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3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4-02-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第33卷第1期目录
    2024 (1):  0-0. 
    摘要 ( 89 )   PDF(718KB) ( 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的单细胞转录组特征
    赵炅, 白果, 杨驰
    2024 (1):  1-5.  doi: 10.19439/j.sjos.2024.01.001
    摘要 ( 244 )   PDF(1308KB) ( 156 )  
    目的: 探讨正常口腔黏膜和皮肤组织之间的成纤维细胞亚型构成及功能异同,建立两者间统一的成纤维细胞亚型分类,明确其功能异同,为组织修复和再生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通过整合分别来自口腔黏膜及皮肤的4个单细胞数据库,提取其中的成纤维细胞亚群,使用harmony消除批次效应后,统一流形逼近与投影降维、聚类后将成纤维细胞亚群进行分类,通过基因集富集结果对其功能进行分析。采用R 4.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分离得到8个不同功能的成纤维细胞亚群,其功能分别与细胞外基质构成、免疫和收缩相关,在口腔黏膜与皮肤内存在统计学构成比差异。结论: 成纤维细胞作为组织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伤口愈合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整合分析来自多个部位的正常皮肤组织和口腔黏膜的成纤维细胞转录数据,明确了健康状态下两者之间的亚群构成及功能差异,为提高转录组水平上对口腔黏膜和皮肤稳态和细胞功能的理解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掺镁纳米多孔钛涂层的生物特性及促成骨分化作用
    赵姗, 张凌, 李胜男, 康楠, 孟箭, 李晓东
    2024 (1):  6-12.  doi: 10.19439/j.sjos.2024.01.002
    摘要 ( 206 )   PDF(2088KB) ( 139 )  
    目的: 通过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MAO)将生物活性镁离子掺入纳米多孔钛基础涂层,探讨其物理特性及对成骨的影响。方法: 通过改变MAO电解液成分,控制多孔钛涂层中掺镁量,制备非含镁和含镁钛多孔钛涂层(MAO、MAO-mg)。采用扫描电镜(SEM)、粗糙度及接触角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S)对样品进行表征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学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掺镁纳米多孔钛涂层的Mg2+释放能力。通过活/死双染、CCK-8 检测材料增殖-毒性,并使用FITC-鬼笔环肽通过染色β肌动蛋白,确定细胞骨架结构。通过茜素红(ARS)、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及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确定涂层对体外成骨分化的影响。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加入镁离子的MAO电解液不会改变多孔钛涂层物表面特征,MAO制备出的各组涂层具有相似的微孔结构(P>0.05),MAO处理组(MAO、MAO-mg)表面粗糙度和接触角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Ti组(P<0.05)。EDS及ICP分析显示,镁离子成功掺入并从材料中释放。活/死双染及细胞增殖测定显示,与Ti组相比,MAO处理组无毒(P>0.05),且随着细胞培养时间延长,MAO-mg显著促进细胞增殖(P<0.05)。MAO-mg组ALP、ARS染色效果显著高于其他组;qRT-PCR显示,MAO-mg组的Runx2 mRNA(P<0.05)、ALP(P<0.05)和骨钙素OCN(P<0.05)表达显著高于Ti、MAO组。结论: MAO成功制备含镁纳米多孔钛涂层,且表现出明显的促成骨分化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RF负载的Genistein促进肥胖小鼠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张雪冰, 李琦
    2024 (1):  13-21.  doi: 10.19439/j.sjos.2024.01.003
    摘要 ( 170 )   PDF(1721KB) ( 147 )  
