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1-08-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目录
    2021 (4):  336-336. 
    摘要 ( 71 )   PDF(768KB) ( 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伴颞下颌关节病错畸形的正畸治疗原则与方案
    沈刚
    2021 (4):  337-343.  doi: 10.19439/j.sjos.2021.04.001
    摘要 ( 632 )   PDF(2978KB) ( 625 )  
    颞下颌关节(TMJ)的生物学特征是适应性改建,主要表现为髁突在咬合状态与下颌位置改变时会引发吸收、增生或修复。错畸形类型与颞下颌关节病(TMD)易感性之间存在关联。总体上,错畸形与TMD易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突面、偏颌、直面、凹面错畸形。在突面畸形中,骨源性与混合Ⅱ型的TMD易感性最高,常表现为突吸退(突面畸形-髁突吸收-下颌骨后退)、突吸偏(突面畸形-髁突不对称吸收-下颌骨偏斜);在凹面畸形中,骨源性凹面伴偏颌的TMD易感性最高,常表现为凹增偏(凹面畸形-髁突不对称增生-下颌骨偏斜)等。伴TMD错畸形,或称病理性错畸形,是指伴有已经确诊的TMD或有TMD影像学表现的错畸形,特别是对TMD高易感性的错畸形。对正畸首诊患者,正畸医师要进行生理性与病理性错畸形的鉴别诊断。伴TMD错畸形正畸治疗的总体原则是治疗前发现TMD迹象并告知患者,治疗中监测TMD动态并设置预案,治疗后追踪TMD变化并进行颌位保持。对于TMD已造成较严重咬合紊乱及颌位改变的正畸患者(如突吸退、突吸偏、凹增偏),正畸治疗是手术之外的一个保守治疗选项,其治疗目标从主到次分别是改善咬合状态、缓解TMD发展、提升面形美观;治疗策略是纠正因TMJ病理变化而导致的颌位因素,通过颌位重建诱发TMJ改建,最终达到咬合重建;治疗方法包括S8-SGTB、S8-SGHB、S9、S10等正畸矫形技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NPP/C-HA/rhBMP-2复合支架修复兔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杨艳兰, 徐普, 张文柏, 陈灼庚, 李晓妮
    2021 (4):  344-349.  doi: 10.19439/j.sjos.2021.04.002
    摘要 ( 242 )   PDF(1581KB) ( 215 )  
    目的: 探讨NPP/C-HA/rhBMP-2人工骨在实验兔体内的成骨效果。方法: 在兔股骨远端做直径7 mm、深10 mm的骨缺损模型,根据缺损形状,制作含有rhBMP-2的NPP/C-HA人工骨,缺损处不植入材料作为空白组,植入NPP/C-HA人工骨为对照组,植入NPP/C-HA/rhBMP-2人工骨为实验组。第4、8、12周时,通过锥形束CT(CBCT)、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各组成骨效应;检测各组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组织中OCN阳性染色,确定缺损处成骨分化及骨成熟程度。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大体标本显示,实验组12周时缺损处修复完全,未见炎症、排斥等免疫反应。CBCT显示,12周时,对照组从骨缺损边缘到中心处骨密度增高,但边界仍在;加入rhBMP-2后的实验组效果更加明显,新生骨与周围宿主骨基本一致,边界消失。第8、12周时,实验组HU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及空白组(P<0.05)。H-E染色及Masson染色显示,第8、12周时,实验组较对照组及空白组有明显的新生骨形成。第8周时,各组血清ALP活性升高,实验组ALP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OCN免疫组织化学IHC阳性染色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空白组更明显(P<0.05)。结论: NPP/C-HA/rhBMP-2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骨诱导性、骨传导性和成骨性,有望成为骨缺损修复良好材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髓卟啉单胞菌内毒素对成骨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
    王瑞, 杨谛, 于雅琼, 郭佳杰, 仇丽鸿
    2021 (4):  350-354.  doi: 10.19439/j.sjos.2021.04.003
    摘要 ( 238 )   PDF(744KB) ( 207 )  
