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2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9-04-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目录
    2019 (2):  0-5. 
    摘要 ( 62 )   PDF(405KB) ( 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变形链球菌luxS基因突变对口腔混合细菌生物膜的影响
    何智妍, 周薇, 黄正蔚, 梁景平, 姜葳
    2019 (2):  113-117.  doi: 10.19439/j.sjos.2019.02.001
    摘要 ( 331 )   PDF(4150KB) ( 63 )  
    目的 研究致龋菌变形链球菌luxS基因在口腔细菌混合培养形成牙菌斑生物膜中的作用。方法 将变形链球菌野生株(UA159)及其2种luxS基因突变株(luxS基因高表达株和luxS基因缺陷株)分别与口腔细菌嗜酸乳杆菌(ATCC4356)按照1∶1比例接种于牛心脑浸液培养基,体外混合培养不同时间,包括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的初期(4 h)、中期(14 h)、晚期(24 h),通过MTT法检测混合菌在生物膜形成的量。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混合细菌24 h形成的生物膜结构,实时定量PCR检测变形链球菌相关基因(ftf, smu630, brpA, gbpB, gtfB, vicR, comDErelA)的表达。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变形链球菌野生株及其2种luxS基因突变株与嗜酸乳杆菌混合培养14 h后,生物膜的量分别为0.481±0.024、0.591±0.023和0.279±0.019;24 h后,混合细菌形成生物膜的量趋势与该时间点一致,变形链球菌高表达株高于野生株,而缺陷株明显降低;但4 h后形成的生物膜组间无显著差异。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表明,高表达株和野生株的集聚程度更高,形成生物膜的结构更加紧密;而缺陷株生物膜菌间结构比较稀疏。以变形链球菌野生株和嗜酸乳杆菌混合形成的生物膜中相关基因的表达为标准,高表达株相关基因的表达均增加,缺陷株表达均降低,且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变形链球菌luxS基因影响与具核梭杆菌混合培养形成的牙菌斑生物膜,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生物膜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AD/CAM纯钛烤瓷冠的抗疲劳性与抗折性分析
    连颂峰, 林敬凯, 蔡坤灿, 张晏祥
    2019 (2):  118-122.  doi: 10.19439/j.sjos.2019.02.002
    摘要 ( 387 )   PDF(3631KB) ( 63 )  
    目的 比较CAD/CAM纯钛烤瓷冠及镍铬烤瓷冠的抗疲劳性与抗折性。方法 制作前磨牙形态镍铬合金烤瓷冠(Ni组)、CAD/CAM纯钛烤瓷冠(Ti组)各12个。为缩小2组试件之间的尺寸差异,制作过程中对试件进行扫描、图像测量及反馈调整。将所有烤瓷冠粘结于统一切削制作的纯钛代型上,经过5000次冷热循环(5~55℃)和75000次50 N的往复加载后,再接受静态加载至崩瓷,获得崩瓷时的载荷力值(F)。折裂面置于体式显微镜下,观察折裂范围及破坏形式。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试件崩瓷时的载荷力值分别为Ni组(1645±356)N、Ti组(1555±331)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5)。折裂主要发生在冠的舌1/3。Ti组有3个试件为界面破坏,其余为混合破坏;而Ni组均为混合破坏。结论 CAD/CAM纯钛烤瓷冠具有与镍铬合金烤瓷冠相近的抗疲劳性及抗折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含锶交联藻酸钠凝胶对前成骨细胞黏附和增殖的影响
    张漫, 李昊, 徐婷, 刘杰, 谈飞
    2019 (2):  123-127.  doi: 10.19439/j.sjos.2019.02.003
    摘要 ( 218 )   PDF(4428KB) ( 58 )  
    目的 利用SrCl2作为交联剂,合成含锶交联新型藻酸凝胶,检测含锶藻酸凝胶的理化性质,并观察细胞于凝胶中的黏附、增殖情况。方法 按钙离子和锶离子比例,分别制备5组终浓度为4 g/L的电解液,分别与藻酸钠溶液交联。检测各组凝胶的压缩模量、溶胀率及锶离子析出浓度。将种子细胞MC3T3-E1接种于凝胶表面后,观察并行 FDA/PI 细胞染色。采用GraphPad Prism 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藻酸盐凝胶在双蒸水及PBS中,溶胀率随Sr2+浓度增高而增大;压缩模量检测发现,C组凝胶强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ICP显示,各组溶液的锶离子浓度逐渐降低。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凝胶孔隙随Sr2+浓度增加而增大。显微镜及FDA/PI染色均发现,种子细胞在C组凝胶表面的增殖明显改善。结论 当钙离子和锶离子等比例混合时,藻酸盐凝胶的细胞黏附和增殖性能明显改善,可作为一种新型可注射骨组织工程支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藜芦醇对牙髓卟啉单胞菌脂多糖诱导成骨细胞产生MIP-2的影响
    于雅琼, 李晓琳, 仇丽鸿, 曲柳, 杨谛, 王慧君