    目的: 明确染料木素(genistein, GEN)对成骨分化的作用并探讨由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 rich fibrin,PRF)负载的GEN对肥胖小鼠骨缺损修复过程的影响。方法: 体外实验中,采用CCK8测定7天内不同浓度GEN(0、0.1、1、10、50 μmol/L)对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ouse embryo osteoblast precursor cells, MC3T3-E1)增殖的影响;利用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及ALP活性定量检测,明确细胞中ALP活性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成骨分化过程中ALP、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骨钙素(osteocalcin, OCN)的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用茜素红染色明确GEN对MC3T3-E1矿化程度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观察PRF载药前、后超微结构变化,验证PRF载药的可行性。体内实验中,采用高脂饮食饲喂法建立肥胖C57小鼠模型。制作直径2.8 mm的颅骨缺损模型,将制备好的GEN/PRF复合物置入骨缺损区。利用Micro-CT扫描及H-E染色评估GEN对肥胖小鼠颅骨缺损修复的影响。采用GraphPad Prism 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CK8结果显示,7天内,0.1、1 μmol/L GEN促进细胞增殖(P<0.05);10 μmol/L GEN对细胞增殖过程无明显影响; 50 μmol/L GEN从第2天开始,显著抑制细胞生长,具有细胞毒性(P<0.05)。在MC3T3-E1成骨分化过程中,0.1 μmol/L GEN在一定程度上增加ALP、OPN和OCN蛋白表达(P<0.05)。1、10 μmol/L GEN显著增强ALP活性(P<0.05),上调ALP、OPN和OCN的RNA及蛋白表达水平(P<0.05),促进MC3T3-E1中钙结节形成(P<0.05),2个浓度促进细胞成骨分化的效果相似。扫描电镜发现,PRF内部呈现三维网状结构,为加载药物分子进行局部缓释提供了空间。体内实验中,高脂饮食组小鼠体重大于正常饮食组体重的27.7%(P<0.05),并出现葡萄糖耐量异常(P<0.05)。Micro-CT显示,与正常饮食组相比,肥胖小鼠股骨中骨小梁数目减少(P<0.05),骨小梁间距增宽(P<0.05),骨密度降低(P<0.05)。此外,PRF加载的GEN(0.1、1.0 μmol/L)可增加肥胖小鼠颅骨的骨体积分数(P<0.05)。H-E染色结果显示,GEN/PRF复合物可促进骨缺损愈合。结论: GEN显著促进MC3T3-E1成骨分化, 加载PRF后可有效加快肥胖小鼠颅骨缺损愈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抑制连接蛋白43介导半通道活性促进脂多糖诱导的人牙髓细胞成牙本质分化
    张安妮, 丁灿灿, 黄丽苹, 李适廷
    2024 (1):  22-29.  doi: 10.19439/j.sjos.2024.01.004
    摘要 ( 200 )   PDF(2155KB) ( 134 )  
    目的: 探讨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人牙髓细胞(human dental pulp cells,hDPCs)成牙本质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建立SD大鼠上颌第一磨牙损伤模型,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染色检测Cx43在牙髓组织损伤后修复中的表达模式变化。分别采用0、1、10、100和1 000 ng/mL LPS刺激hDPCs 6 h,筛选最适浓度,随后抑制和过表达hDPCs中Cx43的表达。实时定量PCR(qRT-PCR)及免疫印迹法检测Cx43和成牙本质分化相关因子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牙本质基质蛋白1(dental matrix protein-1,DMP-1)、成骨相关转录因子(osterix,Osx)表达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活性变化。进一步对hDPCs施以特异性Cx43通道抑制剂,检测Cx43介导的通道活性在hDPCs成牙本质分化中的作用,初步探讨Cx43调节LPS诱导的hDPCs 成牙本质分化的作用和机制。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IF结果显示,在健康牙髓组织中,Cx43主要表达于成牙本质细胞层,牙损伤3~24 h,Cx43表达减弱,随后逐渐上调,直至正常水平;损伤后3 天~2 周,表达呈下调趋势,并且表达于成牙本质细胞层和固有牙髓中。以10 ng/mL LPS刺激hDPCs 6 h,可显著上调DSPP的mRNA表达(P<0.01)。抑制Cx43,可显著上调hDPCs内LPS诱导的DSPP、DMP-1和Osx mRNA表达(P<0.05);过表达Cx43,则显著抑制LPS诱导的成牙本质分化相关因子表达(P<0.01)和DSPP荧光强度。以10 ng/mL LPS激活hDPCs内ERK信号,过表达Cx43可显著减弱LPS诱导的ERK信号活性(P<0.01)。抑制Cx43介导的半通道,促进LPS诱导的hDPCs成牙本质分化相关因子mRNA表达和ERK信号活性(P<0.05);而阻断Cx43介导的细胞间通道,则抑制成牙本质分化。结论: Cx43参与调控牙髓组织的损伤后修复,并且其表达整体呈下调趋势;抑制Cx43或阻断HC,可促进LPS诱导的ERK信号活性和hDPCs成牙本质分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调SETDB1通过SOX7甲基化抑制口腔癌上皮-间充质转化、侵袭和转移的机制探讨
    郝妍, 白相宇, 霍峰, 陈喜波
    2024 (1):  30-35.  doi: 10.19439/j.sjos.2024.01.005
