组及iRoot SP充填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321),不同组间抗垂直折裂能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使用热垂直加压充填法与单尖法时,GuttaFlow Bioseal充填后的样本牙抗垂直折裂能力显著高于iRoot SP,而使用冷侧压充填法时的抗垂直折裂能力显著低于iRoot SP。结论:使用热垂直加压充填法和单尖法充填根管时,GuttaFlow Bioseal有提高牙根抗垂直折裂能力的潜力,但仍需更多临床试验予以验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槐角提取物对雌激素缺乏性骨质疏松小鼠牙槽骨骨量的影响
    林惠, 高云飞, 卫超, 王梦蕾, 马旭辉
    2024 (3):  255-259.  doi: 10.19439/j.sjos.2024.03.007
    摘要 ( 99 )   PDF(1042KB) ( 41 )  
    目的:探讨槐角提取物对雌激素缺乏性骨质疏松小鼠牙槽骨骨量的影响。方法:6周龄雌性未孕野生型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卵巢切除(ovariectomy, OVX)组和 OVX+槐角提取物组。OVX组和 OVX+槐角提取物组小鼠摘除双侧卵巢,按照每次150 mg/kg剂量槐角提取物对OVX+槐角提取物组小鼠进行灌胃处理,每周3次,连续给药4周,其余2组小鼠同期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周测量体重3次,4周后以micro-CT检测小鼠牙槽骨骨微参数。采用GraphPad Prism 9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OVX组小鼠牙槽骨术后1个月骨小梁相关参数显著下降(P<0.05)。槐角提取物干预1个月后,雌激素缺乏小鼠牙槽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 Tb.N)和骨小梁离散度(trabecular separation, Tb.Sp)明显恢复,与假手术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骨小梁面积体积比(bone volume fraction, BV/TV)和骨小梁宽度(trabecular thickness, Tb.Th)尚未完全恢复到假手术组水平(P<0.05)。结论:槐角提取物能有效增加雌激素缺乏而减小的牙槽骨骨量,可作为治疗绝经性牙槽骨骨质疏松症的潜在药物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Root BP plus 与MTA根尖屏障术治疗年轻恒牙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比较
    孙艳妮, 赵蕾, 刘伟, 殷晓萍
    2024 (3):  260-264.  doi: 10.19439/j.sjos.2024.03.008
    摘要 ( 116 )   PDF(598KB) ( 71 )  
    目的:探讨iRoot BP plus 与MTA根尖屏障术治疗年轻恒牙慢性根尖周炎的效果。方法:将122例年轻恒牙慢性根尖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61,患牙61颗)和对照组(n=61,患牙61颗),试验组行iRoot BP plus 根尖屏障术,对照组行MTA根尖屏障术,比较2组患者术后3、6、9、12个月的旧根尖周指数(old periapical index,O-PAI)、根尖透射区面积、疗效、治疗次数、炎症因子水平。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2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O-PAI评级为(1.48±0.36)、(1.71±0.42),根尖透射区面积为(0.51±0.14)、(1.09±0.31),2组O-PAI评级和根尖透射区面积相比差异显著(P<0.05)。术后3、6、12个月,2组患者的O-PAI评级逐渐降低(P<0.05),根尖透射区面积逐渐减少(P<0.05)。术后12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成功率为98.36%、88.52%,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次数为(3.64±0.58)、(4.72±0.61)次,组间差异显著(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为(6.89±1.13)、(7.25±1.40) mg/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IL-6水平为(82.04±19.62)、(87.52±20.85) mg/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IL-6、hs-CRP水平组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iRoot BP plus 根尖屏障术治疗年轻恒牙慢性根尖周炎有助于降低O-PAI指数,减少术后就诊次数,术后成功率更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B-PDT辅助基础治疗对下前牙牙槽骨角形吸收的临床疗效评价
    卜晓霜, 王晓, 潘涛华, 朱丽雷, 郭锦材
    2024 (3):  265-268.  doi: 10.19439/j.sjos.2024.03.009
    摘要 ( 101 )   PDF(670KB) ( 46 )  
    目的:评估采用亚甲基蓝光敏剂介导的光动力疗法(methylene blue photodynamic therapy, MB-PDT)辅助基础治疗对改善牙周炎患者下前牙牙槽骨角形吸收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0年10月在长沙市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病科确诊为牙周炎第Ⅲ~Ⅳ阶段C级,下前牙牙槽骨角形吸收>37°,牙周袋深度>4 mm的患者40例,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MB-PDT辅助治疗。术前和术后1、2周记录2组患者的菌斑指数(plaque index, PLI)和牙龈出血指数(gingival bleeding index, GBI),术前、术后6个月检测牙周袋深度(probing depth, PD)和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 CAL)。采用Graphpad Prism 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术后1、2周PLI和GB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患牙的PD和CA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B-PDT辅助基础治疗可降低牙龈炎症,改善牙周炎患者牙周临床指标,是下前牙牙槽骨角形吸收的新型非手术辅助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游离背阔肌皮瓣临床解剖及其在头颈部巨大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钱叶梅, 王卫红, 朱瑾, 何永静, 许彪, 邹智荣, 施延安, 罗磊, 李静宜
    2024 (3):  269-272.  doi: 10.19439/j.sjos.2024.03.010
    摘要 ( 93 )   PDF(1635KB) ( 41 )  
    目的:探讨游离背阔肌皮瓣修复头颈部巨大缺损的可行性及修复效果。方法:在尸体上模拟解剖制备背阔肌皮瓣,使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进行测量,评估修复头颈部巨大缺损的可行性。回顾分析2011年5月—2022年9月使用游离背阔肌皮瓣修复的7例头颈部巨大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修复效果。结果:尸体标本中制备的背阔肌皮瓣动、静脉血管蒂平均长度分别为(85.5±10.5) mm和(104±4.2) mm,胸背动脉起始外径为(4.03±0.56) mm。7例患者中,5例为头皮缺损,2例为颈部缺损。7例背阔肌皮瓣全部成活,供区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背阔肌皮瓣组织量丰富,静脉回流充分,血管蒂长度充足,是修复头颈部巨大缺损的理想肌皮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义齿咬合板联合综合物理疗法对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疗效评价
    李苏娜, 宋文尚, 刘子略, 杜月茹, 蔡世新
    2024 (3):  273-278.  doi: 10.19439/j.sjos.2024.03.011
    摘要 ( 94 )   PDF(767KB) ( 40 )  
    目的:探讨义齿咬合板联合综合物理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out reduction,ADDwoR)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衡水市人民医院口腔正畸修复科就诊的牙列缺损或牙重度磨耗并诊断为ADDwoR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义齿咬合板组(A组)和义齿咬合板+综合物理疗法组(B组)。治疗前、治疗时每3周记录患者最大主动开口度(maximum mouth opening,MMO)、视觉模拟量表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pain score,VAS)。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拍摄锥形束CT(CBCT),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指标变化及颞下颌关节CBCT三维数据差异。采用 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3周,2组VAS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VAS降低较多;治疗后3周起,B组MMO、VAS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周起,A组MMO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MMO、VAS无统计学差异(P>0.05)。CBCT显示,治疗后关节前间隙变窄,关节后间隙增宽,关节上间隙增大,髁突水平角减小,关节结节斜度、髁突高度增大(P<0.05);关节窝深度、髁突前后径、内外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治疗后关节前、上、后间隙,髁突水平角,关节结节斜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义齿咬合板可有效改善ADDwoR症状,义齿咬合板联合综合物理疗法能迅速改善患者开口度,减轻患者关节区疼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肠黏膜下层可吸收生物膜在牙槽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张民珍, 邝惠芳, 杨黎艳, 罗文
    2024 (3):  279-284.  doi: 10.19439/j.sjos.2024.03.012
    摘要 ( 91 )   PDF(710KB) ( 52 )  
    目的:探讨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可吸收生物膜在牙槽骨缺损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接受引导骨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的102例牙槽骨缺损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生成器分为Bio-Gide组(51例,采用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和SIS组(51例,采用SIS可吸收生物膜)。比较2组围术期相关指标、血钙、血磷、生物相容性、牙周附着丧失(periodontal attachment loss,PAL)长度、牙髓敏感度、牙松动度、牙槽骨骨量及不良事件。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第5天VAS评分,术前、术后1 d、术后12 d血钙、血磷水平,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PAL长度,术后3、6、12个月牙髓敏感度及牙松动度1级、2级百分率,术后12个月骨宽度增加量、骨高度增加量,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io-Gide组相比,SIS组创口愈合时间、生物膜吸收时间显著缩短(P<0.05),术后12 d排异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SIS可吸收生物膜、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在牙槽骨缺损修复GBR中的效果及安全性相当,但前者生物相容性更佳,后者可提供更长时间的屏障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奥口腔生物膜单独或联合同种异骨体对颌骨囊肿术后骨缺损修复效果比较
    魏子程, 周晨, 季炼, 侯德强, 董煜
    2024 (3):  285-289.  doi: 10.19439/j.sjos.2024.03.013
    摘要 ( 102 )   PDF(643KB) ( 41 )  
    目的:比较海奥口腔生物膜单独或联合同种异体骨对颌骨囊肿术后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1月—2022年7月入住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的颌骨囊肿术后骨缺损患者105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海奥膜组、异体骨组和联合组。其中,海奥膜组(35例)使用海奥口腔生物膜,异体骨组(35例)使用同种异体骨,联合组(35例)联合使用海奥口腔生物膜和同种异体骨。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切口处愈合疗效、骨缺损处的骨密度、骨吸收量、附着丧失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术后牙龈软组织形态恢复效果显著优于海奥膜组和异体骨组(P<0.05)。术前,3组患者骨缺损处骨密度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3组骨密度显著改善(P<0.05),且联合组骨密度显著高于海奥膜组和异体骨组(P<0.05)。术前,3组患者垂直骨吸收量和舌侧骨吸收量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3组垂直骨吸收量和舌侧骨吸收量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显著小于海奥膜组和异体骨组(P<0.05)。术前,3组患者附着丧失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3组附着丧失减小(P<0.05);联合组显著小于海奥膜组和异体骨组(P<0.05)。结论:海奥口腔生物膜联合同种异体骨治疗颌骨囊肿术后骨缺损疗效良好,有利于牙龈软组织恢复,改善骨密度,减少骨吸收量和附着丧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龈生物型对上颌单颗后牙种植体周围骨组织、软组织健康及龈乳头美学效果的影响
    杨成栋, 向旭东
    2024 (3):  290-294.  doi: 10.19439/j.sjos.2024.03.014
    摘要 ( 86 )   PDF(763KB) ( 42 )  
    目的:探讨牙龈生物型对上颌单颗后牙种植体周围骨组织、软组织健康及龈乳头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2年9月收治的78例行上颌单颗后牙种植术患者,共植入78颗种植体。种植修复后1个月,根据牙周探诊结果分为薄龈生物型组(n=32)与厚龈生物型组(n=46),比较种植修复后6个月的颊侧角化龈宽度(keratinized mucosa width,KMW)、骨吸收量(implant bone loss,IBL)、改良菌斑指数(modified plaque index,mPLI)、种植体改良出血指数(modified bleeding index,mBLI)、种植体探诊深度(probing pocket depth,PPD)、龈乳头指数(papilla index Score,PIS)、食物嵌塞、牙龈边缘颜色满意度指数(gingival margin color satisfaction index,GMCS)。通过Pearson分析评估牙龈生物型及角化龈宽度与种植体周围骨组织、软组织健康及龈乳头美学效果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牙龈生物型及角化龈宽度患者发生黏膜退缩的情况。采用SPSS 2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厚龈组KMW高于薄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牙龈生物型与KMW呈正相关(r=-0.416, P=0.000)。薄龈组IBL显著高于厚龈组,薄龈组种植体PPD显著小于厚龈组,薄龈组PES评分显著低于厚龈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牙龈生物型与PIS、GMCS、mBLI、PPD呈负相关,与食物嵌塞、IBL、mPLI呈正相关(P<0.05);KMW与PIS、GMCS、mBLI、PPD呈正相关,与食物嵌塞、IBL、mPLI呈负相关(P<0.05)。KMW>2 mm时,薄龈组和厚龈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KMW≤2 mm和>2 mm时,厚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龈生物型对上颌单颗后牙种植体周围骨组织、软组织健康及龈乳头美学效果存在影响,对于预测种植体长期成功及美学效果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激光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患者牙周指标、龈下菌群及龈沟液脂联素、MMP-13、IL-1β的影响
    张中月, 陈丽, 闫娜, 张淑华
    2024 (3):  295-300.  doi: 10.19439/j.sjos.2024.03.015
    摘要 ( 103 )   PDF(785KB) ( 36 )  
    目的:探讨激光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患者牙周指标、龈下菌群及龈沟液脂联素、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2023年7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牙周炎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试验组(49例)。对照组给予牙周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激光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牙周指标、龈下菌群、龈沟液脂联素、MMP-13、IL-1β和骨代谢因子及临床疗效。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牙周袋深度(PD)、探诊出血指数(BOP)、牙龈指数(GI)和菌斑指数(PLI)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PD、BOP、PLI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PD、BOP、GI和PL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乳杆菌、梭杆菌和拟杆菌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龈沟液脂联素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MMP-13、IL-1β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龈沟液脂联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龈沟液MMP-13、IL-1β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龈沟液Ⅰ型胶原N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C端肽(CXT)和骨钙素(BGP)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激光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可有效改善牙周炎患者牙周指标,减少龈下菌群,提高龈沟液脂联素和骨代谢因子水平,降低龈沟液MMP-13、IL-1β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种植钉支抗与平面导板在下前牙过长型深覆矫治中的效果评价
    王静, 孙一凡, 路茜, 庞淑婷
    2024 (3):  301-305.  doi: 10.19439/j.sjos.2024.03.016
    摘要 ( 93 )   PDF(593KB) ( 41 )  
    目的:对比分析微种植钉支抗与平面导板对下前牙过长型深覆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6月接诊的下前牙过长型深覆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1例),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并分别通过微种植钉支抗(微种植钉组)和固定式平面导板(平面导板组)压低前牙。比较2组下前牙压低效果、覆变化量、根尖吸收量等。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矫治前后的SNA角、SNB角、ANB角、U1-PP、U6-PP及L6-MP变化不明显(P>0.05)。2组矫治后L1-MP比矫治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矫治前后的咬合打开量、Spee曲线深度、U1压低量、L1压低量、U6伸长量、L6伸长量及咬合打开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种植钉组下颌中切牙及侧切牙根尖吸收量显著低于平面导板组(P<0.05),2组尖牙根尖吸收量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种植钉支抗和平面导板用于成人前牙深覆矫治,能有效压低下颌前牙,矫治效果良好,但后者可导致牙根吸收增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内数字印模与选择性压力印模下颌牙列缺损游离端黏膜形态差异分析
    龚志成, 彭艳, 钟群, 邬雪颖, 房硕博
    2024 (3):  306-311.  doi: 10.19439/j.sjos.2024.03.017
    摘要 ( 95 )   PDF(975KB) ( 59 )  
    目的:比较口内数字印模与选择性压力印模技术制取的下颌牙列缺损模型游离端黏膜组织形态的差异。方法:纳入下颌Kennedy第一、二类牙列缺损患者17例,共23个游离端,分别使用口内数字印模和选择性压力印模为同一患者制取2个下颌模型。使用模型扫描仪获取选择性压力印模石膏模型的三维图像,作为参照模型。在Geomagic Control 2014软件中将同一患者的口内数字印模与选择性压力印模进行三维偏差分析,得到均方根误差,测量游离端牙槽嵴顶距末端基牙5、10、15 mm处的2.5 mm半径圆形区域形态差异。采用 SPSS 20.0软件包对偏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口内数字印模与选择性压力印模技术制取的游离端黏膜平均形态差异为(0.37±0.12) mm,最小形态差异为0.26 mm,最大形态差异为0.55 mm。区域形态差异与末端基牙距离呈正相关(P<0.05),其中,距末端基牙5 mm处区域形态差异为(0.14±0.11) mm,距末端基牙10 mm处区域形态差异为(0.22±0.13) mm,距末端基牙15 mm处区域形态差异为(0.39±0.16) mm。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口内数字印模与选择性压力印模对下颌游离端缺牙区黏膜组织形态差异整体为0.26~0.55 mm,形态差异大小与距离末端基牙的距离呈正相关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矢状骨面型均角患者宽度特征分析
    于子航, 段亦格, 崔宇彤, 田玉楼
    2024 (3):  312-317.  doi: 10.19439/j.sjos.2024.03.018
    摘要 ( 100 )   PDF(1144KB) ( 49 )  
    目的:通过对不同矢状骨面型均角患者水平向指标的测量,分析不同矢状骨面型的水平向特征。方法:收集90例恒牙期均角骨性Ⅰ、Ⅱ、Ⅲ类患者初诊时的头颅侧位片及CBCT资料。应用Dolphin软件测量上下颌尖牙区、前磨牙区及磨牙区的基骨弓、牙槽弓、牙弓宽度及对应牙的颊舌向倾斜角度,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均角骨性Ⅲ类的下颌尖牙区、前磨牙区及磨牙区基骨宽度分别为(27.15±2.74)、(39.30±2.82)和(59.97±2.93) mm,牙槽骨宽度依次为(25.38±1.78)、(34.51±2.28)和(47.72±2.73) mm;上颌前磨牙区、下颌尖牙区牙弓宽度分别为(48.70±2.35)和(30.69±2.31) mm,均显著大于骨性Ⅰ类及Ⅱ类(P<0.01)。上颌尖牙区、上下颌磨牙区牙弓宽度分别为(38.88±1.90)、(59.51±3.40)和(56.01±2.86) mm,均显著大于骨性Ⅱ类(P<0.05)。上下颌尖牙区、前磨牙区及磨牙区基骨宽度差分别为(4.69±2.84)、(2.31±2.39)和(3.27±2.05) mm,均显著小于骨性Ⅰ类和Ⅱ类(P<0.01)。与骨性Ⅰ类相比,骨性Ⅱ类上颌尖牙、第一磨牙更舌倾,骨性Ⅲ类上颌第一前磨牙及第一磨牙更颊倾,下颌尖牙及第一前磨牙更舌倾(P<0.01)。结论:在均角患者,骨性Ⅲ类下颌基骨、牙槽骨及上下颌牙弓宽度最宽,更易发生上下颌基骨宽度不调。牙代偿方式在骨性Ⅲ类为上颌牙颊倾,下颌牙舌倾;在骨性Ⅱ类为上颌牙舌倾,下颌牙比较直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偏颌患者平面横向倾斜度与颞下颌关节间隙的相关性分析
    李爽, 肖容容, 王明锋
    2024 (3):  318-323.  doi: 10.19439/j.sjos.2024.03.019
    摘要 ( 116 )   PDF(1159KB) ( 44 )  