    目的: 研究牙髓卟啉单胞菌脂多糖(P.e-LPS)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探讨P.e-LPS在根尖周骨吸收疾病中的致病机制。方法: 厌氧条件下培养P.e,应用热酚水法提取P.e-LPS,采用凝胶鲎试剂法对所提取的LPS进行定性分析。应用成骨细胞分化培养基(50 μg/mL抗坏血酸、6 mmol/L β甘油磷酸钠)诱导前成骨细胞系MC3T3-E1向成骨细胞分化。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成骨分化基因Distal-less homeobox 5(DLX5)、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Osterix、骨涎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骨钙素(osteocalcin,OCN)以及胶原(Collagen)的表达。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茜素红染色以及Von Kossa染色检测成骨细胞的矿化水平。应用siRNA 转染,沉默P.e-LPS的受体Toll-like receptor-4(TLR-4)在成骨细胞中的表达。采用SPSS 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e-LPS(10 μg/mL)作用于MC3T3-E1细胞3 d,与对照组相比,成骨分化基因DLX5、Runx2、Osterix、OCN、BSP、胶原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P.e-LPS(10 μg/mL)分别作用于MC3T3-E1细胞7 d和14 d,ALP活性及茜素红染色强度下降。P.e-LPS分别作用于siRNA-TLR-4转染组及对照组7、14、21 d,与对照组相比,si-TLR-4组细胞的成骨分化基因表达水平、ALP活性、茜素红染色强度以及Von Kossa 染色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e-LPS通过受体TLR-4抑制成骨细胞的分化,从而参与根尖周病变的骨吸收过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KK1对脂多糖感染人牙髓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徐方芳, 蒋备战
    2021 (4):  355-359.  doi: 10.19439/j.sjos.2021.04.004
    摘要 ( 226 )   PDF(1303KB) ( 188 )  
    目的: 研究DKK1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感染人牙髓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使用改良酶组织块法分离培养人牙髓细胞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细胞来源;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Transwell实验、茜素红染色、荧光定量PCR等实验检测DKK1对LPS感染人牙髓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变化。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分离的细胞来源与间充质细胞一致;CCK-8结果显示DKK1对LPS感染下的牙髓细胞增殖并无显著影响;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DKK1对LPS感染下的牙髓细胞迁移具有促进作用;茜素红与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DKK1可显著促进LPS感染下牙髓细胞的细胞分化。结论: DKK1对LPS感染下的人牙髓细胞的迁移和分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推测其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抑制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浓度氟对人牙周膜干细胞凋亡的影响
    汤颖, 沈忆芬, 刘超, 邱吟枫, 顾永春, 于金华
    2021 (4):  360-366.  doi: 10.19439/j.sjos.2021.04.005
    摘要 ( 249 )   PDF(2281KB) ( 229 )  
    目的: 探讨高浓度氟对人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 PDLSCs)凋亡的影响。方法: 从新鲜拔除的恒牙牙周膜中分离获得PDLSCs,分别用不同浓度的氟化钠(0~40 ppm F)处理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PI染色及JC-1染色后,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氟对PDLSCs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H-E染色细胞爬片观察氟对细胞形态的影响,免疫荧光染色及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色素C(cyt-c),cleaved-caspase -9、-3的表达。RT-PCR检测caspase-9和-3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法分析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MAPKs)中ERK、JNK、p36总蛋白及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氟处理能抑制PDLSCs活力(CCK-8分析),诱导细胞凋亡(Annexin V-PI染色),其效应表现为浓度及时间依赖性。氟浓度≥10 ppm时,能明显诱导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JC-1染色)。免疫荧光分析显示,氟暴露促进cyt-c从线粒体释放到胞质,促进cleaved-caspase -9及-3 蛋白表达。RT-PCR同样证明,氟暴露上调caspase-9及-3的mRNA表达水平,呈浓度依赖性。Western印迹分析显示,氟能诱导MARK/ERK磷酸化激活,而JNK、p38磷酸化水平无显著变化,ERK特异性阻断剂U0126预处理能部分挽救PDLSCs的凋亡。结论: 高浓度氟通过内源性线粒体凋亡通路诱导PDLSCs细胞凋亡,MARK/ERK磷酸化部分参与其凋亡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釉质基质蛋白通过miR-32对乳牙牙髓干细胞成骨与成脂分化的影响