    2019 (2):  128-132.  doi: 10.19439/j.sjos.2019.02.004
    摘要 ( 222 )   PDF(3849KB) ( 53 )  
    目的 研究牙髓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endodontalis,P.e)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影响成骨细胞产生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2,MIP-2)mRNA和蛋白分泌的作用,以及白藜芦醇对P.e-LPS诱导分泌MIP-2产生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不同剂量的P.e-LPS (0~50 mg/L)作用于MC3T3-El细胞,并以20 mg/L P.e-LPS作用MC3T3-El细胞不同时间(0~48 h),采用实时反转录PCR(real-time 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MI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ELISA方法检测白藜芦醇对20 mg/L P.e-LPS 刺激MC3T3-El细胞24 h后MIP-2 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 t检验。结果 当不同剂量P.e-LPS (0~50 mg/L) 刺激MC3T3-El细胞时,MIP-2 mRNA 的表达和蛋白的分泌随剂量的提高而升高;其中,蛋白表达从(41.86±2.49)ng/L升高到(3126.74±158.30)ng/L,差异显著(P<0.05)。在观察时间内(0~48 h),20 mg/L P.e-LPS刺激MC3T3-El细胞后,MIP-2 mRNA 的表达和蛋白的分泌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48 h时蛋白表达量最高,为(2102.55±123.27)ng/L(P<0.01)。10 mol/L 白藜芦醇预处理细胞1 h,可抑制P.e-LPS诱导的MIP-2 蛋白的表达,蛋白水平从(1805.33±67.54)ng/L降低到(813.82±47.21)ng/L,差异显著(P<0.01)。结论 P.e-LPS 可诱导成骨细胞表达和分泌MIP-2,白藜芦醇对P.e-LPS诱导的MIP-2蛋白分泌发挥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种手工调拌方式对藻酸盐印模精确性的影响
    周莉辉, 王迪, 黄海英, 张永芳
    2019 (2):  133-135.  doi: 10.19439/j.sjos.2019.02.005
    摘要 ( 1690 )   PDF(2286KB) ( 47 )  
    目的 对比顺时针调拌法与顺时针联合八字形调拌法对藻酸盐印模精确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4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口腔科固定单冠烤瓷牙修复病例40例,由2名护士与同一名医生对40例单冠烤瓷牙修复患者分别用2种调拌方式取制2套模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顺时针手工调拌方法制取模型,实验组使用顺时针联合八字形手工调拌方法制取模型。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Mann-Whitney秩和检验。结果 由同一名高年资技师使用放大镜对制备的印模进行观察,记录肩台印迹、龈沟翼及气泡产生情况,综合评价印模质量。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34,P<0.001)。其中,顺时针联合八字形调拌法印模质量Ⅰ级优秀比例(77.5%)显著高于顺时针调拌法(10%),Ⅳ级不合格比例(2.5%)显著低于顺时针调拌法(27.5%)。结论 使用顺时针联合八字形调拌法的印模质量显著高于顺时针调拌法,提高了取模的成功率,减少了重复印模给患者带来的不适。该技术的推广,有利于促进护理隐性知识的传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5种不同去牙面正畸残余粘接剂方法比较
    钮晔, 安贝尔, 敬怡, 张泽宇, 肖立伟
    2019 (2):  136-140.  doi: 10.19439/j.sjos.2019.02.006
    摘要 ( 703 )   PDF(3975KB) ( 53 )  
    目的 通过比较5种方法去除牙面残余正畸粘接剂对牙面的影响及操作所用时间,为筛选最佳去牙面粘接树脂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选用正畸治疗需要拔除的健康前磨牙40颗,按不同的去牙面粘接剂方法随机分为5组,每组8颗。在常规粘接托接槽并去粘接后,分别用碳化钨钻(A组)、碳化钨钻+矽粒子(B组)、金刚砂钻(C组)、金刚砂钻+矽粒子(D组)、矽粒子(E组)做牙面处理,记录各组操作时间(T),并在扫描电镜(SEM)下观察、照相,记录釉质损伤指数(enamel damage index)。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操作时间T及EDI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非参数秩变换分析。结果 各组EDI排序为C组>D组>A组>B组>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操作时间排序为E组>D组>B组>A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高速碳化钨钻加矽粒子去除残余粘接剂对釉质损伤较小且操作时间合理,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恒牙列安氏Ⅰ、Ⅱ1、Ⅱ2、Ⅲ类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的锥形束CT比较
