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2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0-08-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目录
    2020 (4):  336-336. 
    摘要 ( 87 )   PDF(428KB) ( 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诱导型成骨细胞特异Stat3基因敲除小鼠的构建及验证
    龚心仪, 黄湘如, 周巳入, 杨屹羚, 徐弘远, 金安婷, 代庆刚, 江凌勇
    2020 (4):  337-342.  doi: 10.19439/j.sjos.2020.04.001
    摘要 ( 580 )   PDF(4420KB) ( 578 )  
    目的:运用Cre-Loxp基因敲除系统,构建诱导型条件性Stat3基因敲除小鼠并验证其敲除效率。方法:通过Stat3fl/fl与Col1 creERT2基因型的C57小鼠多代杂交,构建诱导型成骨细胞特异Stat3敲除小鼠Stat3Col1ERT2。取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加入4-羟基他莫西芬(4-OTH)后,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和免疫印迹技术在mRNA与蛋白水平分别体外验证Stat3敲除效果。于小鼠腹腔注射他莫昔芬,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小鼠上颌牙槽骨区域STAT3的表达,以体内验证敲除效果。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时定量PCR和免疫印迹结果显示,Stat3Col1ERT2小鼠BMSCs体外加药诱导敲除后,STAT3的mRNA水平显著下调(P<0.05)、蛋白表达降低(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Stat3Col1ERT2小鼠体内上颌牙槽骨区域成骨细胞的STAT3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诱导型成骨细胞特异Stat3基因敲除小鼠,使基因敲除可受观察者时空调控,为今后正畸牙移动、颌骨牵引成骨、颌骨骨折等牙槽骨改建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及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对牙周膜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邓佳佳, 潘杰, 於丽明, 张维华, 朱露莹, 韩欣欣, 刘月华
    2020 (4):  343-349.  doi: 10.19439/j.sjos.2020.04.002
    摘要 ( 235 )   PDF(5487KB) ( 214 )  
    目的:观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BB, PDGFBB)基因修饰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stem cells, hPDLSCs)的生物学特性,探讨PDGFBB对hPDLSCs细胞增殖、迁移及诱导成骨的影响。方法:分离并扩增hPDLSCs,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细胞表面标志和成骨诱导分化能力。通过慢病毒载体介导PDGFBB基因转染hPDLSCs,转染后,采用CCK-8及划痕实验检测其对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PDGFBB基因转染后hPDLSCs细胞内成骨相关基因和成血管相关基因VEGF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组织块培养及有限稀释法成功获得hPDLSCs。PDGFBB转染hPDLSCs后,细胞形态良好,与空病毒组和未转染组相比,转染组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显著上升,OPN、COL-1和VEGF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结论:慢病毒载体能在体外将PDGFBB基因转入hPDLSCs,获得持续、稳定表达。PDGFBB可促进hPDLSCs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上调成骨和成血管相关基因的表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趋化因子CCL21、E-selectins、Hsp90在实验性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王婷, 付静, 刘新强, 张倩
    2020 (4):  350-354.  doi: 10.19439/j.sjos.2020.04.003
    摘要 ( 289 )   PDF(3597KB) ( 191 )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CL21、E选择素(E-selectins)、热休克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在实验性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40只10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B、C组均建立牙周炎模型,其余10只为空白对照组。A、B、C组分别于牙周基础治疗后4、8、12周处死并取第一、二磨牙间牙周组织进行CCL21、E-selectins、Hsp90 mRNA 和蛋白表达检测。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C组牙周附着水平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牙周基础治疗后,牙周附着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牙周组织中CCL21、E-selectins、Hsp90 mRNA以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呈降低趋势(P<0.05)。结论:CCL21、E-selectins、Hsp90 mRNA在牙周炎组织中表达上调,随着牙周局部治疗,其表达水平逐渐降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种植体外形设计对上颌窦提升术后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的影响