    李晓琰, 郑蕾, 马鹏涛, 张彦喜
    2021 (4):  367-373.  doi: 10.19439/j.sjos.2021.04.006
    摘要 ( 220 )   PDF(1298KB) ( 182 )  
    目的: 探讨釉质基质蛋白(EMPs)对乳牙牙髓干细胞(SHED)成骨和成脂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HED表面抗原CD73、CD146、CD34和CD45的表达。通过OB成骨诱导液诱导SHED,采用茜素红染色检测其成骨分化能力。将SHED分为4组,NC组为无效序列shRNA干扰SHED,EMPs组为无效序列shRNA干扰SHED后,再用100 μg/L EMPs干预SHED,miR-32 inhibitor组为miR-32 shRNA质粒干扰SHED,EMPs+miR-32 inhibitor组为沉默miR-32后,再用100 μg/L的EMPs组干预SHED。qPCR检测miR-32、牙本质涎磷蛋白 (DSPP)、牙本质基质蛋白1 (DMP-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PPARγ)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的基因表达。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DSPP、DMP-1、PPARγ和C/EBPα蛋白表达量,茜素红染色检测SHED成骨能力,油红O染色检测SHED成脂能力。采用GraphPad Prism 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SHED的CD146和CD73阳性表达,CD34和CD45阴性表达,与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特征一致。茜素红染色和油红O染色显示,矿化结节和油滴明显增多,与干细胞多向分化特征一致。与NC组相比,EMPs组中miR-32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miR-32 inhibitor组和EMPs+miR-32 inhibitor组中miR-32表达量显著减低(P<0.05)。与NC组相比,EMPs组DSPP和DMP-1表达量,矿化结节数量显著增加(P<0.05),PPARγ和C/EBPα表达量和油脂滴数量显著降低(P<0.05),而miR-32 inhibitor组结果与之相反(P<0.05)。与miR-32 inhibitor组相比,EMPs+miR-32 inhibitor组DSPP、DMP-1、PPARγ和C/EBPα表达量,矿化结节数量和油脂滴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EMPs组相比,EMPs+miR-32 inhibitor组DSPP和DMP-1表达量,矿化结节数量显著降低(P<0.05),而PPARγ和C/EBPα表达量及油脂滴数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 EMPs通过促进miR-32的表达,从而调控SHED的成骨和成脂分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重抗生素糊剂对乳牙感染根管中微生物的影响
    蔡文燕, 周淑, 林良缘
    2021 (4):  374-378.  doi: 10.19439/j.sjos.2021.04.007
    摘要 ( 324 )   PDF(640KB) ( 315 )  
    目的: 探讨三重抗生素糊剂对乳牙根尖周炎不同分期感染根管中微生物样本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4月—2020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口腔科收治的89例儿童乳牙根尖周炎患儿纳入研究,根据临床症状及根尖X线片,将患儿分为急性炎症组和慢性炎症组。收集感染根管内感染样本,对样本进行细菌鉴定、分离与纯化,分析2组患儿感染根管内微生物检出情况和厌氧菌构成情况。制备标准菌液,采用纸片扩散法比较三重抗生素糊剂和氢氧化钙糊剂对常见厌氧菌的抑菌性以及不同厌氧菌对三重抗生素糊剂的敏感性。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急性和慢性炎症组患儿感染根管内微生物均以厌氧菌为主;2组患儿感染根管内需氧菌和厌氧菌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根管内厌氧菌检出率前5位依次为消化链球菌、拟杆菌、粪肠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急性炎症组患儿感染根管内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拟杆菌检出率高于慢性炎症组,粪肠球菌检出率低于慢性炎症组(P<0.05)。三重抗生素糊剂对消化链球菌、拟杆菌、粪肠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形成的抑菌环直径显著大于氢氧化钙糊剂(P<0.05);各细菌对三重抗生素糊剂敏感性从大到小依次为粪肠球菌、消化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拟杆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重抗生素糊剂对急、慢性乳牙根尖周炎感染根管中常见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海市残障儿童及家长口腔健康知、信、行调查分析