    宋政律, 钱丽雯, 程鸣佳, 钱玉芬
    2019 (2):  141-147.  doi: 10.19439/j.sjos.2019.02.007
    摘要 ( 415 )   PDF(5017KB) ( 84 )  
    目的 研究不同性别和安氏Ⅰ、 Ⅱ1、Ⅱ2、Ⅲ类之间颞下颌关节及其周围相关骨性结构的差异。方法 对123例不同安氏分类错畸形患者拍摄锥形束CT(CBCT),使用Mimics19.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在矢状面上对颞下颌关节的前间隙、上间隙、后间隙、关节窝宽度、关节窝深度、髁突高度、髁突水平角、髁突半径、髁突前后径以及髁突长轴径进行测量分析,对髁突在关节窝的位置采用Pullinger法进行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安氏Ⅰ类、Ⅱ1类、Ⅱ2类及Ⅲ类患者中,男性双侧髁突相关骨性结构均显著大于女性,Ⅱ1 类患者髁突长轴径、前后径相对其他类型较小,Ⅲ类骨性患者的关节窝具有宽和浅的特征。安氏Ⅰ类、Ⅱ1类及Ⅲ类患者髁突在关节窝的位置主要为前位或居中,而Ⅱ2类主要为居中或后移位。不同安氏分类法的左右侧髁突相关结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不同安氏分类法中,错畸形患者的颞下颌关节在髁突形态与结构、关节间隙、关节窝形态及髁突位置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学区单颗牙即刻种植和延期种植的短期红色美学和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临床效果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谢艳婷, 江鹭鹭, 何晶, 邓春富, 赵宝红
    2019 (2):  148-153.  doi: 10.19439/j.sjos.2019.02.008
    摘要 ( 264 )   PDF(4864KB) ( 61 )  
    目的 比较美学区单颗牙即刻种植和延期种植的短期红色美学和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5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行美学区单颗牙种植的患者共114例,分为即刻种植组和延期种植组。上部结构修复完成后随访1年,测量修复完成当天和1年后的红色美学评分(pink esthetic score,PES),修复完成1年后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上部结构修复完成1年后114颗种植体均稳固,即刻种植组在修复完成1年后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为(0.36±0.39) mm,显著小于延期种植组(0.79±0.67mm)(P<0.001);2组在修复完成当天和1年后的PES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修复对2组修复完成当天和1年后的PES得分,以及修复完成1年后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不翻瓣术修复完成当天和1年后的PES得分分别为9.58±1.67和11.58±1.57,修复完成1年后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为(0.25±0.22) mm;而翻瓣术修复完成当天和1年后的PES得分分别为7.11±1.45和9.96±1.56,修复完成1年后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为(0.43±0.47)mm,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A和DAE表面处理方法对PES和边缘骨吸收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植骨手术对修复完成当天和1年后的PES均有不利影响(P<0.05)。结论 美学区即刻种植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速度小于延期种植,有利于延长种植体寿命。不翻瓣术提高了修复后的美观度,在选择合适病例的前提下,不翻瓣即刻种植能够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D打印技术在单侧粉碎性颧骨颧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李立峰, 屠军波, 侯成群, 虎小毅
    2019 (2):  154-157.  doi: 10.19439/j.sjos.2019.02.009
    摘要 ( 390 )   PDF(2822KB) ( 49 )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粉碎性颧骨颧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4月期间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单侧粉碎性颧骨颧弓骨折21例。术前行薄层CT扫描,并将CT数据导入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一步在计算机中将健侧颧骨颧弓镜像至患侧,最终打印出“复位”理想的患侧颧骨颧弓形态模型。在此模型上,进行内固定钛板预成型。术中利用预成型的内固定钛板引导骨段复位并最终完成内固定。术后行CT复查,三维测量颧骨颧弓位置并与术前设计位置进行比较,评估手术效果。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术后关键标志点间距同术前设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3D打印技术有助于术前设计和植入物精确塑形,能有效提高单侧粉碎性颧骨颧弓骨折复位的精确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性Ⅲ类错正颌手术前、后面部软、硬组织变化比率的三维研究