    摘要 ( 163 )   PDF(1149KB) ( 122 )  
    目的: 探讨SETDB1通过SOX7甲基化抑制口腔癌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迁移和侵袭机制。方法: 应用q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口腔癌KB细胞和口腔黏膜上皮ATCC细胞中SETDB1 和SOX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构建SETDB1 si-RNA,以脂质体介导法转染口腔癌KB细胞。siRNA-SETDB1为实验组(si-S),siRNA空载体为阴性对照组(si-N),未转染KB细胞为空白对照组(NC)。q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SETDB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验证转染效果;焦磷酸测序检测SOX7甲基化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N-钙黏蛋白(N-cadherin)、Vimentin、β-catenin和Slug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存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采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t-q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si-S组SETDB1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焦磷酸测序检测结果显示,下调SETDB1可显著降低SOX7甲基化率,增加SOX7蛋白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下调SETDB1可显著抑制口腔癌KB细胞中EMT相关蛋白N-cadherin、Vimentin、β-catenin和Slug的表达(P<0.05)。细胞功能学结果显示,下调SETDB1可显著抑制KB细胞的存活、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 下调SETDB1可通过调控SOX7甲基化水平,抑制口腔癌细胞EMT、迁移和侵袭,为口腔癌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和靶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清洁方法对高透氧化锆粘接强度和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焦纪兰, 叶心仪, 邓璐, 江辉, 李霄夏, 曾利伟, 谭建国
    2024 (1):  36-39.  doi: 10.19439/j.sjos.2024.01.006
    摘要 ( 222 )   PDF(602KB) ( 136 )  
    目的: 研究不同清洁方法对唾液污染的高透氧化锆与自粘接树脂水门汀间剪切粘接强度和表面润湿性的影响。方法: 制备80个高透氧化锆试件,随机分为5组(n=16),即对照组(无污染处理)、75%乙醇组、喷砂组、清洁剂组和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处理组等。测量表面接触角,测试剪切粘接强度,观察断裂模式。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大气压冷等离子体组的接触角最小(P<0.05);喷砂组、清洁剂组及大气压冷等离子体组的剪切粘接强度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显著大于75%乙醇组(P<0.05);大气压冷等离子体组混合断裂模式增多。结论: 喷砂、清洁剂及大气压冷等离子体清洁唾液污染的高透氧化锆,可获得与未被唾液污染前相当的粘接强度;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可显著提高高透氧化锆的表面润湿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OS/JNK/caspase 3信号轴在薄荷味电子烟烟液诱导牙周膜干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沈忆芬, 刘超, 汤颖, 杨涛, 顾永春
    2024 (1):  40-48.  doi: 10.19439/j.sjos.2024.01.007
    摘要 ( 180 )   PDF(2302KB) ( 129 )  
    目的: 探讨薄荷味电子烟暴露对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hPDLSCs)的细胞毒性及促凋亡机制。方法: 自正畸拔除的健康前磨牙的牙周膜中分离、培养得到PDLSCs,取第3代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表面干细胞标志物。将薄荷味电子烟烟液(尼古丁浓度为59 mg/mL)加入细胞培养基,使各暴露剂量组细胞培养基中的尼古丁终浓度分别为0.1 μg/mL、1.0 μg/mL、10 μg/mL、50 μg/mL,0.1 mg/mL、0.2 mg/mL和0.5 mg/mL,于不同时间点(24、48、72 h)检测各组细胞的细胞活力(CCK8法)及细胞凋亡情况(7-AAD及Annexin V双染后流式细胞术分析、TUNNEL分析)。采用荧光探针DCFH-DA检测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及流式细胞分析。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ROS/JNK/caspase 3信号轴相关蛋白[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磷酸化JNK(p-JNK)、c-Jun、磷酸化c-Jun(p-Jun)、Bcl-2、Bax和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caspase 3)]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分析p-JNK的表达。分别添加ROS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 NAC)及MAPK/JNK特异性阻断剂SP600125预处理细胞,分析其对电子烟诱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Graph Pad 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成功分离、培养出hPDLSCs,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分子CD29、CD90、CD105及CD146表达阳性。各电子烟暴露剂量组3个时间点(24、48、72 h)细胞活力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浓度组细胞凋亡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0.0 mg/L浓度对照组相比,≥50 μg/mL暴露剂量组呈浓度依赖性方式显著抑制细胞活力,促进细胞凋亡比例增加,并且上调细胞ROS水平。Western 印迹分析提示,电子烟暴露可浓度依赖并以时间依赖激活MAPK/JNK磷酸化,NAC及SP60025预处理能反转电子烟暴露导致的上调的p-JNK及活化型caspase 3水平,降低电子烟暴露诱导的PDLSCs凋亡率。结论: ROS/JNK/caspase 3信号轴参与薄荷味电子烟暴露诱导的PDLSCs细胞凋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生物活性玻璃对乳牙根尖周炎常见细菌抗菌效果评价
    方颖, 黄文燕, 苗国厚, 孟斯, 彭博, 曾素娟
    2024 (1):  49-53.  doi: 10.19439/j.sjos.2024.01.008
    摘要 ( 175 )   PDF(969KB) ( 127 )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新型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BG)对乳牙根尖周炎常见细菌的抗菌效果。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并观察新型BG处理粪肠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后形成的抑菌环直径(mm),同时测定粪肠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和最小菌斑清除浓度(minimal biofilm eradication concentration,MBEC),20、40、60、80 mg/mL 新型BG处理3种菌的混合菌斑24 h,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下摄片观察新型BG对混合菌斑的抑菌效果。采用GraphPad Prism 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新型BG对乳牙根尖周炎常见细菌显示出很强的抗菌潜力;新型BG对菌斑的 MBEC 显著大于对粪肠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的 MIC 和 MBC。随着新型BG浓度加大,混合菌斑死菌数量显著增加,与空白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新型BG对乳牙根尖周炎常见细菌粪肠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具有显著抗菌功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4种机用镍钛器械预备树脂模拟弯曲根管成形能力比较
    梁昭璜, 张瑶
    2024 (1):  54-58.  doi: 10.19439/j.sjos.2024.01.009
    摘要 ( 173 )   PDF(607KB) ( 125 )  
    目的: 比较4种机用镍钛器械预备树脂模拟弯曲根管的成形能力。方法: 40个单弯树脂模拟根管随机分成为4组,每组10个,采用4种机用镍钛器械(ProTaper、HyFlex EDM、WaveOne Gold和Reciproc Blue)进行根管预备,分别记为A组、B组、C组和D组。比较4组预备时间,经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对预备前后根管图像进行分析,记录4组根管预备时间及根管弯曲度、弯曲半径的变化情况。以根尖为圆心,1~10 mm分别为半径,作同心圆弧线,检测点即重叠根管交点,记录不同检测点的根管内外侧壁树脂去除量与中心定位力。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根管预备时间显著长于B、C和D组(P<0.05),但4组根管弯曲度、弯曲半径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C组检测点至根尖孔距离5、6、8、9、10 mm的根管内侧壁树脂去除量显著低于A、B和D组(P<0.05),C组检测点至根尖孔距离5、6、7、9、10 mm的根管外侧壁树脂去除量显著低于A、B和D组(P<0.05),A组检测点至根尖孔距离1、2、3、4、6、7、8、9、10 mm的根尖偏移显著大于B、C和D组(P<0.05)。结论: 4种器械中,ProTaper根尖偏移最大,HyFlex EDM、WaveOne Gold和Reciproc Blue根管成形能力相对更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龄儿童龋相关口腔微生物特点分析