    左书玉, 王璇, 吴海威, 张东升
    2020 (4):  355-358.  doi: 10.19439/j.sjos.2020.04.004
    摘要 ( 308 )   PDF(3173KB) ( 247 )  
    目的:比较不同种植体外形设计对上颌窦提升术后种植体周围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在D3型上颌骨简化模型上利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3种不同外形设计的种植体在植骨与不植骨条件下的应力分布情况。假设所有材料都是线弹性、连续材料,向种植体施加150 N的倾斜力,测量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最大等效力(equivalent von-Mises,EQV)。采用Ansys Workbench 14.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测量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应力集中区域均位于种植体颈部皮质骨区域。不同种植体外形设计对种植体周围皮质骨最大EQV值无显著影响,但锥形种植体较其他种植体的周围松质骨最大EQV值显著上升,上颌窦提升术后植骨可以降低各组种植体周围最大EQV值。结论:锥形种植体用于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时,可能引起种植体周围松质骨应力变大,增加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的风险。上颌窦提升后植骨,可降低种植体周围压力负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姜黄素对环孢素A诱导激活的大鼠牙龈成纤维细胞TGF-β1/Smad3通路的抑制作用
    王震, 孙扬, 陈佳露, 龚逸明
    2020 (4):  359-364.  doi: 10.19439/j.sjos.2020.04.005
    摘要 ( 227 )   PDF(4821KB) ( 252 )  
    目的:体外实验研究姜黄素(curcumin,Cur)对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作用大鼠牙龈成纤维细胞TGF-β1/Smad3通路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Cur抑制CsA所致药物性牙龈增生的发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CCK-8法观察0、5、10、20、30 μmol/L Cur对大鼠牙龈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20 μmol/L Cur+200 ng/mL CsA共同作用对大鼠牙龈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0 μmol/L Cur+200 ng/mL CsA共同作用下,牙龈成纤维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3、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I型胶原蛋白COL-I的mRNA表达变化;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TGF-β1、Smad3、p-Smad3、α-SMA和COL-I的蛋白表达变化。细胞划痕实验观察20 μmol/L Cur+200 ng/mL CsA 对牙龈成纤维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SPSS 23.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鼠牙龈成纤维细胞在20 μmol/L Cur+200 ng/mL CsA共同作用下,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降低;20 μmol/L Cur显著下调了牙龈成纤维细胞中TGF-β1、α-SMA 和COL-I的mRNA 表达,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提示,TGF-β1、p-Smad3、α-SMA 和COL-I的表达同样显著下调。结论:Cur可能通过抑制CsA激活的牙龈成纤维细胞TGF-β1/Smad3 信号通路,从而降低牙龈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平滑肌肌动蛋白和胶原分泌,改善牙龈增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P2X7受体mRNA的表达特点及作用研究
    李文静, 陈惠珍, 刘从娜, 张志勇
    2020 (4):  365-369.  doi: 10.19439/j.sjos.2020.04.006
    摘要 ( 235 )   PDF(3760KB) ( 187 )  
