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3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2-04-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目录
    2022 (2):  112-112. 
    摘要 ( 62 )   PDF(741KB) ( 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角质形成细胞低表达Hsp90蛋白与小细胞外囊泡数量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陈俊, 孙凯, 潘蕾, 杜观环, 宋晨成, 陈俊俊, 杨成龙, 王宇峰, 唐国瑶
    2022 (2):  113-119.  doi: 10.19439/j.sjos.2022.02.001
    摘要 ( 254 )   PDF(1225KB) ( 233 )  
    目的: 评价角质形成细胞中热休克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表达水平与小细胞外囊泡(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sEVs)数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人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分为野生型组、短发夹RNA干扰组(shRNA组,Hsp90蛋白抑制剂)和格尔德霉素抑制组(17-AAG组,Hsp90低表达),进行体外培养。以超速离心法收集各组培养体系中的sEVs,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学特征;蛋白质免疫印迹法鉴定生物学特性;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检测粒子数量。采用GraphPad Prism 8.0软件包中的t检验(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统计分析各组之间sEVs的数量差异。结果: 超速离心法获得的HaCaT细胞来源的sEVs符合形态学和生物学鉴定标准,sEVs中Hsp90蛋白无明显表达。shRNA干扰角质形成细胞中的Hsp90AA1表达后,其sEVs数量上升。第5天时,shRNA干扰组的sEVs粒子数为[(177.4 ±4.18)×108, n=3],与空载质粒组的粒子数[(82.34±4.83)×108, n=3]相比显著升高(P<0.000 1)。17-AAG抑制Hsp90蛋白5天后,17-AAG组的粒子数为[(652.5±26.73)×108, n=3],对照组粒子数为[(262.22±5.44)×108,n=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 低表达Hsp90蛋白可促进HaCaT细胞分泌sEVs,sEVs可能与炎症状态下上皮细胞和免疫细胞间的物质传递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能力及Notch通路活性的增龄性变化
    唐曌隆, 敬伟
    2022 (2):  120-125.  doi: 10.19439/j.sjos.2022.02.002
    摘要 ( 254 )   PDF(1293KB) ( 207 )  
    目的: 在体外实验中初步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成脂分化能力及细胞活性的增龄性变化,以及在增龄过程中Notch信号通路活性的改变。方法: BMSCs取自年轻、成年及老年C57BL/6小鼠全骨髓,以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面抗原,成骨、成脂诱导评价各组细胞的分化能力,细胞增殖、迁移实验检测各组细胞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Notch相关基因的表达。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茜素红和油红O染色结果表明,B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P<0.05),成脂分化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P<0.05)。细胞活性实验表明,细胞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未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P>0.05)。qPCR结果表明,老龄组BMSCs的Notch信号通路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年轻组(P<0.05)。结论: 随着个体年龄增长,BMSCs呈现出成骨分化能力下降而成脂分化能力提高的现象,Notch信号通路活性呈现出增龄性升高,为恢复老龄BMSCs受损成骨分化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侧冠突切除对肋骨-肋软骨移植重建颞下颌关节受力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毛懿, 陈旭卓, 覃海艺, 甄锦泽, 邱亚汀, 霍亮, 张善勇
    2022 (2):  126-131.  doi: 10.19439/j.sjos.2022.02.003
    摘要 ( 372 )   PDF(1861KB) ( 161 )  
    目的: 探讨双侧冠突切除对肋骨-肋软骨移植重建颞下颌关节后受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建立双侧肋骨-肋软骨移植重建颞下颌关节同期不同程度前移(0、2、4、6、8 mm)下颌骨的三维模型,分别模拟保留冠突和切除冠突。对每一模型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比较保留或切除冠突对关节区受力分布的影响。结果: 有限元分析显示,在双侧关节重建伴下颌骨前移0~8 mm的过程中,保留冠突时,软骨发生向前形变,受剪切力依次降低,左侧由113.2 N降至26.7 N,右侧则由133.7 N降至1.9 N;切除冠突时,软骨发生向后形变,剪切力依次增加,左侧由94.6 N增加至188.5 N,右侧则由70.1 N增加至157.7 N,8 mm时肋骨颈部出现明显应力集中。结论: 冠突切除术对关节区受力分布产生重要影响,保留冠突有利于维持力学平衡。双侧肋骨-肋软骨移植重建颞下颌关节伴冠突切除大幅度(≥8 mm)前移下颌骨,可导致关节区应力超过肋软骨最大承受范围并断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iR-199a调控IGF1表达对机械刺激下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林维龙, 吴晓沛, 王晓明, 何薇薇
