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内科学组主办、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承办的“第七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内科综合治疗研讨会暨口腔颌面肿瘤综合序列治疗学习班”于2013年5月31日-6月2日在青岛召开。本次会议特邀中国工程院邱蔚六院士、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王大章教授、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刘宝林教授、深圳大学医学院院长姜文奇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莅临会议指导,并做特邀报告。来自全国24 个省、市、自治区40多家单位的近150 名代表参加会议。青岛大学副校长夏东伟亲临大会指导并发表讲话,祝贺会议的顺利召开。#br#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加强多中心协作,促进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的临床研究”。会议共收到交流论文108篇,设置主题报告4个,大会专题发言16个。邱蔚六院士首先做了《循证医学、医学循证及其随想》的主题报告,指出EBM与MBE是互相补充而不是对立的,无法相互取代,MBE可能是EBM的基础。姜文奇教授系统介绍了应用分子标志物指导恶性肿瘤个体化治疗,在研究癌症的重要信号通路和关键靶点的变化和特征基础上,寻找预示肿瘤发生、发展和疗效相关的预测因子。基于肿瘤分子标志物分析疾病的预后,充分考虑肿瘤异质性和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而有效的肿瘤个体化治疗策略。学组组长郭伟教授就晚期口腔颌面-头颈部鳞癌靶向治疗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做主题报告,认为同期放化疗联合靶向药物可能是晚期头颈肿瘤治疗的理想方案,并提出如何应对国内今后临床试验逐年增加;如何通过多中心临床试验培养专业人员;如何在用药前筛选为个体化治疗提供循证证据3个重要问题。本次会议激发了代表们对加强多中心协作的兴趣,会场讨论气氛十分热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尚伟教授做了AJCC和ACS口腔-头颈癌相对生存率变化的分析的主题报告,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近40年来,口腔癌的5年生存率没有明显变化,需要我们设计更多、更大规模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规范肿瘤治疗。#br#16名代表以专题发言形式分享了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的临床治疗经验和基础研究成果。125 I放射粒子是代表们非常感兴趣的一个议题,该技术在我国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中逐渐开展,本次会议报告了一些最新的技术进展包括数字模型个性化模板的应用以及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肿瘤的一些研究结果。其他专家分别报告了恶性黑色素瘤、扁平苔藓癌变、疣状癌等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进展。在肿瘤诊断和预防的研究中,头颈部鳞癌活体可视化成像以及化学预防和治疗成为会场讨论的热点。在肿瘤基础研究中,一些口腔恶性肿瘤的蛋白质组学与肿瘤标志物研究、基因突变位点的筛选对于指导临床具有重要意义。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修复重建手段的合理选择和计算机导航技术的应用,促进了肿瘤治疗的个体化和精准化。本次会议一致认为:应进一步在学组范围内广泛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加大经费投入,促进单位间合作,加强循证医学研究,通过科学化的科研方法,应用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手段,寻求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最佳诊治方案"证据",以获得最好疗效。#br#本次会议既有老一辈专家的鼓励和鞭策,也有精彩的专题发言,尤其是大会留出充分的时间,进行加强多中心协作的相关讨论,代表们意犹未尽,热切期盼下一次会议的召开。本次会议前,即5月31日学组召开了全体会议,经广泛协商和征求意见,下次学术会拟于2014 年6月在重庆召开。#br#(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内科学组 席庆、卜令学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