    目的:探讨P2X7受体在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将原代培养获得的人牙周膜干细胞分为对照组、三磷酸腺苷组、成骨诱导液组和三磷酸腺苷+成骨诱导液组,比较4组的成骨分化相关基因RUNX2、OCN基因表达和P2X7受体mRNA表达的差异,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骨后1周和2周,三磷酸腺苷+成骨诱导液组的RUNX2和OCN mRNA表达显著高于成骨诱导液组(P<0.05)。三磷酸腺苷+成骨诱导液组成骨后1周的RUNX2和OCN mRNA表达显著高于成骨后2周(P<0.05)。成骨后1周和2周,三磷酸腺苷组和三磷酸腺苷+成骨诱导液组的P2X7受体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成骨诱导液组(P<0.05);成骨后2周,三磷酸腺苷组的P2X7受体mRNA表达显著高于三磷酸腺苷+成骨诱导液组(P<0.05);三磷酸腺苷组成骨后1周的P2X7受体mRNA表达显著高于成骨后2周(P<0.05)。结论:P2X7 受体明显提高牙周膜干细胞的成骨效果,三磷酸腺苷可激活P2X7 受体的表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2X7受体在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中的作用
    彭于治, 唐松江, 李晓静, 赵升柯, 刘宝珍
    2020 (4):  370-374.  doi: 10.19439/j.sjos.2020.04.007
    摘要 ( 305 )   PDF(3497KB) ( 200 )  
    目的:探讨P2X7受体(P2X7 receptor,P2X7r)在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就诊于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健康青年患者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前磨牙为实验材料,分离、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hPDLSCs)。取第4代hPDLSCs,分为A、B、C、D 4组,A组用常规培养液培养,B组用成骨诱导液培养,C组用成骨诱导液+100 nmol/L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溶液培养,D组用成骨诱导液+100 nmol/L P2X7受体特异性拮抗剂KN-62培养。7 d后,采用茜素红染色观察各组hPDLSCs成骨效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RT-PCR)检测各组hPDLSCs成骨相关因子骨钙素(osteocalcin,OCN)、RUNX2 mRNA的表达量,采用RT-PCR检测各组hPDLSCs中P2X7r mRNA表达。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B组和C组hPDLSCs细胞形态发生显著变化,逐渐由不规则形变为方形,出现灰白色钙化小结节。结节多呈板层状圆形或椭圆形团块,C组灰白色钙化小结节显著多于B组,而A组和D组钙结节量均很少。B、C组hPDLSCs中OCN、RUNX2、P2X7r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A组(P<0.05),C组hPDLSCs中OCN、RUNX2、P2X7r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B组(P<0.05),D组hPDLSCs中OCN、RUNX2、P2X7r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B、C组(P<0.05),D组hPDLSCs中OCN、RUNX2、P2X7r mRNA表达量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2X7受体在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中发挥正调节作用。P2X7受体被ATP激活后,可促进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这为临床上治疗牙周炎提供了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龈下楔状缺损充填材料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马健, 邵强, 于毅
    2020 (4):  375-379.  doi: 10.19439/j.sjos.2020.04.008
    摘要 ( 296 )   PDF(3991KB) ( 233 )  
    目的:探讨常用龈下楔状缺损充填材料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在48颗离体前磨牙颊侧牙颈部制备同一规格V类洞,将其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6颗,分别采用通用纳米固体树脂、通用纳米流体树脂、玻璃离子充填、抛光后,使用Isomet 4000 精密切割机制成包含全部充填材料的试件(近远中径5 mm、龈径3 mm、颊舌向深度 2 mm)。将上述3组试件置于P.gingivalis菌液中培养24 h,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观察P.gingivalis的黏附量,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CLSM)观察P.gingivalis生物膜的形成情况。采用SPSS 22.0 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Kruskal-Wallis 秩和检验。结果:结晶紫染色实验显示,玻璃离子表面黏附P.gingivalis的量显著少于通用纳米固体树脂与通用纳米流体树脂(P<0.05)。CLSM扫描可见,3组间P.gingivalis生物膜内的活菌比例及生物膜厚度无显著差异(P>0.05);玻璃离子表面P.gingivalis生物膜稀疏,呈小团块状,未聚集成片;通用纳米固体树脂组的P.gingivalis生物膜则呈大块片状,立体结构明显。结论:与通用纳米树脂材料相比,玻璃离子表面更不利于P.gingivalis生物膜的形成。对牙周健康而言,玻璃离子更适用于龈下楔状缺损的充填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睾酮水平对牙周炎小鼠模型炎症性骨吸收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武月霞, 司姗姗, 张昕, 连克乾
    2020 (4):  380-385.  doi: 10.19439/j.sjos.2020.04.009
