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口腔医学 ›› 2020, Vol. 29 ›› Issue (3): 275-280.doi: 10.19439/j.sjos.2020.03.009
李东源1, 汤云居2, 沈雪敏2, 张蔚蒨1, 熊屏1
LI Dong-yuan1, TANG Yun-ju2, SHEN Xue-min2, ZHANG Wei-qian1, XIONG Ping1
摘要: 目的 探讨口腔非咀嚼黏膜白斑的声像图表现,根据声像图特征将黏膜白斑分类,并为临床诊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黏膜科并最终病理确诊为口腔黏膜白斑的患者18例(24处病灶),病灶分别位于舌部、口底、颊黏膜、唇黏膜。在病灶切取活检前,于超声科行口腔内路径超声检查,观察病灶范围、连续性、有无角化形成、上皮各层厚度及病损处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并应用定量分析软件Qontraxt,对白斑区黏膜表面随机取值测量相对回声强度,总结与之对应的病损角化类型。数据应用SPSS 25.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口腔黏膜白斑声像图表现为出现角化层并增厚,回声增强,中间层表现为低回声增厚条带,部分病灶局部表层回声减低及血流信号增多。白斑区高回声条带明显增厚(P<0.001)、回声增强,其中舌部和颊黏膜差异最显著。低回声条带明显增厚(P<0.001),其中颊黏膜、唇黏膜差异最显著。通过Qontraxt定量分析软件测定表层及角化层回声强度值,判断是否存在角化及角化类型,其中非白斑区为43.28±9.33,白斑正角化为92.88±3.12,白斑不全角化为84.75±5.76。结论 超声成像可以有效观察黏膜白斑并测量上皮内各层厚度,此外可发现特殊伴随改变,如溃疡、感染及癌变等,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方案制定及治疗后随访提供影像学依据,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黏膜医源性损伤或治疗后疾病复发。
中图分类号: