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3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3-06-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第32卷第3期目录
    2023 (3):  0-0. 
    摘要 ( 96 )   PDF(742KB) ( 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XP-endo Shaper和ProTaper Next对弯曲根管成形能力及微裂纹形成的影响
    封菲, 曹立群, 张旗
    2023 (3):  225-229.  doi: 10.19439/j.sjos.2023.03.001
    摘要 ( 213 )   PDF(625KB) ( 131 )  
    目的:运用显微CT(Micro-CT)评价ProTaper Next(PTN)和XP-endo Shaper(XPS)对弯曲根管成形能力及微裂纹形成的影响。方法:收集16颗2个独立近中根管的下颌磨牙,共32个根管,弯曲度为25°~35°。采用2种新型镍钛器械(PTN和XPS)进行预备,记录预备时间。预备前、后用Micro-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对根管偏移、轴中心率、体积增加量、管/根宽度比和微裂纹发生率进行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预备后XPS组在距根尖1、3、5、7 mm水平根管偏移较PTN组小,在1、3、7 mm水平轴中心率较PTN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轴中心率在5 mm水平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XPS组预备时间显著少于PTN组(P<0.05)。2种器械预备后体积增加量、管/根宽度比无显著差异(P>0.05)。2种器械预备后均无新裂纹产生。结论:PTN与XPS均能安全、有效预备下颌磨牙重度弯曲根管,而XPS在预备成形方面具有更好的中心定位性及更高的预备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表面处理对激光选区熔化成型纯钛钛瓷结合强度的影响
    胡丹丹, 任灿霞, 骆小平
    2023 (3):  230-235.  doi: 10.19439/j.sjos.2023.03.002
    摘要 ( 237 )   PDF(2374KB) ( 145 )  
    目的:探讨表面处理对激光选区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成型纯钛钛瓷结合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SLM技术制作纯钛条64个,钴铬合金条16个(25.0 mm×3.0 mm×0.5 mm)。根据喷砂压力及中间层将纯钛试件分为4组,TB1组为0.25 MPa喷砂的粘接瓷组,TG1组为0.25 MPa喷砂的金涂层,TB2组为0.45 MPa喷砂的粘接瓷,TG2组为0.45 MPa喷砂的金涂层,各组一半烤瓷试件进行10 000次冷热循环实验(n=8)。以0.25 MPa及0.45 MPa压力喷砂的钴铬合金金瓷结合强度作为对照,记为C1、C2组(n=8)。利用经典三点弯曲实验测试烤瓷试件的金瓷粘接强度,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量纯钛表面粗糙度,使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钛瓷结合界面形貌,使用体视显微镜观察瓷剥脱后钛表面形貌并分析断裂模式,采用Graphpad Prism 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钛瓷结合强度TG2组(40.16±3.97) MPa显著高于TB2组(36.32±1.44) MPa,TG1组(37.38±2.39) MPa显著高于TB1组(33.75±2.31) MPa(P<0.05),TB2组显著高于TB1组(P<0.05)。冷热循环后钛瓷结合强度未见明显下降。喷砂压力从0.25 MPa增加至0.45 MPa时,钛表面粗糙度随之显著增加(P<0.05)。纯钛组断裂模式均为混合断裂。结论:本实验条件下,与粘接瓷相比,金涂层可显著提高Ti22瓷粉与SLM纯钛的结合强度,增加喷砂压力可进一步改善钛瓷结合。冷热循环10 000次后,钛瓷结合强度未见显著降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牙抛光方式和时间对CAD/CAM氧化锆全瓷冠适合性的影响
    赵琛, 白月辉, 刘阳, 姜杉杉, 商庆龙, 赵甜甜, 袁硕, 李宁, 焦建平
    2023 (3):  236-240.  doi: 10.19439/j.sjos.2023.03.003
    摘要 ( 337 )   PDF(870KB) ( 174 )  