    2022 (2):  132-137.  doi: 10.19439/j.sjos.2022.02.004
    摘要 ( 220 )   PDF(1122KB) ( 189 )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199a在机械牵张力刺激下MC3T3-E1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牵张力刺激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体外培养的MC3T3-E1细胞加载12%牵张力0、3、6、12和24 h后,利用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ALP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骨钙素(OCN)、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OSX)、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 mRNA和miR-199a的表达。将MC3T3-E1细胞分为对照组、牵张力组、牵张力+miR-NC组和牵张力+miR-199a组,加载12%牵张力和转染miR-199a模拟物后,观察miR-199a和OCN、OSX、Runx2 mRNA及蛋白表达以及ALP活性。茜素红S(ARS)染色观察钙结节形成能力。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199a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靶向关系,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miR-199a模拟物对IGF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0 h时间点相比,以机械牵张力刺激3、6、12和24 h后,MC3T3-E1细胞ALP活性和OCN、OSX、Runx2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而miR-199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12 h时变化最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牵张力组细胞中miR-199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细胞ALP活性、OCN、OSX、Runx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钙结节形成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牵张力组相比,牵张力+miR-NC组细胞中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牵张力+miR-NC组相比,牵张力+miR-199a组细胞中miR-199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细胞ALP活性、OCN、OSX、Runx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钙结节形成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miR-199a可与IGF1靶向结合,miR-199a模拟物可使MC3T3-E1细胞中IGF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miR-199a可抑制机械牵张力刺激诱导的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IGF1表达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修复诊室中义齿粉尘浓度检测与分析
    杨翔文, 钟群, 王珏
    2022 (2):  138-141.  doi: 10.19439/j.sjos.2022.02.005
    摘要 ( 341 )   PDF(540KB) ( 242 )  
    目的: 检测与分析口腔修复科义齿粉尘污染现况并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 使用个体粉尘采样泵,对口腔修复科常见的5种义齿材料(超硬树脂基托、高级人工牙、光敏塑料、钴铬合金和饰面瓷)所产生的粉尘进行呼吸性粉尘浓度检测,使用X射线衍射分析法(XRD)检测饰面瓷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呼吸性粉尘浓度,使用电感耦合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ICP-AES)检测钴铬合金粉尘中钴元素的胸廓性粉尘及铬元素的可吸入性粉尘浓度,并将测定结果与中国和美国的职业接触限值进行对比。结果: 口腔修复科5种常见粉尘的呼吸性粉尘浓度均远低于中国和美国制定的职业接触限值。饰面瓷中游离二氧化硅、钴铬合金中钴及化合物粉尘浓度均低于检测下限。铬及其化合物可检出,但其浓度也远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 口腔修复诊室中存在粉尘污染问题,以重金属污染(如铬)为主,应采取通风吸尘及配戴专业口罩等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LLY-283靶向PRMT5抑制头颈部鳞癌增殖和转移的实验研究
    陈祺, 谢非, 季颖颖, 魏魁杰, 任强
    2022 (2):  142-147.  doi: 10.19439/j.sjos.2022.02.006
    摘要 ( 286 )   PDF(1633KB) ( 206 )  
    目的: 探讨LLY-283通过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 5,PRMT5)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增殖和转移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通过TCGA数据库、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实验检测PRMT5在HNSCC组织、细胞系中表达水平;利用慢病毒技术构建PRMT5敲低稳转细胞株,分析PRMT5对HNSCC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药物杀伤实验观察LLY-283在细胞系中IC50变化;细胞实验和裸鼠移植瘤实验进一步检测LLY-283通过PRMT5对HNSCC生物学作用。结果: PRMT5在HNSCC组织和细胞系中高表达,促进HNSCC增殖和转移能力,降低药物LLY-283的IC50值。LLY-283可通过PRMT5显著降低HNSCC增殖和转移能力、体内裸鼠移植瘤体积和Ki-67表达量。结论: LLY-283可能通过抑制PRMT5和Ki-67表达,降低HNSCC增殖、转移和裸鼠移植瘤形成能力,发挥抗肿瘤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睡眠剥夺对大鼠髁突软骨的影响
    白月辉, 刘阳, 崔玉兰, 姜杉杉, 商庆龙, 赵琛
    2022 (2):  148-155.  doi: 10.19439/j.sjos.2022.02.007
    摘要 ( 261 )   PDF(2158KB) ( 187 )  
    目的: 建立大鼠慢性睡眠剥夺模型,观察大鼠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形态变化和软骨中IL-1β、TNF-α、IGF-1和VEGF的表达变化。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恢复组。利用改良多平台法(modified multiple platform method,MMPM)对实验组和恢复组大鼠进行1、2、3、4周的慢性睡眠剥夺。恢复组大鼠睡眠剥夺后正常笼养1周。利用H-E染色观察颞下颌关节髁突的组织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L-1β、TNF-α、IGF-1和VEGF在髁突软骨内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改良水平台法可以成功建立大鼠慢性睡眠剥夺模型。H-E染色观察到实验组髁突软骨出现纤维带分裂、细胞界限模糊,恢复组纤维裂隙减小或被纤维样组织占据。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IL-1β、TNF-α在实验组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恢复组表达显著低于实验组(P<0.05)。IGF-1和VEGF在实验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恢复组1、2、3周IGF-1和VEGF的阳性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 慢性睡眠剥夺可引起髁突软骨内IL-1β、TNF-α、VEGF的表达增加,加重炎症表现。慢性睡眠剥夺可导致髁突软骨内IGF-1表达增加,发挥保护和促进软骨改建的作用。慢性睡眠剥夺停止1周后,各因子表达有所下降,髁突进行恢复性改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能量微波照射对大鼠正畸牙移动及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
    刘维佳, 唐镇, 张琦, 姜莉萍
    2022 (2):  156-161.  doi: 10.19439/j.sjos.2022.02.008
    摘要 ( 238 )   PDF(2176KB) ( 224 )  
    目的: 探讨低能量微波照射对大鼠正畸牙移动及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螺旋弹簧加力法,通过镍钛拉簧装置构建大鼠正畸模型。实验组每天1次,用微波治疗仪照射被移动的第一磨牙,每次30 min;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干预措施。分别在造模当天、第7、14、21天处死大鼠,测量大鼠第一磨牙的移动距离。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检测大鼠牙周组织中破骨细胞计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第7、14、21天时,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第一磨牙移动距离、牙周组织中破骨细胞计数、ODF表达显著升高(P<0.05),牙周组织中IL-6和TNF-α的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 低能量微波照射能明显加快正畸牙移动速度,抑制炎性基因表达,促进牙周组织改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个性化舌侧上颌前牙滑动内收三维有限元构建与分析
    徐子卿, 王特, 蒋健羽, 沈刚
    2022 (2):  162-166.  doi: 10.19439/j.sjos.2022.02.009
    摘要 ( 320 )   PDF(1360KB) ( 216 )  
    目的: 以牙槽性前突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逆向工程软件构建个性化舌侧正畸滑动内收阶段上颌牙列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不同滑动内收加力模式的模拟,探讨前牙转矩控制和牙弓形态的变化,为临床舌侧正畸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基础。方法: 选择牙槽性前突成年女性患者1例,采用eBrace个性化舌侧技术拔牙矫正,获取该患者滑动内收前颌面部锥形束CT(CBCT)数据,使用Mimics 15.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采用Pro/E 4.0软件对三维模型进行修整,生成牙周膜、舌侧托槽、舌侧弓丝、种植钉及其他附件的模拟结构。使用Geomagic Studio 13.0软件将模型整合,建立复合结构三维实体模型。将实体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 15.0软件平台进行网格划分,设定材料属性和接触性质,完成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构建。