    黄骏, 韩轩, 马其钊, 邹静
    2024 (1):  59-63.  doi: 10.19439/j.sjos.2024.01.010
    摘要 ( 234 )   PDF(1397KB) ( 162 )  
    目的: 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索有龋儿童口腔微生物的结构特点。方法: 纳入30名全身健康的3~5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乳牙龋失补牙面指数分为无龋组(caries free, CF组,15名)和低龄儿童龋组(early childhood caries,ECC 组,15 名),采集2组儿童的唾液及牙菌斑样本,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高通量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样本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ECC组微生物多样性显著低于CF组。在门水平,放线菌门(Actinobateria)在ECC组唾液样本中丰度较高;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CF组菌斑样本中丰度较高。在属水平,劳特普罗菌属(Lautropia)在CF组唾液样本中丰度较高,心杆菌属(Cardiobacterium)、孪生球菌属(Gemella)和颗粒链球菌属(Granulicatella)在CF组菌斑样本中丰度较高;罗氏菌属(Rothia)在ECC组唾液样本中丰度较高,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在ECC组菌斑样本中丰度较高。结论: 无龋与有龋儿童唾液和菌斑微生物群落种类和组成存在显著差异;特定微生物与ECC的发生相关,对特定微生物的筛选,有助于对ECC进行早期预测及防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盘钻法上颌窦内提升牙种植术的10年临床效果回顾分析
    张凯悦, 韩泽禹, 姜帅, 徐昊, 李凡, 赵保东
    2024 (1):  64-70.  doi: 10.19439/j.sjos.2024.01.011
    摘要 ( 331 )   PDF(1101KB) ( 144 )  
    目的: 分析盘钻法上颌窦内提升牙种植术术后10年种植体周围骨改建情况,并探讨不同因素对种植体存留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种植科2008年1月—2011年12月间,应用盘钻法行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牙种植术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应用全景片和CBCT测量不同时期种植体周围的骨量变化,利用SPSS 26.0软件包中的Kaplan-Meier 法和 Log-rank 检验法分析不同因素对种植体存留率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98例患者,合计128颗种植体。随访0~168个月,随访过程中,7颗种植体失败,其余均形成良好的骨结合并行使功能,10年累积存留率达94.53%。获得完整影像学数据的75个种植位点中,术后10年种植体尖端成骨高度(0.29±0.15) mm,窦内成骨高度为(2.74±0.66) mm。Kaplan-Meier 法和 Log-rank 检验法分析表明,初始骨高度、提升骨高度、黏膜穿孔、种植体长度、植入扭力、吸烟、糖尿病、牙周炎等8个因素对种植体存留率有显著影响。结论: 盘钻法上颌窦内提升牙种植术是解决上颌后牙区垂直骨缺损的一种可靠、稳定的骨增量手术,10年累计存留率不低于94%。初始骨高度、提升骨高度、黏膜穿孔、种植体长度、植入扭力、吸烟、糖尿病、牙周炎等是影响种植体长期存留率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TF-S对冠部完全或部分骨埋伏下颌阻生智牙拔除的效果评价
    康铖, 朱挺, 罗善峰, 娄伊伊
    2024 (1):  71-75.  doi: 10.19439/j.sjos.2024.01.012
    摘要 ( 152 )   PDF(540KB) ( 136 )  