    目的:比较不同抛光方式和时间处理上颌前磨牙预备体对CAD/CAM氧化锆全瓷冠适合性的影响。方法:选择离体上颌前磨牙16颗,随机分为A组(金刚砂车针组)和B组(钨钢抛光车针组)。2组分别在同一基牙的不同抛光时间节点获取数字化印模,制作CAD/CAM氧化锆全瓷冠。试戴完成后,采用硅橡胶复制法获取间隙印模,在体视显微镜下测量边缘间隙及内间隙。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边缘及内部各标志点的间隙值与B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A组抛光4 min的边缘间隙为(39.67±8.35) μm,内部间隙为(45.18±7.16) μm;B组抛光3、4 min的边缘间隙分别为(51.25±14.73) μm和(48.87±8.90) μm,内部间隙分别为(48.56±6.45) μm和(45.99±7.12) μm;与不抛光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金刚砂车针抛光4 min、钨钢车针抛光3 min制作的CAD/CAM全瓷冠适合性最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胶原蛋白海绵对大鼠拔牙后牙槽窝愈合过程的影响
    李俊福, 朱佳, 姜娟, 王旭霞, 陈岱韻, 赵作勤
    2023 (3):  241-245.  doi: 10.19439/j.sjos.2023.03.004
    摘要 ( 350 )   PDF(759KB) ( 170 )  
    目的:探讨胶原蛋白海绵对拔牙创牙槽窝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雌性SD大鼠16只,首先建立大鼠拔牙模型,实验侧(右)牙槽窝内填入胶原蛋白海绵,对照侧(左)作空白处理。于拔牙术后1、2、4、8周处死大鼠,观察牙槽窝成骨情况,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实验侧与对照侧成骨相关基因表达变化。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实验侧牙槽窝较对照侧愈合明显好,实验侧及对照侧组织中Osterix、Runx2及Vegf均有表达,实验侧组织相关基因在术后1、2、4、8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侧(P<0.05)。结论:胶原蛋白海绵填塞拔牙创牙槽窝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牙槽窝早期骨愈合,这一过程可能与胶原蛋白海绵调节成骨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硅酸盐根管封闭剂的体外细胞毒性、成骨潜力和抗菌活性评价
    杨习良, 郑天霞, 李文, 王武良, 尹紫涵, 白宇宏
    2023 (3):  246-250.  doi: 10.19439/j.sjos.2023.03.005
    摘要 ( 260 )   PDF(1442KB) ( 153 )  
    目的:评价新型硅酸锶基根管封闭剂C-Root SP的体外生物相容性和抗菌活性,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根管封闭剂提供参考。方法:制备C-Root SP、iRoot SP和AH Plus浸提液,体外培养 L929 细胞和 MC3T3-E1细胞,比较3种封闭剂的细胞毒性和成骨潜力。将新鲜根管封闭剂与粪肠球菌溶液混合,利用直接接触实验(direct contact text,DCT)测定封闭剂的抗菌活性。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4、48、72 h时,各组封闭剂细胞毒性均有显著差异(P<0.01);与AH Plus相比,C-Root SP的细胞毒性更低(P<0.01)。C-Root SP促进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方面优于AH Plus(P<0.01);促矿化结节形成能力方面iRoot SP最强,C-Root SP次之,AH Plus最弱(P<0.01)。而C-Root SP可抑制粪肠球菌生长,其抑菌率显著高于AH Plus(P<0.01),C-Root SP与iRoot SP对粪肠球菌的抑菌作用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硅酸锶根管封闭剂C-Root SP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一定的成骨潜力和对粪肠球菌的抗菌活性,可用于根管充填。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排龈剂对加成型硅橡胶印模材阻聚作用的影响
    侯乾乾, 葛欢, 高益鸣
    2023 (3):  251-254.  doi: 10.19439/j.sjos.2023.03.006
    摘要 ( 235 )   PDF(1023KB) ( 131 )  
    目的:研究不同种类排龈剂直接接触加成型硅橡胶印模材后,对其阻聚作用及阻聚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5种排龈剂(0.1%盐酸肾上腺素、0.05%羟甲唑啉、15.5%硫酸铁、25%氯化铝和5%氯化铝),生理盐水作为对照,2种加成型硅橡胶印模材(ExpressTM,ImprintTM Ⅱ),共组合成12组,每组12个样本,共144个样本。由同一名操作者用硅橡胶印模材混合枪将硅橡胶印模材混合于亚克力模具中,使其直接接触密织棉织物上的排龈剂,到达厂家所示的聚合时间后取下样本,置于放大倍数为10倍的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样本是否发生阻聚,并比较其阻聚程度。