结果: 三维有限元系统包括4组模型,即①不同内收加力模式的力学模型—种植钉分别放置于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以及第一、第二磨牙之间; ②不同弓丝尺寸的力学模型—分别建立0.016英寸×0.022英寸、0.017英寸×0.022英寸、0.016英寸×0.024英寸及0.017英寸×0.025英寸弓丝的加力模拟;③不同弓丝截面形态的加力模型—分别建立扁平弓及带状弓2种弓丝形态的加力模拟;④不同转矩预置的力学模型—在右侧上颌中切牙舌侧托槽中分别预置0°、4°、7°、10°及13°的转矩量,建立不同转矩状态下的加力模拟。结论: 根据牙槽性前突患者的CBCT数据,建立了4组个性化舌侧正畸滑动内收阶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用于分析不同内收模式、不同补偿设计时的力学差异。所建立的模型几何相似性强,能模拟内收阶段前牙转矩控制和牙弓形态的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NFAIP6在口腔疣状癌与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陈娟, 曹若妍, 刘洋, 洪鹏宇, 唐瞻贵
    2022 (2):  167-172.  doi: 10.19439/j.sjos.2022.02.010
    摘要 ( 233 )   PDF(1075KB) ( 193 )  
    目的: 研究口腔疣状癌(OVC)及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6(TNFAIP6)的表达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在TCGA数据库中下载OSCC的RNA-seq数据,采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TNFAIP6在OSCC和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和生存曲线分别评价其诊断和预后价值。取15例正常口腔黏膜、22例OVC和24例OSCC及对应癌旁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述标本中TNFAIP6的表达和分布,并分析其阳性表达率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取5例OSCC、3例OVC及对应癌旁组织,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印迹技术验证其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使用Graph Pad Prism 7.0软件进行计量数据分析,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各组间数据进行两样本均数t检验。结果: 在TCGA数据库中,TNFAIP6在OSCC中表达显著上调且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然而其表达失调与OSCC患者总体生存率无关。在OSCC石蜡标本中,TNFAIP6表达显著上调,与饮酒、颈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在OVC石蜡标本中,TNFAIP6表达显著上调;TNFAIP6在OSCC癌组织的转录及蛋白表达显著上调。结论: TNFAIP6在OSCC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并与诊断及预后相关,可作为肿瘤分子标志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916例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健康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丁远森, 邵正威, 林宗建, 邹德荣
    2022 (2):  173-177.  doi: 10.19439/j.sjos.2022.02.011
    摘要 ( 269 )   PDF(648KB) ( 185 )  
    目的: 调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牙周健康状况,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地开展区域内2型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病防治工作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对2018年11月—2018年12月间至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牙周检查以及问卷调查。牙周检查参考WHO推荐的《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中的检查标准,对指数牙的相关牙周指标进行检查和计分,包括探诊深度、探诊出血、临床附着丧失、牙石指数、菌斑指数等。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社会人口学信息、糖尿病史、牙周健康相关行为等信息。采用SPSS 22.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 参与完成调查的916名2型糖尿病受试者中,共有670例牙周炎患者,牙周炎总体患病率为73.14%,牙周炎患者人均缺牙数4.85(颗)。糖尿病患者较高的年龄、较长的病程及糖尿病并发症是牙周炎的危险因素。随着患者年龄增加、病程延长以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出现,糖尿病患者牙周炎的患病率显著上升(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牙周健康情况不容乐观,牙周炎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极为关键,需要关注高龄、长期病程的糖尿病患者的牙周健康状况,并对该人群开展针对的口腔预防保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B细胞活化因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伴牙周炎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张力木, 王也, 齐帅, 林晓萍
    2022 (2):  178-183.  doi: 10.19439/j.sjos.2022.02.012