    目的: 观察冠部完全或部分骨埋伏下颌阻生智牙拔除中经改良三角形皮瓣二期缝合(modified triangular flap-secondary healing,MTF-S)治疗的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绍兴市口腔医院拔除下颌阻生智牙的患者207例,其中,A组86例为冠部完全骨埋伏,B组121例为冠部分骨埋伏。患者均为双侧阻生,先选择拔除其中一侧智牙并采用三角皮瓣一期缝合(triangular flap-primary healing,TF-P),2周后再拔除另一侧智牙,采用MTF-S缝合,将A、B 2组两侧阻生智牙依据缝合方法再各分为2个亚组,其中,A1、B1组采用TF-P,A2、B2组采用MTF-S。记录4组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断根率、拔牙窝完整性;比较4组术后并发症,包括疼痛、肿胀和开口受限等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1、A2、B1、B2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7.69±3.28)、(18.22±3.06)、(12.37±3.72)和(12.64±4.13) min,A1、A2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B1、B2组(P<0.05);术后7天,A1、A2、B1、B2组VAS评分分别为(1.17±0.34)、(0.93±0.29)、(0.48±0.15)和(0.76±0.21)分,B1、B2组VAS评分显著低于A1、A2组,且A2组低于A1组,B2组显著高于B1组(P<0.05);术后1、3、7天,B1组肿胀度显著小于A1组,A2、B2组肿胀度显著小于B1组(P<0.05);A2、B2组开口受限度显著小于A1、B1组,且B2组开口受限度显著小于A2组(P<0.05)。结论: 与冠部分骨埋伏阻生智牙相比,冠部完全骨埋伏阻生智牙拔除术需要更长手术时间,对于冠部完全骨埋伏,MTF-S有利于减轻术后疼痛、肿胀度和开口受限度;而对于冠部分骨埋伏,MTF-S有利于减轻术后肿胀和开口受限,但在减轻患者疼痛方面效果不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畸联合骨水平种植体修复在牙列缺损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宫汝娟, 何磊
    2024 (1):  76-79.  doi: 10.19439/j.sjos.2024.01.013
    摘要 ( 206 )   PDF(458KB) ( 121 )  
    目的: 评价正畸联合骨水平种植体修复在牙列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因牙列缺损就诊的88例下颌后牙区单牙种植患者的资料,其中,骨水平种植体修复44例(对照组),正畸联合骨水平种植体修复44例(试验组)。比较2组种植体植入成功率、种植体牙周健康情况、咀嚼功能、种植体稳定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植入3个月、6个月的成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植入12个月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植入12个月的龈沟出血指数(gingival sulci bleeding index,SB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植入12个月的骨吸收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最大力咬合时咬肌、颞肌肌电活动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治疗后最大力咬合时咬肌、颞肌肌电活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6个月、12个月时的种植体稳定系数显著高于3个月(P<0.05),2组12个月时的种植体稳定系数显著高于6个月(P<0.05),试验组6个月、12个月时的种植体稳定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总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正畸联合骨水平种植体修复牙列缺损可提高种植成功率及咀嚼效能,改善种植体牙周健康情况,提升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镜辅助下无切口不翻瓣再生技术治疗牙槽骨角型吸收的效果评价
    史佳虹, 李静雯, 蒋立姗, 雷浪, 李厚轩
    2024 (1):  80-84.  doi: 10.19439/j.sjos.2024.01.014
    摘要 ( 223 )   PDF(888KB) ( 149 )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下无切口不翻瓣再生技术(non-incisional technique,NIT)治疗牙槽骨角型吸收的效果。方法: 选择13例重度牙周炎患者的13颗患牙,均存在邻面牙槽骨角型吸收, 在经过牙周基础治疗后6周接受NIT治疗。NIT治疗过程为在内镜下完成清创后填入骨再生材料,记录NIT治疗前及术后2年术区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临床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CAL)、牙龈退缩(gingival recession,GR)及影像学指标变化。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IT术后2年随访结果与术前相比,CAL降低(3.65±2.10) mm(P<0.001), PD降低 (4.42±1.66) mm(P<0.001),GR为(0.38±0.87)mm (P=0.25),影像学骨下袋深度降低显著(P<0.001)。结论: 对于牙槽骨角型吸收位点,NIT治疗可以在不翻瓣情况下获得良好的牙周再生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GE2、COX-2表达与牙槽骨成骨活性、内氧水平的关系