    吴雨桐, 孙健, 李亚莉, 陈立强, 陈晨, 邓楠, 李莉, 王志浩
    2019 (2):  158-164.  doi: 10.19439/j.sjos.2019.02.010
    摘要 ( 443 )   PDF(5058KB) ( 48 )  
    目的 研究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面部软、硬组织三维方向上变化的相关性,以及手术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比率,以期更好地对术后软组织外貌进行预测。方法 对20例骨性Ⅲ类错畸形成人患者分别于术前2周及术后3个月进行颅面CT扫描和三维重建及面部软组织3D摄影成像,将采集的数据导入Dolphin软件,转换为三维面像数字化模型,建立三维测量坐标系(轴面、矢状面及冠状面),筛选19个软、硬组织标记点并进行测量、对比和配对,共12对。读取标记点的三维坐标(X、Y、Z),进行手术前、后的定点对比测量,采用 SPSS 22.0 软件包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对软、硬组织标志点在X轴即左右方向仅Pn/A、Gn'/Gn及Me'/Me存在相关性,在Y轴即上下方向仅Gn'/Gn存在相关性,在Z轴上所有软、硬组织配对点均存在相关性。除UL'/UI及UL/SPr外,均为高度相关。手术前、后,下颌的软、硬组织测量标志点的变化比率大于上颌。结论 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双颌手术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主要集中于Z轴即前后向的变化,各软、硬组织配对标志点间呈线性相关关系,且下颌软、硬组织位移比率大于上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周膜龈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及术后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王维倩, 黄月华
    2019 (2):  165-170.  doi: 10.19439/j.sjos.2019.02.011
    摘要 ( 774 )   PDF(3815KB) ( 62 )  
    目的 了解牙周膜龈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程度及术后生活质量,为预防膜龈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及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随机选取26例牙周膜龈手术患者,包括游离龈移植术(free gingival graft,FGG)13例,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subepithelial connective tissue graft,CGT)13例。对纳入患者进行焦虑评价,包括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改良成人牙科焦虑量表(modified dental anxiety scale,MDAS);术后生活质量相关参数评价,包括疼痛评价(VAS视觉疼痛量表)、临床表现评价(肿胀、出血、恶心、口腔异味)、口腔功能评价(咀嚼、说话、睡眠、工作)。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术前SAS分值为(44.33±11.99)分,其中焦虑患者4例,占15.38%;术前MDSA分值为(9.85±2.41)分,其中牙科焦虑患者4例,占15.38%。术后1、3、5、7、10 d VAS值分别为中度疼痛(4.54±1.32)、轻度疼痛(3.31±1.31)、轻度疼痛(2.00±1.14)、无痛(0.70±0.72)、无痛(0.08±0.27)。其中,FGG术术后1、3、5 d VAS值显著大于CTG术(P<0.05)。膜龈手术后不适最常见的为肿胀、出血、影响咀嚼和讲话,肿胀、影响咀嚼和讲话持续至术后7 d,出血现象持续至术后5 d。其中,FGG术术后不适显著高于CTG术。结论 膜龈手术术前焦虑患者约为15.38%。术后主要临床不适症状为术后1~7 d内中度至轻度疼痛、肿胀、出血、影响咀嚼和讲话。CTG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显著小于FGG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种胸锁乳突肌瓣与游离皮瓣修复口腔癌缺损的效果比较
    杨小琛, 高策, 徐豪越, 冯元勇, 宋凯, 尚伟
    2019 (2):  171-174.  doi: 10.19439/j.sjos.2019.02.012
    摘要 ( 388 )   PDF(3137KB) ( 60 )  