    曾晓莉, 张颖, 王艳, 张皓, 江一巍, 笪东欣, 虞瑾, 王沪宁
    2021 (4):  379-383.  doi: 10.19439/j.sjos.2021.04.008
    摘要 ( 256 )   PDF(553KB) ( 303 )  
    目的: 调查分析上海市残障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及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为设计针对残障儿童的口腔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制订有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上海市1 381名残障儿童家长进行相关问卷调查。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处理。结果: 残障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为67.21%,78.98%的残障儿童家长对口腔健康持积极态度。13.61%的残障儿童经常在睡前吃甜食,只有45.98%的残障儿童每天刷牙2次及以上,42.65%的残障儿童使用含氟牙膏,88.12%的残障儿童从未使用过牙线,49.75%的残障儿童从未看过牙。结论: 上海市残障儿童口腔健康行为有待改善,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水平较低,应对家长开展个性化口腔健康教育,并加强郊区口腔健康宣教工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氧化锆单牙种植体支持带角度螺钉通道基牙修复短期疗效评价
    林后学, 黄静, 孙亚轩, 夏金星
    2021 (4):  384-388.  doi: 10.19439/j.sjos.2021.04.009
    摘要 ( 297 )   PDF(743KB) ( 261 )  
    目的: 探讨全氧化锆单牙种植体支持带角度螺钉通道基牙的修复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接受上颌和下颌后牙区域单牙种植的牙缺失患者76例,均于种植后3个月提供带角度螺钉通道基台;分别于植入物放置即刻(T0)、4周(T1)、1年(T2)和2年(T3)进行随访,测量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改良菌斑指数(mPLI)、牙周探诊深度(PD)、种植体边缘骨水平(MBLs)和中颊黏膜水平(MBMLs);记录随访期间种植体不良发生率、存留和崩瓷情况。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6例患者中,9例无完整随访记录(2颗种植体在修复前失败,2例双侧第一磨牙缺失,5例失访),67例患者共67颗植入物随访记录完整,1年随访时种植体成功率为97.01%(65/67),3个月后再次随访确定成功,初期成功率为100%。与T0时相比,T1、T2、T3时mSBI、mPLI依次显著降低(P<0.05);T0、T1、T2、T3时PD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有效深度平均为1.75 mm。与T0时相比,T1时MBLs、MBMLs显著增加(P<0.05);之后T2、T3时MBLs、MBMLs变化较小,与T1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T1时较T0时近中和远端乳头的ISQ水平降低(P<0.05);之后T2、T3时变化较小,与T1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T1时共出现4例种植体维护,包括确定种植体冠、饰面瓷和氧化锆基牙断裂及美学顾虑,T2、T3时刻无种植体修复问题,螺钉完好、无松动。共发生种植体周围炎2例、种植体松动1例、基牙疼痛1例,经积极治疗均得到显著改善。67个全氧化锆修复体2例出现崩瓷(2.63%),种植体存留率为100%。结论: 全氧化锆单牙种植体支持带角度螺钉通道基牙修复显著提高了种植体初期稳定性,总成功率高,且远期疗效好、并发症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面部肌功能治疗对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儿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术后面部形态的影响
    单华清, 王愉惠, 於丽明, 李晓艳, 刘月华
    2021 (4):  389-393.  doi: 10.19439/j.sjos.2021.04.010
    摘要 ( 732 )   PDF(790KB) ( 732 )  