    苏娟娟, 陈洪婷, 王旭, 靳强, 王琳
    2024 (1):  85-89.  doi: 10.19439/j.sjos.2024.01.015
    摘要 ( 161 )   PDF(736KB) ( 117 )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 E2(prostaglandin E2,PGE2)、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与牙槽骨成骨活性、内氧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56例慢性牙周炎且牙槽骨感染的患者为试验(牙周炎)组,同一时段53例健康牙槽骨为对照组。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成骨细胞培养,采用改良Kaplow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鉴定细胞,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COX-2、PGE2、破骨细胞抑制因子(osteoclastogenesis inhibitory factor,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 b ligand,RANKL)等的表达,比较2组患者PGE2、COX-2、OPG、内氧水平、ALP和RANKL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采用SPSS 2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牙周炎组的PGE2、COX-2、RANKL显著高于对照组,而OPG、内氧水平、AL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GE2、COX2呈高度正相关,与OPG、内氧水平和ALP呈高度负相关,但与RANKL呈高度正相关(P<0.05)。结论: PGE2、COX-2表达与ALP、内氧水平呈高度负相关,可考虑通过增加内氧水平,加大氧分压,并通过药物调节ALP水平,改变牙周炎或其他类似疾病的炎症状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48例Locator种植覆盖全口义齿5年临床修复效果评价
    周团锋, 杨雪, 张华, 张智勇, 陈全
    2024 (1):  90-96.  doi: 10.19439/j.sjos.2024.01.016
    摘要 ( 204 )   PDF(998KB) ( 133 )  
    目的: 观察Locator 按扣式种植覆盖全口义齿的长期临床修复效果。方法: 选择2016—2017年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门诊部采用Locator按扣式种植覆盖全口义齿修复的无牙颌患者48例,其中双颌全口义齿修复21例,单颌27例,共植入种植体230颗。观察种植体的留存率、种植体周黏膜探诊出血(BOP)、种植体周牙槽骨垂直吸收高度变化、义齿基托折裂和人工牙脱落折断等并发症,以及义齿固位力变化等。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5年观察期间,5颗种植体脱落,1颗前牙区窄颈种植体颈部折断,12颗失访,种植体存留率为97.25%。种植修复后1年,48颗种植体周黏膜探诊出血(BOP+)(21.4%),平均出血指数(BI)为0.21±0.42,前牙区高于后牙区。种植体周牙槽骨垂直吸收高度为(0.21±0.35) mm,义齿基托折断2例。修复后5年,163颗种植体周黏膜探诊出血(BOP+)(76.89%),BI为1.00±0.70,种植体周牙槽骨垂直吸收高度为(0.58±0.85) mm;种植体周黏膜探诊出血指数与牙槽骨垂直吸收高度在男女之间、前牙区与后牙区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年观察期和5年观察期间,种植体周黏膜平均出血指数、种植体周牙槽骨垂直吸收高度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义齿折裂17例,折裂率为26.15%,人工牙脱落折断率为16.92%,多发于前牙中线区及Locator基台附着体安放位置,因固位力下降首次更换Locator基台固位垫圈平均(34.2±10.3)个月。结论: Locator按扣式种植覆盖全口义齿有良好的临床修复效果。并发症多见于种植体周黏膜探诊出血和垂直向骨吸收,随着戴用时间延长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其次是义齿基托折裂及人工牙脱落与折断,种植体脱落及折断。提示义齿制作时应加强金属支架在Locator基台位置和前牙中线区的强度,前牙区尽量避免使用窄径种植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拔除下颌近中水平完全埋伏阻生牙保留颊侧骨板的效果探讨
    徐震, 贾国栋, 汪轶
    2024 (1):  97-100.  doi: 10.19439/j.sjos.2024.01.017