    目的 通过比较胸锁乳突肌瓣与常用游离皮瓣用于不同年龄、原发灶大小及部位、颈部淋巴转移及全身情况的口腔癌患者的信息,为胸锁乳突肌瓣临床适应证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9月—2018年3月由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同一术者手术的口腔癌患者58例,其中鳞状细胞癌53例,腺样囊性癌4例,下颌骨肉瘤1例。应用胸锁乳突肌瓣28例、游离皮瓣30例对口腔癌缺损进行同期修复。采用SPSS 22.0软件包分析2种皮瓣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信息及术后功能状况。结果 与游离皮瓣相比,应用胸锁乳突肌瓣的患者原发灶面积多属T1~T2期,部位集中于舌、下牙龈、口底、舌根或口咽,平均年龄较大,术前合并全身疾病较多,手术费用低,手术时间短,术后住院天数少,气管切开率低(P<0.05)。术后随访提示,2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相仿(P>0.05)。结论 口腔癌患者手术缺损选用胸锁乳突肌瓣或游离皮瓣修复,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原发灶大小及部位、颈部淋巴转移及全身情况等多种因素。对于高龄、原发灶较小、合并全身疾病较多的患者,建议多采用胸锁乳突肌瓣修复缺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良根向复位瓣技术在上颌后牙区种植二期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陈润, 邱冰妍, 程辉
    2019 (2):  175-178.  doi: 10.19439/j.sjos.2019.02.013
    摘要 ( 456 )   PDF(3037KB) ( 48 )  
    目的 探讨上颌后牙区种植体颊侧角化龈重建方法,评估其临床疗效及对种植体牙周状况的影响。方法 筛选种植二期手术且伴有角化龈不足的患者11例,共11个上颌后牙区种植位点,应用改良根向复位瓣技术在种植二期手术同期为患者进行角化龈重建。于二期手术后6周进行冠修复,并于冠修复3个月后复诊。分别记录术前、冠修复时和冠修复完成3个月后的角化龈宽度。拍摄根尖片,测量牙周探诊深度(PD)和探诊出血位点百分比(BOP)。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冠修复完成时,角化龈宽度为(3.30±0.36) mm,术前为(1.44± 0.34)mm,平均增加1.86 mm(P<0.01)。重建的角化龈宽度在冠修复3个月后仍然保持稳定,平均(3.34±0.33) mm(P=0.58),无明显炎症与骨吸收。PD为(2.83±1.20) mm,BOP比为18.2%。结论 在种植二期手术同期,采用改良根向复位瓣技术能有效重建上颌后牙区种植体颊侧附着龈,短期内可以保证良好、稳定的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前磨牙正锁对下颌骨矢状向位置的影响
    李佳, 卢淑娟, 李乐, 史娅婕, 陆平, 田玉楼
    2019 (2):  179-183.  doi: 10.19439/j.sjos.2019.02.014
    摘要 ( 329 )   PDF(3498KB) ( 50 )  
    目的 研究前磨牙正锁对青少年下颌骨矢状向位置的影响,为正确诊断和掌握正畸治疗时机及制定合理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04—2017年间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的前磨牙正锁青少年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4例、女46例,单侧前磨牙正锁70例、双侧前磨牙正锁30例。选用其正畸治疗前的X线头颅侧位片,利用Winceph 9.0软件测量16项上、下颌骨矢状向相关硬组织指标,采用SPSS 21.0软件包将所得测量数据与正常标准值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区分单侧前磨牙正锁与双侧前磨牙正锁,与正常值相比,Beta角、SNB、SND、ANB、AB平面角、APDI、颌凸角、面角、Wits值、S-Co、Co-Po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正常值,单侧前磨牙正锁组Go-Pog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少年前磨牙正锁患者,矢状向上颌骨位置正常,下颌骨位置后退,有形成骨性Ⅱ类面型的趋势。前磨牙正锁影响下颌骨发育,导致下颌体、下颌骨长度偏小。提示正畸诊治过程中,应提高对青少年前磨牙正锁的关注,及早进行正畸治疗,预防对下颌骨发育及矢状骨面型造成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r,Cr:YSGG水激光用于根管治疗约诊间疼痛的疗效观察
    周磊, 王佳, 臧艳君
    2019 (2):  184-186.  doi: 10.19439/j.sjos.2019.02.015
    摘要 ( 621 )   PDF(2448KB) ( 50 )  
    目的 探讨水激光在根管治疗中对于缓解根管治疗约诊间疼痛(endodontic interappointment pain,EIAP)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接诊的慢性牙髓炎与根尖周炎患者27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36例。常规根管预备后,A 组患牙在水激光处理后,封入氢氧化钙糊剂;B组封入氢氧化钙糊剂,2组均用caviton暂封窝洞,观察及比较2组患牙在术后不同时间下EIAP的发生及转归情况。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即刻及术后1周,2组间EIAP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2、3 d,A组EIAP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水激光可有效减少根管治疗约诊间疼痛的发生率,且可有效缩短患者疼痛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颌窦侧壁开窗植骨种植术的护理配合
    陈瑛, 朱操云, 夏烨
    2019 (2):  187-190.  doi: 10.19439/j.sjos.2019.02.016
    摘要 ( 346 )   PDF(2904KB) ( 55 )  