    目的: 评估口面部肌功能治疗对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adenotonsillectomy,AT)后仍有口呼吸症状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儿面部形态的影响。方法: 纳入10例4~7岁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1个月后仍然张口呼吸的OSA患儿,进行口面部肌功能治疗。在口面部肌功能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6个月,分别拍摄照片,进行软组织测量。选择面部软组织12个具有标志性的点,进行比例和角度测量,采用Graphpad Prism 8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口面部肌功能治疗前、后患者面部形态改变。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OSA患儿治疗后人中与上唇比例增加(P=0.0002),上唇与面下1/3比例增加(P<0.05),鼻唇角增大(P=0.0005),颏唇角增大(P=0.0026),面型角减小(P<0.05)。结论: 口面部肌功能治疗能够有效改善OSA患儿AT术后面部形态,可作为OSA患儿AT术后的一种补充治疗,解决患儿术后仍持续存在的张口呼吸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颌手术对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语音功能的影响
    孟坤, 孙健, 李亚莉, 刘延山, 陈晨, 徐泽先, 孙鸣, 张秀秀, 周东阳
    2021 (4):  394-401.  doi: 10.19439/j.sjos.2021.04.011
    摘要 ( 236 )   PDF(1602KB) ( 242 )  
    目的: 探讨正颌手术对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术后语音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31例骨性Ⅲ类错畸形成人患者,分别在术前1周、术后 3个月采集颌面 CT 扫描数据、语音数据。将采集的CT数据导入Dolphin软件,对咽部解剖结构进行测量、分析及头颅X线头影测量分析;对语音数据进行主观和客观评价。采用SPSS 24.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颌手术后,软腭下缘到咽后壁的距离、会厌上缘到咽后壁的距离及其相应的横截面积和口咽、喉咽的体积较术前均有显著差异(P<0.01)。头颅X线片分析显示,术前和术后SNA、SNB、ANB、OJ、OBJ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颌患者术后语音情况较术前发生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颌手术前、后,元音/a/B2、B3、B4,/i/B1、B2,/u/B1、B2、B4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音/x/、/zh/、/s/下限频率及/zh/能量值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音/z/的语图形态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骨前移距离与△S1、△VOP、语音变化存在高度相关或显著相关。结论: 正颌手术对上、下颌骨的移动,引起咽腔解剖结构改变,导致术后语音改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畸应力变化下牙龈组织α-SMA、Ⅰ型和Ⅲ型胶原变化及龈沟液MMP-2、TIMP-2的表达
    姜莉萍, 唐镇
    2021 (4):  402-405.  doi: 10.19439/j.sjos.2021.04.012
    摘要 ( 256 )   PDF(458KB) ( 203 )  
    目的: 探讨正畸应力变化下牙龈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及Ⅲ型胶原变化以及龈沟液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的表达。方法: 选取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正畸患者74例,随机分为A组(24例,0 g力)、B组(25例,75 g力)、C组(25例,150 g力)3组。于加力0、4周采集患者部分牙龈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α-SMA、Ⅰ型及Ⅲ型胶原表达水平。在加力后0、2、4周收集龈沟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MMP-2、TIMP-2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不同正畸应力与α-SMA、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MP-2、TIMP-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加力2周及加力4周,3组患者龈沟液MMP-2、TIMP-2表达水平依次升高(P<0.05);加力4周后,3组患者牙龈组织中α-SMA、Ⅰ型及Ⅲ型胶原水平依次升高(P<0.05);不同正畸应力与MMP-2、TIMP-2、α-SMA、Ⅰ型胶原及Ⅲ型胶原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龈沟液TIMP-2、MMP-2表达水平以及肌成纤维细胞表达与正畸应力变化有关,可能在正畸治疗的牙周组织改建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口腔健康认知和行为对其口腔健康状况的影响