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种加成型硅橡胶印模材的阻聚均发生于15.5%硫酸铁组和25%氯化铝组,阻聚发生率为1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1%盐酸肾上腺素组、0.05%羟甲唑啉组和5%氯化铝组均未发生阻聚,15.5%硫酸铁和25%氯化铝对ImprintTM 阻聚程度的影响大于 ExpressT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加成型硅橡胶印模材取模时,要注意含15.5%硫酸铁和25%氯化铝2种成分的排龈剂对其聚合的影响。取模前,要将排龈剂冲洗干净,避免残留物直接接触硅橡胶引起阻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43例小唾液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影像学表现
    朱文静, 余强, 陶晓峰, 王韶颖, 田涛, 张春叶
    2023 (3):  255-260.  doi: 10.19439/j.sjos.2023.03.007
    摘要 ( 310 )   PDF(1392KB) ( 174 )  
    目的:总结小唾液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CT和MRI特征,分析其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小唾液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患者43例,分析CT和MRI表现,并将其与病理分型相关联。采用SPSS 25.0软件包中的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Ⅰ/Ⅱ型和Ⅲ型之间肿瘤形态、边界、内部结构、骨质侵犯和颈淋巴结转移等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结果:83.7%(36/43)的肿瘤边缘呈分叶状;81.4%(35/43)内部出现囊变或坏死,呈现不均匀强化;37.2%(16/43)可见粗钙化或混合钙化灶;25.6%(11/43)出现邻近骨质压迫性吸收。75%(12/16)的Ⅰ/Ⅱ型肿瘤形态规则(圆形或卵圆形),77.8%(21/27)的Ⅲ型肿瘤形态不规则。93.8%(15/16)的Ⅰ/Ⅱ型肿瘤边界清楚,66.7%(18/27)的Ⅲ型肿瘤边界模糊。59.3%(16/27)的Ⅲ型肿瘤出现溶骨性骨质吸收。Ⅰ/Ⅱ型肿瘤平均最大径显著小于Ⅲ型(P<0.05)。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显示,肿瘤形态、边界、溶骨性骨质吸收3种影像特征与病理分型相关(P<0.001)。结论:大部分小唾液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CT和MRI表现以边缘分叶状,不均匀强化为共同特征。Ⅰ/Ⅱ型肿瘤形态多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罕见溶骨性骨质破坏;Ⅲ型肿瘤多数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且易出现溶骨性骨质破坏。将形态、边界和溶骨3种特征相结合,更有助于鉴别Ⅰ/Ⅱ型和Ⅲ型肿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强度Nd:YAG激光与传统药物治疗肌筋膜痛的疗效评价
    李旭, 赵宁, 刘宗霖, 张善勇, 蔡圳, 朱超
    2023 (3):  261-265.  doi: 10.19439/j.sjos.2023.03.008
    摘要 ( 200 )   PDF(537KB) ( 166 )  
    目的:评估低强度Nd:YAG激光与传统药物治疗肌筋膜痛(myofascial pain,MP)的效果。方法:将80例接受治疗的MP患者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分为激光组(n=40)和传统药物组(n=40)。激光组采用低强度Nd ∶YAG激光(1 064 nm,8 J/cm2,250 mW),2次治疗间隔48 h,整个疗程共10次。传统药物组采用赛来昔布胶囊,每次1粒( 0.2 g),每天2次,连续口服2周。肌筋膜痛患者每次接受治疗前后,测量开口度、前伸动度、患侧侧方动度和对侧侧方动度,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记录相应分值,采用SPSS 22.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激光组患者下颌功能运动状态(P<0.05)、疼痛症状(P<0.05)显著改善;传统药物组患者下颌功能运动状态(P<0.05)、疼痛症状(P<0.05)同样显著改善,两者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激光组患者VAS评分低于传统药物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强度Nd:YAG激光与传统药物治疗均可有效缓解肌筋膜痛症状,改善其下颌功能运动状态。激光治疗具有疗程短、效率高、无痛苦和副作用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赣州市初中生牙颌畸形及家长矫治意识调查分析
    兰旭, 黄迪, 杨帆
    2023 (3):  266-270.  doi: 10.19439/j.sjos.2023.03.009