    摘要 ( 309 )   PDF(4344KB) ( 226 )  
    目的:探讨睾酮水平对牙周炎小鼠模型炎症性骨吸收的影响及机制。方法:48只SD小鼠随机分为未结扎组、假手术组、去势组、去势+睾酮组4组,每组各12只,分别进行空白处理、去势模型和牙周炎模型构建。于结扎术后6周采集小鼠内眦静脉血,测定血清睾酮水平。处死小鼠后,取左侧上颌骨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亚甲蓝染色,比较各组小鼠牙槽骨丧失量(alveolar bone loss,ABL)和牙槽骨吸收面积。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牙龈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同时对血清睾酮水平与ABL、牙槽骨吸收面积及细胞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假手术组、去势组和去势+睾酮组小鼠血清睾酮水平显著低于未结扎组(P<0.05);去势+睾酮组小鼠血清睾酮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去势组(P<0.05);去势组小鼠血清睾酮水平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去势+睾酮组小鼠ABL显著大于未结扎组、假手术组和去势组(P<0.05),去势组小鼠ABL显著小于假手术组(P<0.05);去势+睾酮组小鼠牙槽骨吸收面积显著大于未结扎组、假手术组和去势组(P<0.05),去势组小鼠牙槽骨吸收面积显著小于假手术组(P<0.05);假手术组、去势组和去势+睾酮组小鼠牙龈组织中白介素1β(IL-1β)mRNA、白介素6(IL-6)mRNA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水平显著高于未结扎组,白介素10(IL-10)mRNA水平显著低于未结扎组(P<0.05);假手术组和去势组小鼠牙龈组织中IL-1β mRNA水平显著低于去势+睾酮组,去势组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血清睾酮水平与ABL、牙槽骨吸收面积、IL-1β呈正相关(P<0.05)。结论:牙周炎小鼠睾酮水平降低,睾酮长期耗竭状态可减少牙槽骨炎症性骨吸收,可能通过降低IL-1β水平而实现。合理降低睾酮水平,有可能成为减少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治疗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化隐形矫正技术治疗33例成人牙周病伴错畸形患者的效果评价
    韩爽, 赵军伟, 笪海芹, 夏平, 钱碧璇
    2020 (4):  386-389.  doi: 10.19439/j.sjos.2020.04.010
    摘要 ( 399 )   PDF(3297KB) ( 352 )  
    目的: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正器与固定矫正器在治疗牙周病伴错畸形患者中的牙周健康状况。方法:选取牙周病伴错畸形患者33例,随机分为2组,即无托槽隐形矫正器组(实验组,16例)和唇侧固定矫正器组(对照组,17例)。记录2组患者正畸治疗前,治疗后1、3、6、9个月龈沟出血指数(BI)、牙周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和牙龈指数(GI)情况。采用SPSS 17.0软件包比较2组间数据差异。结果:对照组BI、PD、PLI和GI正畸开始后1、3、6、9个月均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前和开始治疗后1、3、6、9个月各项牙周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畸开始后1、3、6、9个月,实验组BI、PLI、G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D略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固定矫正相比,无托槽隐形矫正技术更加有利于牙周病伴错畸形患者牙周健康的维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分期牙周炎患者骨硬化蛋白表达和细菌分析
    刘莞洁, 邹晖, 夏长普, 吴峥嵘, 李朝晖
    2020 (4):  390-395.  doi: 10.19439/j.sjos.2020.04.011
    摘要 ( 302 )   PDF(4378KB) ( 149 )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的牙周炎患者骨硬化蛋白水平和细菌分布及骨硬化蛋白与常规牙周检查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2017年3月—2019年6月治疗的牙周炎患者,根据牙周炎严重程度分为Ⅱ期组(n=27)、Ⅲ期组(n=42)和Ⅳ期组(n=22),另选择同期牙周健康者作为对照组(n=30)。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分别收集患牙颊面、舌面近中侧位点的龈沟液及菌斑,进行细菌培养,对照组在体检当天进行以上操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龈沟液中骨硬化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PSS 23.0软件包分析数据,BI分级与骨硬化蛋白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法,PD、CAL与骨硬化蛋白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分析法。结果:治疗前、治疗后Ⅱ期组患者平均PD、平均CAL显著小于Ⅲ期组及Ⅳ期组(P<0.05);治疗前Ⅳ期组平均CAL显著大于Ⅲ期组(P<0.05);治疗后Ⅱ期组、Ⅲ期组、Ⅳ期组平均PD、平均CAL均显著小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Ⅲ期组平均PD显著小于Ⅳ期组(P<0.05)。