    李丽, 金昊, 盛恺, 季萍萍, 丁琴, 侯黎莉
    2021 (4):  406-409.  doi: 10.19439/j.sjos.2021.04.013
    摘要 ( 292 )   PDF(533KB) ( 312 )  
    目的: 调查上海市儿童口腔健康认知、行为及其口腔健康现状,分析影响儿童口腔健康的因素。方法: 采用儿童口腔健康调查问卷和中文版儿童口腔健康相关生存质量量表(child 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COHIP),对上海市城区2018年12月—2019年2月期间的387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4.0软件包,通过描述性、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上海市城区6~9岁儿童的口腔健康认知情况总体较好,但口腔健康行为一般。387名儿童中,患龋率为57.4%,口腔健康状况一般。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显示,儿童口腔健康行为与口腔健康认知呈正相关(r=0.260,P<0.05),与口腔健康状况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呈负相关 (r=-0.333,-0.181,P<0.05);而儿童口腔健康认知对口腔健康状况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儿童口腔健康行为习惯越好,对口腔健康状况的积极影响越大。对儿童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时,应注重口腔健康行为模式培养,以达到促进口腔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性Ⅱ类上颌磨牙后间隙解剖特征分析
    刘莉萍, 杨彤彤, 程佳秀
    2021 (4):  410-413.  doi: 10.19439/j.sjos.2021.04.014
    摘要 ( 458 )   PDF(720KB) ( 349 )  
    目的: 比较骨性Ⅰ类与骨性Ⅱ类错患者的上颌磨牙后间隙,探讨骨性Ⅱ类上颌骨前突患者磨牙后移的解剖因素。方法: 对32例骨性Ⅰ类和36例骨性Ⅱ类错患者共136侧上颌骨后段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资料进行分析。以上颌第一、二磨牙功能尖连线为测量参考线,在上颌第二磨牙远颊根所在平面上,选择上颌第二磨牙的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水平、根分叉水平、距离根分叉2、4、6 mm水平及远颊根根尖水平,测量从上颌第二磨牙到上颌结节远中骨皮质边缘距离。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骨性Ⅰ类与骨性Ⅱ类错患者上颌磨牙后间隙在不同测量水平处的测量值。结果: 不同性别在各水平测量的磨牙后间隙结果无显著差异;骨性Ⅱ类组测量值均大于骨性Ⅰ类组,2组测量值均在釉-牙骨质界水平最小,分别为(4.18±1.40)和(5.12±2.16) mm;随着测量水平上移,所测得间隙值增长,在根尖处最大,分别为(8.64±2.41)和(10.02±2.27) mm。结论: 骨性Ⅱ类错患者有更大的间隙提供远移。在推上颌磨牙向后时,应更多关注第二磨牙远中沿咬合线的釉-牙骨质界水平的解剖极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固定式Twin-block矫治青春期骨性II类错的临床效果评价
    马晓晴, 赵宁, 项飞, 周曼莉, 钱文昊
    2021 (4):  414-418.  doi: 10.19439/j.sjos.2021.04.015
    摘要 ( 359 )   PDF(969KB) ( 305 )  
    目的: 评价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的固位效果及治疗青春期骨性Ⅱ类错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6例(男12例,女14例)青春期骨性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年龄11~13岁,平均11.8岁),采用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引导下颌骨前伸,疗程1年。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观察患者的骨性、牙性及软组织变化。采用Graphpad Prism 6.0软件对治疗前、后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治疗中未出现矫治器松动、破坏,所有病例侧貌获得明显改善。发生显著变化的指标有:下颌骨长度和位置(Co-Gn、SNB、ANB、Pog-VL、Pos-VL),上前牙位置和倾斜度(U1-VL、U1-SN),下牙列矢状向位置(L1-VL、L6-VL)(P<0.05);变化不显著的指标有:下颌平面角(MP-SN),上颌骨位置和长度(SNA、A-VL),上前牙垂直向位置(U1-HL),上后牙位置(U6-VL、U6-HL),下前牙倾斜度(IMPA),下牙列垂直向位置(L6-MP、L1-MP)(P>0.05)。结论: 固定式矫治器Twin-block可增强下颌支抗,有效促进下颌骨生长,改善患者侧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人骨性Ⅱ类错畸形上气道与上、下颌骨形态分析