    摘要 ( 239 )   PDF(597KB) ( 83 )  
    目的:调查分析赣州市初中生牙颌畸形及家长矫治意识。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2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赣州市2 189名初中在读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分析调查对象牙颌畸形及矫正情况,比较牙颌畸形矫治及未矫治学生之间的差异,分析牙颌畸形矫治及未矫治学生家长的差异。采用 SPSS 18.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 189名初中生中,牙颌畸形发生率为54.04%,牙颌畸形矫治率为33.64%。女生牙颌畸形矫治率显著高于男生(P<0.05);城镇学生显著高于乡村学生(P<0.05)。在学生对自己牙颌外观与功能判断方面,牙颌畸形矫治组有人提过自己牙不整齐、自己会无意用手遮挡牙、在意别人对自己牙的看法、自己对牙外观不满意、影响咀嚼或发音功能占比均高于牙颌畸形未矫治组(P<0.05)。在学生对牙颌畸形认知方面,牙颌畸形矫治组不了解牙颌畸形矫正治疗占比显著低于牙颌畸形未矫治组(P<0.05)。在矫正治疗担心问题方面,牙颌畸形矫治组担心配戴矫正器影响进食、刷牙、外观及害怕拔牙、疼痛占比显著低于牙颌畸形未矫治组(P<0.05)。牙颌畸形矫治组父母亲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及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占比显著高于牙颌畸形未矫治组(P<0.05),牙颌畸形矫治组家庭月收入≥10 000元、认为自己孩子需要牙矫正治疗占比、愿意花费时间帮助孩子做牙矫正治疗占比、支持花钱让孩子进行矫正治疗占比均显著高于牙颌畸形未矫治组(P<0.05),牙颌畸形矫治组父母满意孩子牙情况占比显著低于牙颌畸形未矫治组(P<0.05)。结论:赣州市初中生具有牙颌畸形患病率高、矫治率低的特点,女生与男生、城镇与乡村学生牙颌畸形矫率差异显著。学生及父母对牙颌畸形认知不足、父母受教育情况和家庭经济状况等可能影响牙颌畸形矫正治疗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血清中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表达水平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赵湘, 葛化冰
    2023 (3):  271-275.  doi: 10.19439/j.sjos.2023.03.010
    摘要 ( 240 )   PDF(555KB) ( 96 )  
    目的:探讨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患者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水平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王府井部收治的83例OLP患者为实验组,另纳入同期来院的61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血清中IFN-γ、IL-4及免疫功能指标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实验组IFN-γ、IL-4表达水平与免疫功能指标的关系。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IFN-γ、IL-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网纹型OLP、糜烂型OLP患者的IFN-γ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糜烂型OLP患者的IL-4水平显著高于网纹型OLP患者(P<0.05)。实验组CD3+、CD4+、CD16++CD56+、CD4+/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CD8+、CD1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IgG、IgM、CH5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IgA、C3、C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实验组IFN-γ水平与CD16++CD56+、CD4+/CD8+呈负相关(P<0.05);实验组IL-4水平与CD16++CD56+、CD4+/CD8+呈负相关(P<0.05),实验组IL-4水平与IgG呈正相关(P<0.05)。结论:OLP患者血清中IFN-γ、IL-4异常高表达且糜烂型OLP患者IL-4表达更高,OLP患者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紊乱且与CD16++CD56+、CD4+/CD8+、IgG免疫应答调节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瓷贴面修复发育性前牙间隙的红白美学效果评价
    邓小林, 袁爽, 朱丹婷, 施乐
    2023 (3):  276-279.  doi: 10.19439/j.sjos.2023.03.011