    摘要 ( 252 )   PDF(621KB) ( 145 )  
    目的: 检测B细胞活化因子(B-cell activating factor of the TNF family, BAFF)在牙周炎(periodontitis)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者血清中的含量,探讨BAFF的表达与牙周炎及SLE的关系。方法: 按纳入标准,选取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口腔科及风湿免疫科的患者,其中牙周炎组19例(P组),系统性红斑狼疮组22例(SLE组),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牙周炎组24例(SLE+P组),健康对照20例(H组)。记录4组受试者一般信息, 牙周探诊深度(periodontal probing depth, PD)、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 CAL)、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 SBI)。收集各组患者血清样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BAFF的含量,对SLE组及SLE+P组受试者的风湿免疫学指标进行测定,并对4组受试者BAFF含量与牙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SPSS 20.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SLE组的CAL显著高于P组(P<0.05);SLE+P组、SLE组及P组的血清BAFF浓度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SLE+P组血清BAFF浓度显著高于SLE组(P<0.05);SLE+P组的ESR、SLEDAI及患病时间显著高于SLE组(P<0.05);血清BAFF表达水平与CAL及SBI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血清BAFF表达水平与PD呈正相关关系(P<0.05);血清BAFF水平与患病时间及激素使用时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血清BAFF水平与C3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SLE与牙周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SLE伴牙周炎患者血清BAFF显著升高;BAFF可能在SLE和牙周炎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及自锁托槽矫治器对牙周炎患者牙周及龈下菌群的影响
    朱永翠, 朱凤节, 翟蕾, 崔淑霞
    2022 (2):  184-188.  doi: 10.19439/j.sjos.2022.02.013
    摘要 ( 314 )   PDF(744KB) ( 255 )  
    目的: 观察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及自锁托槽矫治器矫正治疗对牙周炎患者牙周健康及龈下菌群的影响。方法: 收集接受正畸治疗的牙周炎患者110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隐形组和自锁托槽组。跟踪检查患者的牙周指数,包括探诊深度(PD)、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采用VAS法评价矫治前、后牙周疼痛情况和矫治效果,PCR分析矫治后患者龈下菌斑中常见致病菌情况。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矫治12个月及矫治结束后,自锁托槽组PLI显著高于隐形组(P<0.05),PD、GI、SBI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矫治后,隐形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自锁托槽组(P<0.05)。矫治后1 d,隐形组患者的疼痛指数显著低于自锁托槽组(P<0.05)。隐形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自锁托槽组(89.10% vs 76.36%)。矫治后,自锁托槽组龈下致病菌检出率及含量显著高于隐形组(P<0.05)。结论: 在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中,配戴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及龈下致病菌增殖,更有利于牙周健康及口腔卫生维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4种常用免疫抑制剂对器官移植术后口腔临床表现的影响
    赵雯娇, 金亚峰, 吕柯佳, 闫朵朵, 姚华
    2022 (2):  189-192.  doi: 10.19439/j.sjos.2022.02.014
    摘要 ( 348 )   PDF(581KB) ( 194 )  
    目的: 通过观察分析肝、肾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口腔临床表现,探讨移植术后4种常用免疫抑制剂对口腔临床表现的影响。方法: 收集118例接受4种常用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西罗莫司、环孢素或吗替麦考酚酯的实体器官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采用问卷调查、口腔临床检查,记录患者术后口腔临床表现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情况,并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使用他克莫司的患者,口腔苔藓样病变和唇炎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未使用他克莫司组(P<0.01);术后使用环孢素的患者,口腔苔藓样病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未使用环孢素组(P<0.05),且唇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未使用环孢素组(P<0.01);术后使用他克莫司的患者,苔藓样病变、唇炎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使用环孢素组(P<0.01);术后使用吗替麦考酚酯的患者,自觉口干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未使用吗替麦考酚酯组(P<0.01);术后使用西罗莫司的患者,口腔临床表现发生率无明显降低。结论: 移植术后使用他克莫司,可改善口腔苔藓样病变和唇炎的症状,效果优于环孢素。使用吗替麦考酚酯可改善患者自觉口干症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种植钉辅助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控制“过山车”效应的疗效分析