    毛晓燕, 杨佳音, 李佳, 徐睿
    2021 (4):  419-423.  doi: 10.19439/j.sjos.2021.04.016
    摘要 ( 366 )   PDF(821KB) ( 320 )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BCT)分析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上气道与上、下颌骨形态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择骨性Ⅱ类及骨性Ⅰ类错畸形成年患者各33例进行CBCT扫描,保存为Dicom文件,导入Mimics 19.0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对2组患者上气道与上、下颌骨数据进行测量。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成人骨性Ⅱ类错与个别正常间上气道与上、下颌骨形态、结构的差异,以及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上气道与上、下颌骨测量项目的相关关系。结果: 骨性Ⅱ类错组和个别正常组上气道形态与上、下颌骨测量结果比较,15个测量项目有显著差异(P<0.05)。骨性Ⅱ类错组上气道形态与下颌骨长度存在相关性的项目有10个,骨性Ⅱ类错组上气道形态与上颌骨宽度各测量项目中有显著相关性的项目有13个,骨性Ⅱ类错组上气道形态与下颌骨宽度各测量项目中有显著相关性的项目有3个。结论: 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上气道与上、下颌骨之间具有相关关系。骨性Ⅱ类成人患者的上气道与上、下牙弓宽度也有一定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京市口腔医师对孕期用药的认知和行为调查分析
    吕娇, 张雪梅, 任晓莉, 聂小汉
    2021 (4):  424-428.  doi: 10.19439/j.sjos.2021.04.017
    摘要 ( 181 )   PDF(595KB) ( 199 )  
    目的: 了解北京市口腔医师对孕期用药的认知和行为,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北京市医疗机构在职口腔医师259名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SAS 9.4软件包中的精确计算法计算口腔医师对孕期用药安全的知晓率和相关药物的使用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探讨口腔医师孕期用药安全认知的影响因素。结果: 口腔医师对孕期各项用药安全认知正确率为1.93%~57.92%,合计得分超过8分的比例仅达10.42%(满分16分)。此外,口腔医师在孕期开具、使用各项药品比例普遍较低(2.8%~27.09%)。结论: 北京市口腔医师对孕期用药相关知识了解相对不足,需加强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行业内应尽早出台统一的治疗指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舌刺联合头帽颏兜与前方牵引矫治前牙反的疗效比较
    刘明瑾, 李乐, 陈菊芳, 郝鑫, 杨儒, 田玉楼
    2021 (4):  429-434.  doi: 10.19439/j.sjos.2021.04.018
    摘要 ( 860 )   PDF(816KB) ( 260 )  
    目的: 应用头影测量分析,评价舌刺联合头帽颏兜和前方牵引器矫治前牙反的疗效,以及对舌骨位置和气道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应用舌刺联合头帽颏兜和前方牵引器2种矫治方法矫治完成的前牙反病例各 30 例,应用 Winceph 9.0 软件及 AutoCAD 2016 软件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采用 SPSS 21.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种矫治器治疗后,SNA角显著增大(P<0.01)、ANS-PNS线距显著增加(P<0.05)、SN-MP角显著增大(P<0.05)。上前牙唇倾(P<0.01),下前牙舌倾(P<0.05),覆盖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2组UL-E显著增加(P<0.05),舌刺联合头帽颏兜组PLA显著增大(P<0.05)。舌骨位置H-C3距显著变小(P<0.05),H-S及H-Ar距均显著增大(P<0.01),舌骨向后下移位。气道宽度PNS-UPW距均显著增加(P<0.01),前方牵引组U-MPW距显著增大(P<0.01)。结论: 前方牵引器和舌刺联合头帽颏兜均能促进上颌骨发育,并使下颌骨顺时针旋转,有效地纠正前牙反。前方牵引器和舌刺联合头帽颏兜均会导致舌骨位置向后下移位。前方牵引器可使气道的鼻咽段、腭咽段宽度增加,但舌刺联合头帽颏兜仅使鼻咽段宽度增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海市普陀区小学教师儿童牙外伤知识知晓度抽样调查
    杨立, 冉幸, 李岩
    2021 (4):  435-438.  doi: 10.19439/j.sjos.2021.04.019
    摘要 ( 210 )   PDF(472KB) ( 196 )  