    目的 总结上颌窦侧壁开窗提升术围术期内开展整体优质护理的经验与体会。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口腔第一门诊行上颌窦底侧壁开窗提升术的患者26例,通过分析上颌窦侧壁开窗提升术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等围术期护理配合联合心理护理,总结整体护理的经验体会。结果 2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有效的骨增量效果,无并发症发生。上颌窦侧壁开窗提升术围术期间有针对性护理配合和心理护理,是必要和有效的。结论 充分周全的术前准备、到位的心理护理,术中精准的护理配合以及术后精心护理随访,对上颌窦侧壁开窗提升术的成功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总结
    牙中牙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张艳, 宋文斌, 付双, 李会旭, 万春燕
    2019 (2):  191-195.  doi: 10.19439/j.sjos.2019.02.017
    摘要 ( 532 )   PDF(3967KB) ( 54 )  
    目的 探讨牙中牙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针对3种不同类型、不同病变程度的牙中牙病例,分别采取预防性树脂充填术、根管治疗术、根尖屏障术和根尖诱导成形术进行治疗。术后定期随访,通过一般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评价其疗效。结果 3种不同类型,不同病变程度的牙中牙病例,通过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均得到有效治疗。术后随访,预后良好。结论 牙中牙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临床医师应加强对牙中牙的认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根据牙中牙的不同类型、不同病变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尽可能保留患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先天性缺牙患儿可摘义齿修复61例总结
    郭天文, 邢鹤琳, 王菁, 王宝成
    2019 (2):  196-200.  doi: 10.19439/j.sjos.2019.02.018
    摘要 ( 347 )   PDF(3246KB) ( 64 )  
    目的 探讨先天性缺牙患儿可摘义齿修复的方法及特点。方法 对1998—2018年间61例3~12岁先天性缺牙患儿镶配可摘义齿,其中男59例,女2例。根据患儿特点及口内萌出牙的情况,设计可摘义齿。用传统制作方法完成全口义齿21例42件,单颌全口义齿、对颌可摘局部义齿20例40件,上、下颌均为可摘局部义齿20例40件,共计122件。结果 患儿戴用可摘义齿修复后,咀嚼、发音等功能和外貌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虽然先天性缺牙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均可早期镶配可摘义齿,解决患儿的进食困难,改善外貌及发音,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皮罗序列征患儿腭裂的改良手术治疗:12例临床分析
    陈晓阳, 葛婷, 傅豫川, 陈传俊
    2019 (2):  201-203.  doi: 10.19439/j.sjos.2019.02.019
    摘要 ( 390 )   PDF(2229KB) ( 47 )  
    目的 探讨治疗皮罗序列征患儿腭裂安全、有效的功能性外科方案。方法 选择12例重度皮罗序列征腭裂患儿,腭裂修复术前,为纠正重度缺氧,均实行下颌骨牵张成骨。采用软腭不后退腭帆提肌重建的改良手术进行腭裂修复。结果 12例患皮罗序列征的腭裂患儿,经软腭不后退提肌重建的改良手术后,随访10~12个月,均获得了腭咽闭合功能恢复又不造成呼吸困难的临床效果。结论 对皮罗序列征的腭裂患儿进行腭裂修复手术,有别于一般的腭裂修复手术,应防止腭瓣后徙引起的呼吸窘迫。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医学教育
    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教育环境的测量与分析
    何松霖, 王金华
    2019 (2):  204-206.  doi: 10.19439/j.sjos.2019.02.020
    摘要 ( 353 )   PDF(2081KB) ( 56 )  
    目的 调查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对教学环境的满意度。方法 采用英国Dundee大学开发的DREEM量表,对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60份,量表总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15,量表总得分为 (164.99±19.53)分。结论 DREEM量表在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中应用,具有较高的信度。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教育环境总体处于很好的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评价
    局部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联合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治疗慢性牙周炎疗效的meta分析