    马晓晴, 项飞, 樊明月, 宋怡, 王晓慧, 张玲, 钱文昊
    2022 (2):  193-197.  doi: 10.19439/j.sjos.2022.02.015
    摘要 ( 561 )   PDF(1173KB) ( 382 )  
    目的: 探讨微种植钉辅助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长距离内收上前牙、关闭间隙过程中控制“过山车”效应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双颌前突成人患者16例,男5例,女11例,平均年龄(25.1±2)岁。所有患者均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且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所有病例均采用G6设计,其中实验组(8例)在治疗初始即采用微种植钉进行牙的三维控制,对照组(8例)采用常规G6方案,出现明显的“过山车”效应时植入微种植钉辅助解决。采用 Graphpad Prism 6.0 软件包对治疗前、后数据及组间数据进行配对 t 检验。结果: 所有拔牙间隙均顺利关闭,面型获得明显改善。治疗中,实验组前牙转矩控制良好,未出现“过山车”效应;对照组6例在治疗中前牙明显舌倾(P<0.05),后牙开,前牙区微种植钉施加压低力后,咬合关系改善。结论: 微种植钉能有效预防、消除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长距离关闭间隙过程中发生的“过山车”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预备方法对根管治疗诊间急症和充填效果的影响
    胡媛平, 钱毅
    2022 (2):  198-200.  doi: 10.19439/j.sjos.2022.02.016
    摘要 ( 255 )   PDF(398KB) ( 172 )  
    目的: 比较不同根管预备方法对根管治疗诊间急症(interappointment emergencies,IAE)发生率和根管充填效果的影响。方法: 2018年8月—2021年8月因牙髓炎或根尖周炎需要做根管治疗的恒磨牙96颗,随机分为2组(n=48)颗,MT组使用 Mtwo机用镍钛锉改良 Mtwo根管预备法,同步组使用改良 Mtwo预备技术加同步根管长度测量根管预备法。根管预备完成后拍摄根尖片,根管内封入氢氧化钙,复诊时行常规热牙胶根管充填。采用 SPSS 22.0 软件包分析IAE的发生情况及术后充填效果。结果: 术后即刻及术后第3 天、1周,2组IAE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1、2 天,同步组IAE发生率显著低于MT组(P<0.05),同步组根管充填的合格率显著高于MT组(P<0.05)。结论: 同步法能减少根管预备过程中根尖区的机械刺激,严格控制根管的工作长度,维持根尖区屏障,从而降低IAE发生率并有效提高根管充填合格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牙龋病状况患者龈上菌斑及龋损组织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王诗维, 杨建军, 张松梓
    2022 (2):  201-204.  doi: 10.19439/j.sjos.2022.02.017
    摘要 ( 244 )   PDF(1056KB) ( 195 )  
    目的: 探讨不同龋病状况患者龈上菌斑及龋损组织微生物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差异。方法: 随机双盲法选择2019年1月—12月于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确诊的龋病患者33例(轻度、中度、重度各11例),无龋病健康者10例。收集龈上牙菌斑和龋损组织,采用细菌DNA测序方法对细菌16S rRNA-cDNA高可变区进行测序,比较各组微生态种属和相对丰度。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无龋组相比,龋病组龈上菌斑、龋损组织中微生物含量和丰富度均显著降低(P<0.05)。轻、中、重度组患者龋损组织微生物主要为拟杆菌门、螺旋体门、变形菌门、梭杆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各组菌属比例有显著差异(P<0.05)。轻、中、重度组患者龈上菌斑微生物主要有21种,其中,梭杆菌、科里亚细菌、奈瑟菌目、放线菌目、乳杆菌目占比高,其他均小于1%,各组5种菌属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龋病的发生由多菌种所致,且为多种细菌的共同作用。不同龋病状况患者龈上菌斑及龋损组织微生物丰度有显著差异,随着龋病的发生,微生物的多样性下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50例口腔鳞癌患者治疗过程中营养状况改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买尔哈巴·买合木提, 拜婕, 如斯坦木·依米提, 姚志涛
    2022 (2):  205-210.  doi: 10.19439/j.sjos.2022.02.018
    摘要 ( 259 )   PDF(723KB) ( 171 )  