    目的:通过研究成年及未成年偏颌患者平面横向倾斜度与双侧颞下颌关节间隙的相关性,探讨平面横向倾斜度与下颌骨位置的关系,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40例偏颌患者的CBCT影像(成年患者20例,未成年患者20例),应用Invivo5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分别测量上颌双侧自尖牙至第一磨牙平面的横向倾斜度及垂直高度,计算双侧同名牙的垂直高度差。测量双侧颞下颌关节的前、上、后间隙。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平面横向倾斜度与双侧颞下颌各关节间隙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未成年组平面横向倾斜度与偏斜侧颞下颌关节上间隙存在负相关性(P<0.05),其双侧尖牙高度差值与偏斜对侧关节前间隙存在负相关性(P<0.05)。成年组平面横向倾斜度及双侧同名牙高度差与偏斜侧、偏斜对侧的颞下颌关节各间隙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偏颌患者平面横向倾斜度在偏颌早期与其下颌骨位置有一定相关性,早期矫治偏颌畸形对预防其发展成严重骨性偏颌有重要意义,治疗时平面横向倾斜度的纠正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总结
    171例颌面部骨软骨瘤及恶变病例临床病理分析
    刘丽敏, 孙晶晶, 钱佳骏, 张春叶, 胡宇华, 李江
    2024 (3):  324-327.  doi: 10.19439/j.sjos.2024.03.020
    摘要 ( 94 )   PDF(1796KB) ( 42 )  
    目的:探讨颌面部骨软骨瘤(osteochondroma)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总结罕见的骨软骨瘤恶变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3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171例骨软骨瘤患者,总结分析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点。结果:171例骨软骨瘤患者中,66%(113/171)为女性,34%(58/171)为男性,发病年龄11~76岁,平均44岁。95.3%(163/171)发生于髁突,4%(7/171)发生于冠突,0.5%(1/171)发生于颧弓。98%(159/161)的髁突骨软骨帽厚度小于1 cm。171例骨软骨瘤中,2例(2/171,1.1%)发生恶变,1例恶变为软骨肉瘤(Ⅰ级),1例恶变为高分化骨肉瘤。结论:颌面部骨软骨瘤多发生于女性,以髁突最常见,恶变率为1.1%,与全身其他部位骨软骨恶变率相当。影像学表现对骨软骨瘤恶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7例头颈部Castleman病超声特征分析
    周辉红, 陈倩倩, 袁方, 孙晶晶, 田臻, 熊屏
    2024 (3):  328-331.  doi: 10.19439/j.sjos.2024.03.021
    摘要 ( 105 )   PDF(1212KB) ( 40 )  
    目的:总结头颈部Castleman病(Castleman disease,CD)的超声特征,并阐明其诊断要点。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头颈部CD患者7例,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例患者(男1例,女6例),平均诊断年龄31.4岁(7~60岁)。所有病例均为透明血管型CD。超声检查显示,3例(42.9%)病变位于腮腺,4例(57.1%)位于颈部。所有病灶均表现为孤立、边界清晰的实质性肿块,无钙化。1例(14.3%)回声强度为显著低回声,6例 (85.7%)为低回声。7例患者中,4例(57.1%)为含有线性回声分隔的异质性肿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所有病变的血管分布均呈混合模式。结论:头颈部CD通常表现为显著低回声或低回声病变,血流模式呈现混合型。肿瘤可能以肿块内线性回声分隔为特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医学教育
    利用Florida探针评价规范化牙周探诊训练在本科生教学中的作用
    许沐馨, 孙青
    2024 (3):  332-336.  doi: 10.19439/j.sjos.2024.03.022
    摘要 ( 97 )   PDF(620KB) ( 42 )  
    目的:利用Florida探针系统评价规范化牙周探诊训练在本科生牙周临床探诊教学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2年11月于常州市口腔医院牙周病科实习的20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人。实验组接受规范化牙周探诊训练,对照组未接受训练,2组学生使用传统探针和Florida探针分别进行一例患者的左、右侧半口探诊,并由一名牙周专科医师使用Florida探针对同一患者进行全口探诊,与2组学生的探诊结果分别进行比较。采用SPSS 26.0 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周专科医师探诊深度(PD)值与实验组本科生无显著差异(P>0.05),而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前牙区PD值与牙周专科医师无统计学差异(P>0.05),后牙区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均认为,Florida探针系统探诊舒适度更高。结论:规范化牙周探诊训练有助于提高本科生临床探诊能力,使用Florida探针系统不仅可以评价教学效果,还可以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在本科生牙周探诊教学课程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