治疗前Ⅱ期组BI分级2级(85.19%)显著高于Ⅲ期组(19.05%)和Ⅳ期组(18.18%)(P<0.05);治疗前Ⅲ期组3级(64.29%)显著高于Ⅱ期组3级(14.81%)(P<0.05)。治疗前Ⅱ期组骨硬化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Ⅲ期组及Ⅳ期组(P<0.05),治疗后Ⅱ、Ⅲ、Ⅳ期组骨硬化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Ⅱ期组骨硬化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Ⅲ期组及Ⅳ期组(P<0.05)。不同牙周炎分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PD、CAL、BI分级与龈沟液骨硬化蛋白均呈正相关(P<0.05)。Ⅳ期组检出细菌数目大于Ⅲ期组及Ⅱ期组,各期牙周炎患者均以厌氧菌为主,优势菌为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伴放线放线杆菌、核梭杆菌、产黑色素普氏菌。结论:骨硬化蛋白表达水平与牙周炎患者PD、CAL、BI分级密切相关,不同分期牙周炎患者龈沟液、牙菌斑中细菌定植水平不同。检测骨硬化蛋白水平、牙周微生物培养鉴定,有助于对牙周炎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为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腮腺保留式调强放疗对唾液组成、流量及口干的影响
    齐鑫, 谢敬生, 王梓欣
    2020 (4):  396-399.  doi: 10.19439/j.sjos.2020.04.012
    摘要 ( 378 )   PDF(3354KB) ( 236 )  
    目的:探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经腮腺保留式调强放疗后唾液组成、流量及口干的变化。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8年11月庆阳市人民医院进行放疗的头颈部鳞癌患者101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调强放疗组(54例)与常规放疗组(47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参数,治疗前、后腮腺摄取指数,治疗后唾液成分、口干、口咽反应症状与分度。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肿瘤部位、TNM临床分期与分化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调强放疗组患者唾液中总蛋白,分泌型IgA,钙、磷浓度显著大于常规放疗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腮腺摄取指数、分泌指数与唾液流速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调强放疗组患者腮腺摄取指数、分泌指数与唾液流速显著大于常规放疗组(P<0.05);调强放疗组治疗后口干情况显著优于常规放疗组(P<0.05);治疗后调强放射组出现咽痛与咽下困难患者比例显著低于常规放疗组(P<0.05);调强放疗组患者治疗后口咽分度情况显著优于常规放疗组(P<0.05)。结论:腮腺保留式调强放疗对唾液组成、流量及口干情况影响较小,对腮腺分泌功能有显著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氯己定联合机械清创对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SF-36评分的影响
    程刚, 王留宏, 杨惠, 娄新田, 王一霖
    2020 (4):  400-404.  doi: 10.19439/j.sjos.2020.04.013
    摘要 ( 298 )   PDF(3713KB) ( 322 )  
    目的:研究氯己定联合机械清创对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50例。2组患者均采用机械清创术进行治疗,联合组在机械清创术后使用氯己定漱口液含漱。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菌斑生物膜不同层面平均活性、改良菌斑指数(modified plaque index,mPLI)、探诊后出血指数(bleeding on probing,BOP)、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odification sulcus bleeding index,mSB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PD)、临床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AL)进行评价,并使用SF-36评分量表、VAS视觉疼痛评分法对2组患者生活质量、疼痛程度进行评价,评定治疗效果及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菌斑生物膜不同层面平均活性、mPLI、mSBI、AL、PPD、BOP、VAS、SF-36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菌斑生物膜不同层面平均活性、mPLI、mSBI、AL、PPD、BOP、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己定联合机械清创对种植体周围炎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抑制菌斑生物膜活性,抑制菌斑形成,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海市浦东新区低龄儿童龋危险因素分析
    吴日玥, 曹桂芝, Vivien FENG, 冯希平, 陈曦, 韩晓兰
    2020 (4):  405-409.  doi: 10.19439/j.sjos.2020.04.014
    摘要 ( 236 )   PDF(3717KB) ( 234 )  