    摘要 ( 234 )   PDF(873KB) ( 266 )  
    目的:评价瓷贴面修复发育性前牙间隙的红白美学效果。方法:对发育性前牙间隙的64例患者152颗前牙采用瓷贴面修复,通过红色美学指数(PES)、白色美学指数(WES)评估修复前后美学效果,牙间龈乳头指数(PIS)评估龈乳头充盈和重建美学效果,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患者修复前后的满意度。采用SPSS 23.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2颗发育性前牙间隙患牙修复前后PES平均得分分别为9.63±2.23和13.64±0.88,WES修复前后平均得分分别为6.85±1.87和9.81±0.58,修复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1)。根据“接近”完美修复的要求(PES≥13分,WES≥9分),修复后红白美学效果达到标准。PIS修复前后得分分别为1.86±0.67和2.97±0.18,修复后牙间龈乳头完全充盈间隙,外形理想,修复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患者对修复后前牙微笑曲线和形态方面的满意度较其他方面高。结论:采用瓷贴面修复发育性前牙间隙的美学效果较为理想,其中牙间龈乳头充盈状况可满足患者预期,PIS、PES/WES应用于瓷贴面修复发育性前牙间隙的美学效果评价在临床上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L-6和β-catenin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
    董淋升, 唐进, 程维, 冉婧璇, 刘兆博, 李雅冬
    2023 (3):  280-286.  doi: 10.19439/j.sjos.2023.03.012
    摘要 ( 210 )   PDF(920KB) ( 124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口腔鳞癌(OSCC)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110例OSCC患者和109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IL-6浓度;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6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OSCC患者肿瘤标本及6例正常黏膜组织中IL-6和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及预后价值。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化学发光分析显示OSCC患者血清IL-6含量显著增高(P<0.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IL-6在OSCC组织中高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P=0.017)、病理分化程度(P=0.014)、复发和远处转移(P=0.048)显著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IL-6高表达的OSCC患者预后不良。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IL-6高表达是OSCC患者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P<0.05)。β-catenin高表达与病理分化有关(P=0.006),与OSCC患者的预后较差有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IL-6与β-catenin在OSCC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血清IL-6可作为诊断OSCC的生物标志物,组织中IL-6和β-catenin的表达可以作为评估OSCC患者预后不良的标志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化配准法测量种植体植入精度分析
    连梅菲, 张修银, 唐天弘, 忻贤贞
    2023 (3):  287-291.  doi: 10.19439/j.sjos.2023.03.013
    摘要 ( 178 )   PDF(801KB) ( 131 )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数字化配准法,测量种植体植入精度,并与传统锥体束CT(CBCT)进行对比。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24例患者的36颗种植体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传统CBCT法和数字化配准法对种植体植入精度进行测量分析。测量参数为种植体颈部偏差(d1)、根尖部偏差(d2)和角度偏差(α)。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传统CBCT法测量精度为种植体颈部(0.88±0.64) mm,种植体根尖部(1.07±0.85) mm,角度(4.74±2.35)°;数字化配准法测量的精度为种植体颈部(0.86±0.67) mm,种植体根尖部(1.12±0.88) mm,角度(4.56±2.66)°;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数字化配准法的测量精度与传统CBCT无显著差异,可用于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影响种植体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分析