    摘要 ( 171 )   PDF(566KB) ( 121 )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拔除下颌近中水平完全埋伏阻生牙时保留颊侧骨板的效果。方法: 选取近中低位水平埋伏阻生牙86颗,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以球钻开窗,暴露牙冠远中面,保留颊侧骨板,使用仰角手机配合加长车针行多次T形截冠,去除牙冠,微创拔除。对照组采用球钻去除远中及颊侧骨板,暴露远中及颊部牙冠,T形截冠,其余操作均一致。观察2组患者术后肿胀程度、开口受限程度以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抗溶血链球水平;1个月后检查邻近第二磨牙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及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水平。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术后肿胀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开口受限与疼痛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抗溶血链球菌水平2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个月,对照组PD和CAL均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2组BI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保留颊侧骨板微创拔除下颌近中水平完全埋伏阻生牙患者术后反应更轻,创口愈合更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龄前儿童家长对口腔不良习惯的认知调查
    康莹, 丁琴, 汪隼
    2024 (1):  101-105.  doi: 10.19439/j.sjos.2024.01.018
    摘要 ( 233 )   PDF(620KB) ( 170 )  
    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学龄前儿童口腔不良习惯的认知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科普宣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47名初诊患儿家长进行基本信息和口腔不良习惯相关问题调查,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计数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影响儿童家长对口腔不良习惯认知情况的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在247名学龄前儿童家长中,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就诊的原因中,因口腔不良习惯就诊占17.4%,口腔不良习惯发生率为44%。家长对口腔不良习惯的认知不高,不到一半的家长(46.6%)知晓口腔不良习惯,其中82.6%的家长认为不良习惯影响孩子牙、颌、面发育以及心理健康,影响面形(62.1%)、牙列整齐(34.7%)、咀嚼功能(48.4%)、心理健康(21.1%)。78.3%的家长认为口腔不良习惯需要纠正,69.6%认为需要去医院治疗,30.4%认为只要孩子停止放弃口腔不良习惯就可以;61.7%的家长发现孩子有不良习惯会及时就医。家长获取口腔不良习惯相关知识的途径,医院宣教占61.5%。不同特征的家长对口腔不良习惯认知有所不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长学历是影响家长对口腔不良习惯认知情况的危险因素(P=0.009)。结论: 家长对儿童口腔不良习惯的认知不高,家长学历是影响家长对口腔不良习惯认知情况的危险因素,需要提升家长对口腔习惯的认知,加强口腔不良习惯的卫生健康教育,尤其对特殊体征家长进行口腔健康宣教,提高对口腔保健的重视程度,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和及时治疗,以预防错畸形的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颌骨缺损患者对咬合功能锻炼需求的质性研究
    赵燕, 张颖, 陈茜, 侯黎莉
    2024 (1):  106-112.  doi: 10.19439/j.sjos.2024.01.019
    摘要 ( 177 )   PDF(957KB) ( 127 )  
    目的: 了解口腔肿瘤术后下颌骨缺损患者咬合功能锻炼的现状与需求。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对27例口腔肿瘤术后下颌骨缺损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借鉴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体系,运用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进行自下而上的编码分析。结果: 下颌骨缺损患者咬合功能锻炼的现状与需求可归纳为5个主题,即下颌骨缺损对患者的影响、咬合功能锻炼相关知识缺乏、对咬合功能锻炼内容的需求(期待专业化健康指导)、对咬合功能锻炼宣教方式的需求(期待多元化宣教方式及各种阻碍因素导致患者依从性降低)。结论: 建立统一规范的咬合功能锻炼方案,临床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各种阻碍因素,调节患者心理状态,最大限度提高患者咬合功能锻炼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