    目的:建立幼儿园儿童的前瞻性队列,纵向研究低龄儿童龋的发病原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城郊各抽取1所幼儿园,共240名小班儿童加入本研究。采用SPSS 21.0软件包中的χ2检验、方差分析、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和一般线性回归模型,对该队列儿童基线及随访1年后的龋患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该队列研究前2年随访率为88.3%,基线和随访第1年儿童患龋率分别为58.3%,69.8%,龋均分别为3.1±4.2、4.5±4.9,56.1%的儿童发生新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在郊区(P=0.010)和吃糖果频率较高(P=0.036)的儿童,新发龋率较高。一般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郊区儿童(P<0.001),未使用含氟牙膏(P=0.003)以及吃糖果频率较高(P=0.002)的儿童,新发龋均较高。结论:居住在郊区、未使用含氟牙膏以及进食糖果频率较高,是学龄前儿童新发龋的重要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隐形矫治器治疗骨性Ⅱ类高角患者上气道前后径及颌骨的变化
    肖树林, 吴亚楠, 马瑞, 李俊慧
    2020 (4):  410-413.  doi: 10.19438/j.sjos.2020.04.015
    摘要 ( 430 )   PDF(3248KB) ( 300 )  
    目的:探讨隐形矫治治疗骨性Ⅱ类高角患者上气道前后径及颌骨的变化。方法:将2016年6月—2018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收治的拟进行隐形矫治的37例错畸形患者纳入研究。矫治前和矫治后18个月评估矫治效果,采用锥形束CT(CBCT)检查、测定上气道容积和舌体位置,头颅侧位片检查、测定上气道前后径和舌骨位置。收集大陆明星和患者矫治前、后侧面像制作侧貌剪影图,采用10级评分法评估侧貌美学效果。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矫治后患者口咽容积、舌咽容积和上气道最小截面积较矫治前显著增加(P<0.05);矫治后患者下颌平面后部上气道前后径较矫治前显著增加(P<0.05);矫治后患者ANB角、GoGn-SN角、OPP-SN角、Y轴角、UI-SN角、UI-PP角、UI-AP角和UI-AP距离较矫治前显著减小,SNB角和UI-LI角较矫治前显著增加(P<0.05);矫治后患者侧貌美学评分显著大于矫治前(P<0.05);矫治后患者侧貌美学评分显著小于明星(P<0.05)。结论:隐形矫治有利于骨性Ⅱ类高角患者上气道开放和颌骨畸形的纠正,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可获得满意的侧貌美学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Bio-Oss骨粉和Bio-Oss骨胶原位点保存的效果评价
    徐丹, 姚淳, 顾敏
    2020 (4):  414-147.  doi: 10.19439/j.sjos.2020.04.016
    摘要 ( 1160 )   PDF(3297KB) ( 388 )  
    目的:研究Bio-Oss 骨粉+胶原膜(海奥)和骨胶原在位点保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患牙26颗,随机分为 2 组。骨粉组13例,于拔牙窝内植入Bio-Oss骨粉,表面覆盖胶原膜(海奥);骨胶原组13例,于拔牙窝内仅植入Bio-Oss 骨胶原。3个月后复查,观察2组患牙牙槽窝愈合情况,于位点保存术后即刻和术后3个月进行锥形束 CT(CBCT)检查 ,测量牙槽骨垂直向高度与水平颊舌向厚度、CBCT灰度值的变化,临床观察新骨外形轮廓的改变,评价位点保存的临床效果。采用 SPSS 17.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2组在新骨外形轮廓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2组牙槽骨高度、厚度均减低,灰度值升高,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但2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2种材料用于位点保存时效果无显著差异,但使用骨胶原的位点保存技术操作简单,创伤小,费用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L-23R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口腔溃疡易感性及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孙海涛, 冯小东
    2020 (4):  418-422.  doi: 10.19439/j.sjos.2020.04.017
    摘要 ( 284 )   PDF(4065KB) ( 178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 23 受体(Interleukin- 23 receptor,IL-23R)rs11465817 和 rs10489629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易感性及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北京世纪坛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50例ROU患者,同时选取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受试者1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提取所有受试者血液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IL-23R rs11465817 和 rs10489629位点基因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反应后,再做电泳,以确定基因分型。对ROU患者采用口服左旋咪唑片、维生素 C 片、维生素 B2片以及西吡氯铵漱口进行治疗。