    目的: 探讨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营养状况的改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人体测量(体重、身体质量指数、腰围、左右上臂中周径),实验室检查(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25羟维生素D)记录50例口腔鳞癌患者术前,术后2天、1个月、3个月的营养状况,观察改变程度及影响因素。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口腔鳞癌患者营养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年龄段(OR=1.127,95%CI: 1.053~1.207)、低文化水平 (OR=5.250, 95%CI: 1.147~21.796)、吸烟(OR=6.182,95%CI: 1.631~23.433)、饮酒(OR= 5.227,95%CI: 1.336~20.450) 、放化疗(OR=3.984,95%CI: 1.199~13.242)、皮瓣重建术(OR=8.000, 95%CI: 2.060~31.068)、气管切开术(OR=3.960, 95%CI: 1.069~14.671)、颈淋巴结转移(OR=4.821,95%CI: 1.418~16.399) 、颊癌(OR=9.000, 95%CI:1.140~71.038)、舌癌(OR=7.200,95%CI: 1.081~47.962) 、肿瘤T3~T4分期(OR=3.542,95%CI: 1.066~11.771)为口腔鳞癌患者营养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中的高年龄、低文化水平、吸烟史、饮酒史,治疗方式中的放化疗、皮瓣重建术、气管切开术,临床因素中的颊癌、舌癌、高分期、颈淋巴结转移均影响治疗过程中的营养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总结
    减数正畸治疗中中切牙牙根及牙槽骨形态变化的锥形束CT测量分析
    林怡君, 鄢洁雅, 王天鸽, 周志捷, 廖盛轩, 毛丽霞, 刘加强
    2022 (2):  211-216.  doi: 10.19439/j.sjos.2022.02.019
    摘要 ( 351 )   PDF(902KB) ( 176 )  
    目的: 研究减数正畸治疗对成人患者中切牙牙根吸收及牙槽骨形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11例行减数正畸治疗的成年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全牙列锥形束CT(CBCT)检查,观察治疗前、后上、下中切牙牙根吸收、牙槽骨厚度变化与牙槽骨高度缺损,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部分牙位出现牙长度减小及牙根长度减小,上颌切牙牙根长度变化量大于下颌切牙。中切牙舌腭侧颈部牙槽骨宽度表现为一定程度降低,其中上中切牙腭侧根颈部及下颌中切牙舌侧根中部牙槽骨宽度变化较为明显。下颌中切牙唇侧中部牙槽骨宽度增加,但舌腭侧牙槽骨在正畸治疗后骨开窗、骨开裂位点增多,且较上颌更明显。结论: 减数正畸治疗伴随中切牙牙根一定程度上的吸收和舌腭侧牙槽骨吸收,唇侧牙槽骨骨量增加。下颌舌侧牙槽骨吸收导致骨开窗、骨开裂位点增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医学教育
    微信公众平台在《口腔修复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陈建治, 林微微, 史月华
    2022 (2):  217-220.  doi: 10.19439/j.sjos.2022.02.020
    摘要 ( 313 )   PDF(773KB) ( 233 )  
    目的: 通过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探索《口腔修复学》教学的发展规律和存在的问题,为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积累经验。方法: 申请微信公众号和建立微信群,将2013级口腔医学专业学生93人按照4~5人1群,建立20个微信群。《口腔修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主平台是微信APP,辅助平台是乐调查和优考试。教师借助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发布课件和学习资源。通过乐调查和优考试设置的调查表和考试题,生成二维码,借助微信平台发布和检查最终学习效果。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实验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59.1%的学生认可微信教学效果,只有5.4%的学生认为没有效果。对《口腔修复学》部分章节进行课前和课堂测试,结果表明,课堂测试成绩为(91.35±4.45),显著高于课前测试成绩(90.14±5.03,P<0.05)。结论: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口腔修复学》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无论是在教学形式上还是时间安排上显得更加灵活,能够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化设计个别托盘在研究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评价
    王灿, 谢培进, 吴珺华, 苏俭生
    2022 (2):  221-224.  doi: 10.19439/j.sjos.2022.02.021
    摘要 ( 209 )   PDF(563KB) ( 242 )  
    目的: 以全口义齿个别托盘为例,探讨在口腔医学专业研究生临床实习中应用数字化辅助设计(CAD)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5月于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实习的27名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获得知情同意后,进行传统手工方法及数字化方法设计制作个别托盘的理论教学和操作示范,然后分别对其进行操作考核,记录完成个别托盘所需的操作时间,并对托盘边缘延伸位置做出评价。操作完成后填写问卷调查表。采用 SPSS 22.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AD在操作时间、托盘边缘位置及学生使用偏好上均显著优于传统手工方法(P<0.05)。结论: CAD有助于学生掌握个别托盘制作的理论知识和数字化操作流程,建议在现有口腔医学教育中加入数字化相关内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