    杨治洁, 唐庭, 刘堃, 张磊, 翟沁凯
    2023 (3):  292-297.  doi: 10.19439/j.sjos.2023.03.014
    摘要 ( 271 )   PDF(680KB) ( 142 )  
    目的:探讨种植体失败事件与时间和牙位的相关性及影响种植体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合肥市口腔医院口腔种植科因种植失败复诊拆除种植体的患者。预测变量为手术年龄、性别、吸烟、口腔卫生情况、血糖、颌位、牙位、种植体类型、种植体数量、手术医师、植入时机、负载时机、抗生素使用时机,结果变量为种植体生存时间和种植体失败事件。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Kaplan-Meier (Long Rank 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89例患者纳入研究,拆除失败种植体95颗。失败种植体平均生存时间为31个月(95%CI: 24.2~39.1)。种植体植入数量(P=0.038)、种植体负载时机(P=0.050)、牙位(P=0.024)与种植体生存时间显著相关。2颗种植体失败的风险是1颗种植体的3.709倍(95%CI: 1.075~12.795),种植体晚期负载失败的风险是早期负载的1.551倍(95%CI: 0.999~2.406)。前牙种植失败的风险是磨牙的2.384倍(95%CI: 1.327~4.283)。约50%的患者在术后1年内拆除失败的种植体,随后的2~10年,拆除失败种植体的速率变得较为平缓。磨牙种植体周围炎最为常见(50%),种植体折断一般在术后55个月发生(95%CI:42.2~67.9),发生时间最晚(P=0.000)。结论:种植体植入数量、负载时机和牙位是种植体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种植术后第1年的随访尤为重要,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干预。种植体失败事件的发生与牙位和时间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服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在阻生牙拔除术中的超前镇痛:随机对照双盲试验
    赵君, 吴晓波, 刘娜, 周瑜, 郝新河
    2023 (3):  298-301.  doi: 10.19439/j.sjos.2023.03.015
    摘要 ( 269 )   PDF(528KB) ( 146 )  
    目的:研究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在阻生牙拔除术中的超前镇痛作用。方法:选取拔除双侧下颌阻生牙的患者20例,通过随机自身对照原则,将两侧阻生牙分为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组(试验组)与安慰剂组(对照组)。通过数值评定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统计患者在拔牙术后0.5、2、4、8、12、24 h疼痛评分,记录24 h内使用应急镇痛药物的总剂量,COX分析法比较患者2次术后首次应用应急镇痛药物的间隔时间及例数,绘制生存曲线。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后2、4、8、12 h,试验组患者术后疼痛的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4 h试验组使用应急镇痛药物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生存曲线表明,试验组首次应用镇痛药物的间隔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用于阻生牙拔除术的超前镇痛时,12 h内可取得明显的止疼作用,但12小时后镇痛效果不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stra锥形种植体在上颌窦穿牙槽嵴顶提升术中的短期效果评价
    卢雨桐, 史俊宇, 赖红昌
    2023 (3):  302-307.  doi: 10.19439/j.sjos.2023.03.016
    摘要 ( 238 )   PDF(738KB) ( 96 )  