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采用溃疡面积和疼痛指数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分析IL-23R rs11465817 和 rs10489629位点基因多态性与ROU易感性及临床疗效的相关性。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IL-23R rs11465817和IL-23R rs10489629基因分型分布符合 Hardy-Weinberg 平衡(P>0.05),ROU组患者IL-23R rs11465817位点CC和CA基因型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携带CC、CA基因型患者ROU风险较高(P<0.05)。2组受试者IL-23R rs10489629位点基因分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23R rs10489629位点基因分型与ROU敏感性无关(P>0.05)。治疗后ROU患者平均溃疡面积和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结束时,IL-23R rs11465817位点AA基因型ROU患者溃疡面积和VAS评分显著低于CC或CA基因型患者(P<0.05)。治疗结束时,IL-23R rs10489629位点各基因型ROU患者溃疡面积和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23R rs11465817位点基因多态性与ROU易感性相关,可能影响ROU的临床疗效;而IL-23R rs10489629位点基因多态性与ROU易感性无关,并且对ROU疗效无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24例萎缩性舌炎相关因素分析
    杜海霞, 危常磊, 张慧, 邓婧, 郭宜青, 郑卫平, 袁昌青
    2020 (4):  423-426.  doi: 10.19439/j.sjos.2020.04.018
    摘要 ( 783 )   PDF(3055KB) ( 241 )  
    目的:分析萎缩性舌炎(atrophic glossitis,AG)与贫血及相关因子、贫血类型及其他相关因素(口腔念珠菌感染、口干症)的关系。方法:收集124例萎缩性舌炎患者和53例健康对照者,检测2组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维生素B12、铁蛋白、叶酸含量、是否伴贫血及贫血类型、是否伴口干症及念珠菌感染。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4例患者中,伴发贫血占48.39%,伴发口干症占41.94%,伴发念珠菌感染占79.03%。伴维生素B12缺乏占29.03%,伴铁蛋白缺乏占22.58%,伴叶酸缺乏占11.29%。舌炎组血红蛋白、铁蛋白、维生素B12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伴发贫血、口干症和念珠菌感染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萎缩性舌炎发生与贫血、维生素B12缺乏、铁蛋白缺乏、口干症、口腔念珠菌感染密切相关,与叶酸缺乏不存在相关性。萎缩性舌炎伴发贫血患者中,伴大细胞性贫血情况尤为突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Bio-Oss骨粉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牙槽骨缺损种植引导骨再生后的骨量变化
    黄稍稍, 谭荣才, 邝晓岚
    2020 (4):  427-430.  doi: 10.19439/j.sjos.2020.04.019
    摘要 ( 321 )   PDF(3027KB) ( 199 )  
    目的:探讨Bio-Oss骨粉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牙槽骨缺损种植引导骨再生后骨量的变化。方法:选择106例单颗前牙缺失伴唇侧骨缺损患者,进行种植体种植同期引导骨再生。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3例)采用Bio-Oss骨粉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生物膜引导骨再生,对照组(53例)采用Bio-Oss骨粉联合生物膜引导骨再生。评价2组种植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率、种植体唇侧骨壁厚度、骨缺损再生情况。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种植体种植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23%:88.68%,P>0.05)。种植后12个月,实验组种植体唇侧骨壁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2.72±0.43) mm:(2.51±0.36) mm,P<0.05],不同位点种植体唇侧骨壁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出血指数[(0.32±0.02):(0.42±0.03)]、探诊深度[(3.31±0.69) mm:(4.32±0.95) mm]、附着丧失[(3.06±0.52) mm:(5.24±1.35) mm]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植骨高度[(2.61±0.52) mm:(2.31±0.35) mm]、成骨高度[(2.59±0.32) mm:(2.01±0.16) mm] 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9%:5.66%, P>0.05)。结论:Bio-Oss骨粉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可减少骨缺损种植引导骨再生后骨量丢失,促进骨缺损再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冠肺炎专栏