    目的: 了解上海市普陀区小学教师对牙外伤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 采用问卷答题方式,调查普陀区1 020名小学教师对儿童牙外伤处理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973份。74.8%教师知道就近处理牙外伤医疗机构的信息,53.8%的教师在学生发生牙外伤时会首先告知家长,59.1%的教师选择将折裂牙断片交由家长处理。79.5%的教师知道四年级学生的“门牙”是恒牙;对于脱落门牙的保存介质,12.7%的参与调查者选择了错误答案;62.7%的教师对于污染脱落牙的清洁方式回答正确;关于牙再植最佳时机,19.6%的教师回答正确。教师性别、年龄及是否接受过培训影响场景模拟题的得分(P<0.05),学历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普陀区小学教师尚未全面掌握儿童牙外伤的应急处理知识,医疗机构和教育机构需加强相关知识培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颌前突患者正畸治疗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生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程洁, 张栋, 谢丽丽, 王璞, 李娟, 郝玮
    2021 (4):  439-443.  doi: 10.19439/j.sjos.2021.04.020
    摘要 ( 1001 )   PDF(586KB) ( 213 )  
    目的: 观察双颌前突患者经正畸治疗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发生情况,探讨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因素,以期指导TMD的合理预防。方法: 收集2019年3月—2020年10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接受正畸治疗的80例双颌前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参照相关文献判定方法,将其中正畸治疗后发生TMD的患者纳入实验组,其余患者纳入对照组,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尽可能将影响双颌前突患者正畸治疗后发生TMD的高危因素纳入,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后,找出双颌前突正畸治疗患者可能发生TMD的影响因素。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0例双颌前突患者经正畸治疗后发生TMD 15例,占18.75%(15/80);未发生TMD 65例,占81.25%(65/80)。分析2组基线资料后,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全部基线资料纳入,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在校正其他基线资料带来的影响后,年龄、性别、压力知觉量表评分、口腔不良习惯、龋齿、颌面部外伤史、牙状况、饮食不良习惯、根管治疗史均是双颌前突患者正畸治疗后发生TMD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双颌前突正畸治疗后发生TMD的风险因素可能与女性、年龄小、压力知觉评分高、合并口腔和饮食不良习惯、既往存在龋齿、根管治疗史及牙状况等密切相关,应加强年轻女性患者正畸治疗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宣传口腔健康知识,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对既往存在根管治疗史、颌面部外伤史、龋齿等情况的正畸治疗患者应加强干预措施,对减少TMD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极电凝联合1%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16例舌微囊型淋巴管畸形疗效观察
    李嘉朋, 张国润, 陈巨峰, 李金, 刘士维, 贺先明, 冼淡
    2021 (4):  444-448.  doi: 10.19439/j.sjos.2021.04.021
    摘要 ( 325 )   PDF(1027KB) ( 188 )  
    目的: 评价双极电凝联合1%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舌微囊型淋巴管畸形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4月—2020年4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6例舌微囊型淋巴管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9例,年龄15个月~21岁,平均(8.32±1.21)岁,对治疗效果和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16例患者全部随访6~12个月。疗效评价为Ⅳ级11 例(68.75%),Ⅲ级3例(18.75%),Ⅱ级2例(12.5%),Ⅰ级0例,有效率87.5%。1例出现舌黏膜、舌肌坏死。结论: 双极电凝联合1%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舌微囊型淋巴管畸形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