    刘秋月, 张奕, 李静, 向学熔
    2019 (2):  207-217.  doi: 10.19439/j.sjos.2019.02.021
    摘要 ( 285 )   PDF(7714KB) ( 68 )  
    目的 系统评价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scaling and root planing, SRP) 联合局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 Cochrane Library、Science Direct、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等数据库中局部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联合SRP对慢性牙周炎患者临床参数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检索时限从建库到2018年8月。由2名研究者按 Cochrane质量评分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质量较高的RCTs,包括439例患者。结果 显示,与实施单纯SRP组比较,局部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联合SRP组患者,随访3个月时的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减少[MD=0.77,95%CI(0.48-1.05),P<0.00001]、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获得[MD=0.74,95%CI(0.39-1.10),P<0.0001]、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I)降低[MD=0.30,95%CI(0.17-0.43),P<0.00001]、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odified sulcus bleeding index,mSBI)降低[MD=0.23,95%CI(0.15-0.32),P<0.00001],随访6个月时的PD减少[MD=1.15,95%CI(0.41-1.89),P=0.002]、CAL获得[MD=0.92,95%CI(0.43-1.40),P=0.0002],PI降低[MD=0.51,95%CI(0.07-0.95),P=0.02]、mSBI降低[MD=0.18,95%CI(0.07-0.29),P=0.002]更加显著(P<0.05)。结论 实施SRP的同时,局部联合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对减少PD和控制炎症有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颌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后骨性Ⅲ类伴上颌骨发育不足患者上气道变化的meta分析
    姜卫, 夏松, 月慧, 李晓智
    2019 (2):  218-224.  doi: 10.19439/j.sjos.2019.02.022
    摘要 ( 361 )   PDF(4987KB) ( 50 )  
    目的 系统评价上颌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后骨性Ⅲ类伴上颌骨发育不足患者上气道的变化情况。方法 计算机检索 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CBM、维普及万方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所有关于上颌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后骨性Ⅲ类伴上颌骨发育不足患者上气道变化方面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 2018年 3 月1日。由 2 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 最后纳入 12 篇文献,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上颌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后,鼻咽容积[MD=0.89 cm3,95%CI(0.36 cm3,1.42 cm3),P=0.001]显著大于治疗前,口咽容积[MD=0.44 cm3,95%CI(-0.01 cm3,0.89 cm3),P=0.05]、喉咽容积[MD=0.37 cm3,95%CI(-1.31 cm3,1.76 cm3),P=0.61]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气道上部变化PNS-ad1[MD=2.11 mm,95%CI(1.87 mm,3.94 mm),P<0.00001]、 PNS-ad2[MD=2.91mm,95%CI(1.87 mm,3.94 mm),P<0.00001]显著大于治疗前,上气道下部MPS[MD=0.47 mm,95%CI(-0.89 mm,1.87 mm),P=0.5]、IPS[MD=0.42 mm,95%CI(-0.90 mm,1.75 mm,P=0.53)]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上颌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可以增加安氏Ⅲ类伴上颌骨发育不足患者鼻咽部容积及矢状径,可通过扩大气道间隙,降低上颌骨发育不足患者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