    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阶段口腔放射防控规范化专家共识
    朱凌, 王晶波, 余强, 黄正蔚, 韩方凯, 李生娇, 沙炎, 石慧敏, 黄远亮, 颜培德, 董敏俊, 樊林峰, 戴晓庆, 陶晓峰
    2020 (4):  431-434.  doi: 10.19439/j.sjos.2020.04.020
    摘要 ( 338 )   PDF(3462KB) ( 157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告(2020年第1号)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各级人民政府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高度重视。随着全国范围内新型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防控向好,口腔科门诊逐步恢复诊疗活动。因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部分口腔放射检查为高危操作,规范的口腔放射学检查流程对降低病毒传播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7版)》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5版)》要求,结合上海市各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上海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放射专业委员会拟定了防控流程规范化专家共识,供临床参照执行,并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及新的诊疗方案及时更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口腔医务人员口罩的选择和使用建议
    宋健, 刘治清, 王晴, 朱卓立, 高波, 杨征
    2020 (4):  435-439.  doi: 10.19439/j.sjos.2020.04.021
    摘要 ( 869 )   PDF(3587KB) ( 209 )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环境中,口腔专业医务人员因其专业特殊性,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感染风险。本文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在口腔诊疗过程中的传播途径,并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相关规范和指南,总结国内外医用口罩和防颗粒防护口罩的种类、评价指标以及使用标准,希望为疫情期间口腔医务人员口罩的选择和使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总结
    非引导种植术种植体三维位置精确度分析
    韩祥永, 徐晓明, 鞠雅琼, 田芝娟
    2020 (4):  440-444.  doi: 10.19439/j.sjos.2020.04.022
    摘要 ( 312 )   PDF(900KB) ( 350 )  
    目的:分析简单种植病例非引导植入种植体的位置偏差。方法:筛选3名医师治疗的68例简单种植牙患者,共97颗种植体,术后利用CBCT软件测量种植体颈部、尖部、角度偏差。比较3名不同医师、左右后牙与前牙区、游离端与非游离端种植体在颈部、尖部、角度偏差方面的差异。采用SPSS 2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7颗种植体颈部、尖部、角度偏差平均值为(0.76±0.57)mm、(1.41±0.90)mm、(4.76±3.68)°。医师间比较颈部、尖部、角度偏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后牙组间比较,3项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后牙与前牙相比,3项偏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后牙与前牙组相比,3项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游离端与非游离端比较,颈部偏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尖部、角度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简单病例非引导种植的总偏差与计算机导板相仿,偏差与医师经验相关,前牙组偏差小于双侧后牙组,非游离端颈部偏差小于游离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医学教育
    硅橡胶印模与口内扫描印模在口腔临床教学中的比较
    刘晶, 孙潇帅, 张若彤, 王宝, 邬春兰, 叶丽娟, 于德栋
    2020 (4):  445-448.  doi: 10.19439/j.sjos.2020.04.023
    摘要 ( 941 )   PDF(3095KB) ( 238 )  
    目的:通过本科实习医师制取硅橡胶印模及数字化口内扫描印模的教学实践,对比2种取模方式的操作时间、学习的难易程度和患者的接受程度等。方法:6名本科实习医师分别作为医师和患者进行取模练习,由专人记录操作时间,并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记录患者满意度。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取模时间、学习总时间、总体舒适度方面,硅橡胶印模优于口内扫描印模,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硅橡胶取模,患者的就诊体验更好。采用口内扫描印模技术,需要医师具有更熟练的操作技能。应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实习医师可以更好地学习到不同取模方式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