    目的:观察Astra锥形植体在上颌窦穿牙槽嵴顶提升术中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3月—2019年9月40例上颌后牙缺失、需行上颌窦穿牙槽嵴顶提升术的患者,剩余骨高度为2~8 mm。于缺牙区植入Astra锥形种植体,术后4个月完成上部结构修复。观察种植体留存率、种植体稳定性、种植体边缘骨吸收以及上颌窦成骨量。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期内,40例患者共植入44颗种植体,种植体1年留存率为100%。术后即刻测量的ISQ值为67.55±8.07,初戴时ISQ值为79.62±5.08,随访期间ISQ值平均变化值为12.07±5.86。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0.32±0.29) mm,术后至12个月间平均上颌窦成骨量(1.06±0.4) mm。未发现机械并发症。种植体周围探诊深度均值为(3.2±1.51) mm,探诊出血率为(11.36±4.28)%,改良菌斑指数均值为1.23±0.43。结论:Astra锥形植体在上颌窦穿牙槽嵴顶提升术中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仍需更长随访时间的研究验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海地区189名正常乳牙数字化模型测量与分析
    蔡越, 张曼曼, 苏红如, 钱文昊
    2023 (3):  308-313.  doi: 10.19439/j.sjos.2023.03.017
    摘要 ( 240 )   PDF(886KB) ( 155 )  
    目的:研究正常乳牙的性别差异以及生长发育规律。方法:在上海市徐汇区多所幼儿园内,获取3~6岁正常乳牙儿童189名,通过口内光学扫描获取乳牙列的三维数字化模型。利用三维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12.0提取数据,测量乳牙数字化模型的前牙牙弓弧长(APC)、全牙弓弧长(APE)、前牙牙弓长度(LC)、全牙弓长度(LE)、前牙牙弓宽度(C-C)、后牙牙弓宽度(E-E)、乳牙冠近远中径、上下颌间隙。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下颌乳牙弓各参数的测量值均为男性显著大于女性(P<0.05)。按照年龄分组,3岁组中男性的上颌APC、C-C、E-E显著大于女性(P<0.05)。4岁组中,除上颌LC外,所有其他参数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5岁组中,除上颌APE,下颌APC、LC、LE、C-C外,其余上下颌各项参数均为男性显著大于女性(P<0.05)。6岁组中,除下颌APE外,其余参数均无显著差异。除上颌乳侧切牙和下颌乳中切牙外,其他乳牙的近远中径均为男性大于女性(P<0.05)。3~6岁不同年龄段儿童的上颌LE及上颌E-E存在显著差异(P<0.05),上颌间隙量显著大于下颌间隙量(P<0.01)。结论:乳牙列期儿童正常乳牙存在性别差异,4岁时最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多层螺旋CT测量下颌神经管解剖学位置的价值探讨
    谭智, 沈锂, 杨晶, 刘萍
    2023 (3):  314-317.  doi: 10.19439/j.sjos.2023.03.018
    摘要 ( 257 )   PDF(456KB) ( 119 )  
    目的:探讨下颌后牙区种植时应用多层螺旋CT(MSCT)测量下颌神经管解剖学位置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109例行下颌后牙区种植患者。种植前应用MSCT及CBCT测量种植牙区域牙槽嵴与下颌神经管之间的线性距离,比较MSCT及CBCT的精度差异。将109例患者分为MSCT导航组和CBCT导航组,将2组患者的影像数据导入动态导航系统进行种植设计,并行实时动态导航种植治疗。术后测量种植体的实际位置与术前设计位置的偏离情况,治疗结束后评估临床效果。采用 SPSS 21.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SCT及CBCT测量待种植牙区域不同种植牙的牙槽嵴顶与下颌神经管上壁之间的线性间距偏差较小,无统计学差异。2组术后种植体位置与术前种植体设计位置无显著差异。此外,CBCT导航组与MSCT导航组患者下牙槽神经功能损伤发生率也无显著差异。结论:MSCT可实现对下颌神经管解剖结构的精确定位,在动态实时导航牙种植术中按MSCT导航操作,可避免损伤下牙槽神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母亲口腔状况对新生儿口腔菌群的影响
    王力, 徐睿
    2023 (3):  318-322.  doi: 10.19439/j.sjos.2023.03.019
    摘要 ( 158 )   PDF(1188KB) ( 115 )  
    目的:探讨母亲口腔卫生状况与牙周情况对新生儿口腔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方法:检查并记录48名母亲的口腔卫生状况,根据母亲牙周状况及婴儿月龄,将受试者分为4组,其中牙周炎组1月龄17名,健康组1月龄18名,牙周炎组6月龄7名,健康组6月龄6名。通过对婴儿唾液样本的高通量测序,分析母亲牙周状况对同月龄婴儿口腔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1月龄婴儿与2组6月龄婴儿中,健康组的口腔微生物多样性高于牙周炎组,但无显著差异。1月龄时,放线放线杆菌种(Unclassified.Aggregatibacter)、瘤胃球菌(Unclassified.Ruminococcaceae)、分歧杆菌(Sp.Mycobacterium)等12种菌种的物种丰度在健康组与牙周炎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而6月龄时,仅奈瑟菌种(Elongata.Neisseria)在2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母亲不同牙周状态对婴儿口腔内微生物物种多样性具有一定影响,1月龄婴儿与6月龄婴儿相比,该影响导致的菌种丰度差异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D打印树脂夹板对牙周病患者正畸疗效保持的效果评价
    钱毅, 邓超, 许晓波, 胡媛平, 洪礼琳, 刘守红
    2023 (3):  323-327.  doi: 10.19439/j.sjos.2023.03.020
    摘要 ( 222 )   PDF(919KB) ( 139 )  
    目的:探讨3D打印树脂夹板和Hawley保持器联合舌侧保持丝对牙周病患者正畸疗效保持效果的差异。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2月牙周病正畸治疗结束的患者4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试验组采用3D打印树脂夹板保持器;对照组采用Hawley保持器联合舌侧保持丝保持。记录2组椅旁操作时间,正畸治疗结束后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测量2组患者上、下颌尖牙宽度,磨牙宽度,覆、覆盖及Little 指数。采用SPSS 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椅旁操作平均时间分别为8.23、11.17 min。2组保持器戴入1个月和6个月后,上、下颌尖牙宽度,磨牙宽度,覆、覆盖及Little 指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时试验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3D打印树脂夹板的椅旁操作时间短,保持效果优于Hawley保持器联合舌侧保持丝,其他方面两者疗效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总结
    口腔颌面日间手术当日取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李燕, 徐莹, 杨悦来, 纪均, 施瑱
    2023 (3):  328-331.  doi: 10.19439/j.sjos.2023.03.021
    摘要 ( 256 )   PDF(801KB) ( 138 )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日间手术当日取消的缘由,并提出对策,为提高日间手术病房工作效率及医疗质量提供参考。方法:统计2021年6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日间手术当日取消手术例数,对相关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在统计的时间段内,共有口腔颌面日间手术患者3134例,当日取消72例(2.30%),其中患者原因31例(43.06%),疾病原因28例(38.89%),疫情原因10例(13.89%),医方原因3例(4.17%)。取消率前3位科室为口腔预防科7例(7.37%)、口腔外科22例(2.95%)和口腔颅颌面科18例(2.77%)。结论:通过加强麻醉评估门诊的筛查,加强医患沟通,加强日间手术门诊管理中心健康宣教和加强疫情防控,可降低口腔颌面日间手术当日取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额部动静脉畸形介入栓塞治疗9例临床分析
    李晓, 范新东, 王德明, 杨西涛, 苏立新
    2023 (3):  332-336.  doi: 10.19439/j.sjos.2023.03.022
    摘要 ( 193 )   PDF(988KB) ( 111 )  
    目的:探讨通过介入栓塞方式治疗额部动静脉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额部动静脉畸形患者9例,在DSA引导下予以介入栓塞治疗,通过DSA观察病变范围、预测硬化剂注射剂量以使药物注射入病变腔内。观察分析所有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9例患者中,男7例(77.8%),女2例(22.2%),年龄1.5~20岁,局部膨隆或肿块是最主要的报告症状(66.7%)。涉及病例的供血动脉包括颞浅动脉和眼动脉,所有额部动静脉畸形病灶均涉及颞浅动脉供血,其中5例额部动静脉畸形由颞浅动脉和眼动脉供血(55.6%)。所有患者在全麻下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共治疗19次(每例患者接受1~6次,平均2.1次/例),无水乙醇的单次应用平均剂量为9.0 mL。5次应用弹簧圈辅助无水乙醇栓塞治疗,共使用80枚弹簧圈,平均4.2枚/次(80枚/19次)。另有3次使用博来霉素、2次使用平阳霉素、1次使用3%聚多卡醇辅助栓塞治疗。9例患者中,4例治愈,3例基本治愈,2例好转,有效率为100%。所有患者均未报告局部并发症或系统性并发症。结论:在额部动静脉畸形的治疗中,根据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正确诊断,根据DSA造影结果采用无水乙醇介入栓塞,可以减少创伤、改善症状、控制病灶,获得相对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